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柳斌傑:貫徹六中全會精神 建設中國特色新聞文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27日 20時41分   來源:新聞出版總署網站

——在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2011年10月25日)

    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是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勝利召開、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即將迎來新的高潮這樣一個大好形勢下召開的,恰逢其時,很有意義。借此機會,圍繞做好新時期我國新聞文化促進工作,談幾點想法。

    把握機遇,乘勢而上

    進一步發展科學的新聞文化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文化工作,全力推動文化改革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新聞事業也取得了大發展。新聞單位的體制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堅持“三貼近”、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深入人心,準確及時、公開透明、有序開放的新聞工作要求得到落實,新聞機構的新媒體較快發展、國際傳播力建設取得新進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重點是新聞文化建設,大大促進了中國特色新聞文化的發展。10月15日-18日,黨中央召開了十七屆六中全會,專題研究文化改革發展問題,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建設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對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作出了新的戰略決策和全面部署。《決定》是新形勢下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黨中央全面深刻地分析國內外形勢,依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所面臨的時代性課題,向全黨全國人民提出的歷史性任務。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制定實施和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召開,使文化改革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不僅給整個文化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為新聞業、新聞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條件和更加有利的發展機遇。新聞系統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廣泛宣傳、貫徹落實。

    新聞事業不僅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也是我國文化創造和傳播的重要力量。新聞文化是政治文化、行業文化的一部分。先進的新聞文化,在引領新聞風尚、培養新聞人才、規範新聞秩序、推動新聞工作上有積極作用,不僅應當借助六中全會這股強大的推動力,加快研究和發展中國特色的新聞文化,而且應當通過新聞文化的建設,推動我國新聞事業大發展,為國家、為人民、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事業作出貢獻。

    當前,新聞文化建設最突出的問題是科學化問題。黨中央提出要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就新聞文化的整體而言,我認為差得還很遠。例如,在面向現代化上我們還很浮淺,在面向世界上我們缺乏全球視野,在面向未來上我們的戰略眼光不夠,科學的文化觀沒有樹立起來,民族的文化面臨“非洋即古”的遭遇,不是脫離群眾就是變得低俗不堪,沒有大眾的文化認同。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學化水平低。一是科學的新聞觀沒有樹立起來,對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觀沒有掌握,産生了片面性,西方的新聞觀也沒有弄清楚,導致新聞文化缺少靈魂。二是新聞工作的價值判斷失去準則,真實、客觀、準確、及時,這些基本標準都難以達到,新聞造假、報道失實、遲報誤傳不斷出現,嚴重影響了公信力。三是新聞活動道德、行為受到社會質疑,難以承擔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穩定的責任,新聞這個社會大眾的“良心”缺失了,社會的文明進步就會受到影響。四是調節新聞關係的文化氛圍尚未形成,各方關係不夠協調。新聞是個複雜的多邊活動,任何新聞報道都涉及記者、媒體、新聞當事人。新聞源産地、政府(官方)多種複雜的關係,要用法律、政策、道德、真理、利益多種標準去衡量,沒有一種積極健康的文化氛圍是解決不了的。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要在這些關係我國新聞發展的重大問題上發揮好促進作用,真正為文化的發展繁榮作貢獻。

    總結經驗,把握形勢

    辦好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

    新聞文化促進會從1989年成立至今,已經走過22年曆程。這些年,協會為業界和社會做了大量工作,也積累了不少經驗教訓,應當認真總結,探索促進會發展的路子。

    2010年,經民政部批准,按照協會的性質,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劃歸新聞出版總署管理。作為業務主管部門,我們配合民政部做好工作,支持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作為行業與政府之間的重要仲介組織,立足於促進新聞事業繁榮發展,在提供政策諮詢、強化監督職能、加強行業自律、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服務、溝通和協調作用,在政府和企業間起到了橋梁和紐帶作用,較好地發揮了為會員服務的職能,贏得了業界和社會的普遍認可。

    一是發揮自身優勢,推動黨的新聞事業發展。多年來,新聞文化促進會始終以新聞文化研究為中心,積極推動黨的新聞事業發展,形成了服務會員需求、推動媒體發展、促進新聞文化事業前進的良好傳統。注意發揮自身知識型會員交集優勢,深入研討基層新聞媒體和傳媒集團的宣傳業務和經營發展問題,推動了地方新聞媒體傳播力建設。

    二是圍繞大局推動工作,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協會成立以來,正逢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轉折期,經歷了國企轉制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一系列關乎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社會轉變。協會深入研究新聞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絡與互動;始終緊密聯絡相關行業發展實際,積極組織和整合新聞傳媒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熱點問題進行全方位新聞報道和社會文化傳播,先後推出“中國質量萬里行”和“中國名牌推介”等公益活動,促進了我國質量立法和質量監控體系建設,推動了中國名牌事業發展。

