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海洋局在我管轄海域定期開展海洋放射性物質監測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11日 15時28分   來源:海洋局網站

    6月16日~7月4日,國家海洋局首次派出監測隊伍赴日本以東的西太平洋海域進行海洋環境放射性物質監測,為有效應對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提供了豐富的基礎數據,對我國建立西太平洋海洋環境放射性物質監測預警體系具有深遠意義。據悉,為保證我國海洋環境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國家海洋局在我國管轄海域定期開展海洋放射性物質監測工作。

    海洋放射性物質監測預測能力增強

    國家海洋局依託現有的海洋環境監測業務體系,通過船舶走航、岸(島)基站及海上石油平臺定點監測等方式,構建了多元化的放射性物質監測體系,對我國管轄海域的大氣、海水及海洋生物等主要海洋環境介質實施放射性物質監測。與此同時,衛星遙感、海上浮標、海洋環境監測站等方式也得到了充分利用,並借此獲取了大量的海洋水文動力、海洋氣象等數據資料。

    在深入開展監測工作的同時,國家海洋局還及時組織開展了海洋放射性物質預報預測工作,根據日本核污染物泄漏情況,開展日本福島及我國管轄海域核泄漏物的大氣擴散趨勢和放射性污水擴散影響預測。同時,在做好放射性物質短期綜合預報工作的基礎上,各有關單位積極蒐集整理核泄漏事故發展的最新數據和資料,結合大氣和海洋環流形勢對放射性污染物質長期漂移路徑進行數值模擬,綜合判斷核泄漏事故長期發展趨勢,分析評估核洩露事故可能對我國産生的影響。

    在以上措施的實施下,我國海洋領域核應急監測預測能力得到了不斷加強。

    監測範圍拓展至西太平洋海域

    為了進一步掌握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對我國海洋環境的影響,國家海洋局將監測海域拓展至西太平洋範圍,以掌握核泄漏區域附近海域的海洋環境狀況,及時監控放射性污染物的漂移擴散情況。6月16日~7月4日,國家海洋局派出首支專業海洋環境放射性物質監測隊伍,赴日本福島以東海域,開展西太平洋海洋環境放射性物質監測工作。

    在監測過程中,監測隊員對相關海域的海洋大氣、海水、海洋生物開展了監測,掌握了核泄漏事故對西太平洋海域海洋環境的影響。該航次歷時18天,航程共計4735海裏,監測海域面積達25.2萬平方公里,採集到海洋大氣氣溶膠、海水、生物樣品1454個,獲得空氣吸收γ劑量率數據5萬餘組,布設浮標22個。7月28日和8月22日,國家海洋局將航次監測分析結果分批向社會公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強化信息收集與報送,正確引導輿論

    在核應急期間,國家海洋局局屬有關單位密切關注日本核洩露事故動態,每日收集核事故輿情,廣泛收集核輻射污染、擴散和影響的有關信息數據和環境資料,編制核事故動態信息,向國務院及各有關部委報送值班信息36期、海洋專報5期、放射性物質監測預測信息31期,局屬有關單位也向各級政府部門和有關單位報送核事故動態、監測預測等信息共計800余期。

    在新聞宣傳方面,國家海洋局堅持科學引導輿論的原則,從服務大局、保障民生的角度出發,積極主動開展核應急新聞宣傳工作,通過局官方網站、報紙等媒體,及時準確、公開透明地向社會公眾發佈海洋環境放射性物質監測預測及評估結果,有效消除了社會公眾對核泄漏事故的疑慮和恐慌,切實維護了社會秩序穩定。

 
 
 相關鏈結
· 海洋局:渤海溢油事故油田9日溢油量3.75公升
· 海洋局在江蘇召開2011年度海洋創新成果獎評審會
· 海洋局發21日蓬萊溢油事故海洋環境監視監測情況
· 海洋局榮獲2010年全國企業決算工作綜合考評表彰
· 海洋局發20日蓬萊溢油事故海洋環境監視監測情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