    三是加強業務交流,著力促進新媒體發展。為適應新聞傳媒領域的形勢變化,近年來,新聞文化促進會設立相應工作機構,開展多種業務交流,積極探索高新技術迅猛發展給新聞傳播帶來的深遠影響,向廣大新聞工作者和新聞傳播單位宣傳、推廣和普及數字傳播的理念和運營思想,對廣大新聞傳媒單位加快轉變經營理念、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新聞文化促進會22年來取得的工作成就,是行業內廣大會員和會員單位大力支持、團結協作的結果,也是歷任領導班子和會內各位同志奮發進取、辛勤工作的結果。新聞文化促進會歷屆領導如范敬宜、艾豐、吳昊、南振中、楊偉光等都是新聞傳媒界有影響的老同志,他們滿懷對新聞、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使命感,不懈努力,堅持工作,為協會積累和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將進一步激勵協會的同志們在未來工作中更加勤奮努力,推動協會工作邁上新層次。

    在肯定協會取得工作成績的同時,也不應忽視協會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比如,在職能定位方面,定位不清、職責模糊,開展的業務活動有很多不是新聞文化方面的;在內部管理方面,有時沒有遵守章程的規定,無人負責的現象時有出現,協會下屬機構設立過多、過濫,有的名不副實,有的甚至打著協會的旗號長期從事非法經營活動,在社會上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等;在工作方面,長期沒有抓住重點,促進什麼不明確。沒有探索出促進會與新聞傳媒業務的結合點,有的業務活動流於形式,影響力弱,協會社會知名度不大等。新聞出版總署主管後,正在大力進行清理整頓。希望通過換屆,加強自身建設,使之切實擔負起新的歷史使命。

    發揚傳統,開拓創新

    為新聞文化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對新聞文化促進會將來的工作,總署黨組是高度重視的,專門與中組部、民政部溝通聯絡,希望換屆後成為真正的促進會。總署黨組提出,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明確定位,健全機制,規範管理,依法辦會,民主辦會,不斷提高對新聞文化建設的服務能力,將協會建設成新聞出版總署與新聞界聯絡的橋梁和紐帶,成為在社會和新聞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推動新聞業科學發展的重要社團組織。為此,我提出以下五點希望:

    第一,要圍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強化服務能力。新聞文化既是先進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也是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手段。新聞文化促進會要緊密結合新聞工作各項重大任務和重大新聞宣傳活動,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積極設計和開展各項活動,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新聞文化領域的主導地位;按照促進會的特點,開展一些有社會價值的新聞文化研究工作,促進以新聞價值觀為核心的新聞文化建設,取得新進展。

    第二,要在實踐中提高服務水平。新聞文化促進會要充分發揮溝通、協調、組織、服務功能,為國家新聞文化發展服務。特別要為會員的專業文化活動提供機遇,搭建平臺。要及時準確地向新聞傳媒業會員解讀最新政策,傳遞改革信息,推廣改革經驗;要健全和完善溝通職能,積極向政府反映行業需求,協助政府部門制定和實施有利於新聞業發展的行業政策、行業法規;要深入實際,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推動新聞道德、新聞誠信體系建設。

    第三,要積極培育新聞工作的優良作風。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作為聯絡和凝聚廣大新聞單位和新聞文化戰線優秀人才的社團組織,要進一步明確定位,對照行業協會職能,積極創造條件,引導會員乃至新聞界發揚老一輩新聞工作者用“雙腳寫新聞”的精神,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大力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寫出好作品,提高影響力。

    第四,要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自身建設。協會作為提供行業服務和自律管理的社團組織,只有自身行為規範,才能産生凝聚力和公信力。要強化內部建設,堅持民主辦會;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明確工作機構的責任,依法依規開展活動;要建立健全黨的基層組織,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要不斷完善以章程為核心的自律機制,嚴格規範辦事機構和精簡分支機構,嚴禁出現亂評比、亂收費、亂攤派、亂挂名等行為;要嚴格管好必要的分支機構,制定相應規章制度;要密切聯絡會員單位,逐步建立規範新聞文化促進會的長效機制。

    第五,要發揮團結新聞工作者的作用。要廣泛吸納新聞界有影響力、號召力和熱愛新聞文化事業的新聞單位和個人,團結新聞戰線和文化戰線從業者為我國新聞事業服務。新聞文化促進會要不斷提高工作能力,樹立良好形象,團結更多的新聞單位和新聞工作者,擴大促進會的社會影響,逐步向一流的社團組織邁進。

    在信息化的時代,新聞輿論是社會前進的動力之一,做好我國新聞工作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全局。新聞文化關係新聞事業健康發展,也關係新聞輿論積極作用的正確發揮,新聞文化促進會要以更加強烈的使命感、更加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自覺肩負起新聞行業的重托,積極投身於建設新聞文化的偉大實踐,為我國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鏈結
· 柳斌傑會見美國商業軟體聯盟總裁羅伯特·霍利曼
· 柳斌傑署名文章:保護文化環境是國家戰略問題
· 柳斌傑:深入基層 轉變作風 求真務實 改進文風
· 柳斌傑一行到上海、江蘇、新疆等地進行考察調研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