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吉炳軒:發揮文化建設主力軍作用 走出發展新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03日 09時10分   來源:黑龍江日報

    11月1日下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輔導報告會結束後,中央宣講團成員、省委書記吉炳軒與黑龍江省宣傳文化系統和經營性、公益性文化單位以及高校師生代表進行座談。吉炳軒強調,宣傳文化系統要充分發揮文化建設主力軍作用,帶頭學習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積極探索實踐,為推動黑龍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應有的貢獻。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效廉主持座談會,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會議。

    座談會上,省社科院黨委書記艾書琴、省文化廳副廳長綦軍、同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崔鐘雷、省動漫(平房)基地辦公室主任溫善騁、五常市五常鎮文化站站長王多影、《生活報》社長包臨軒和全國學聯副主席、哈工大研究生總會主席楊少鵬先後發言。大家表示,輔導報告思想深刻、內涵豐富,文風清新、語言生動,令人十分振奮、深受鼓舞,深切感受到中央《決定》理論上有新概括、政策上有新突破、舉措上有新實招。大家紛紛結合工作實際,圍繞如何組織實施好黑龍江省文化改革發展“八大工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打造文藝精品和文化品牌、保障廣大群眾文化權益、發展新興文化産業、創新文化體制機制、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完善文化建設政策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意見和建議。光明日報、新華社記者還就感興趣的問題作了提問。

    吉炳軒認真聽取大家發言和提問後,作了重要講話。他指出,中央《決定》內容博大、內涵深刻,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實踐性都很強,需要不斷深入學習、廣泛宣傳、準確把握,在實踐中去落實,在實踐中去創造,在實踐中去發展。

    吉炳軒強調,要學習好、宣傳好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文化建設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創造的過程,只有認識到位,才能落實到位,只有人民群眾認識提高了,才能真正形成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熱潮。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人民群眾去接受和掌握,充分認識到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性,自覺投入到文化改革發展中來。宣傳文化系統是文化改革發展的主力軍,應該帶頭先學一步,學得深一些、學得透一些、學得好一些,起到示範帶動作用。現在有了一個好的文件,非常鼓舞人心、振奮人心,關鍵是要轉化為實際行動,真正把文化改革發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一定要把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和全會《決定》原原本本、聯絡實際、生動形象地宣傳給人民群眾,讓人民群眾認識到發展離不開文化,文化也要發展,文化還能推動發展、促進和諧。要切實增強文化自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自覺推動文化建設。要切實增強文化自信,相信黨和政府完全有信心也有能力解決前進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一定能夠推動文化健康向前發展,一定能夠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吉炳軒強調,要緊密結合實際,把文化改革發展的任務和措施規劃好、制定好、推進好、落實好。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一樣,都需要有一個宏偉藍圖。黑龍江提出文化改革發展的“八大工程”,每個工程都有具體的目標、任務和措施,就是要通過抓工程的辦法來落實六中全會精神,抓住群眾要求最迫切、最緊要的事情,對認準的事情先幹起來,一天不放鬆地抓,幹一件、成一件、見效一件。要提高認識、強化責任,既要看到我們過去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又要認清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不足,充分認識推進文化改革發展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迫切需要,是解決文化建設突出問題的迫切需要。要認清方向、把握原則,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引導,緊緊依靠人民、服務人民、惠及人民。要繼承發揚、吸收借鑒,大力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借鑒世界上一切對我們有益的先進文化,充分利用人類生産生活實踐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明確改革方向,擴大文化開放,不斷創新創造,堅持走改革開放文化發展之路。要明確任務、落實措施,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有利於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宏大文化人才隊伍,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支撐;加強和改進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提高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科學化水平。

    吉炳軒強調,文化改革發展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文化的本質是人化,人的自我完善關係著人的各種文化需求,人創造了文化,文化塑造了人。任何文化的實踐和創造活動都是人的活動,文化的發展規律就是人類活動的發展規律。我們了解文化的概念和本質目的是要加深對文化的理解和認識,一定要圍繞人來想文化、辦文化、繁榮發展文化。社會主義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人民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力量源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立足點是堅持以人民為文化創造主體,著力點是充分尊重和發動人民群眾文化創作積極性,落腳點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根本目的是人民在偉大的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推動文化改革發展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定要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吉炳軒強調,文化建設也是發展生産力。當今時代,文化不僅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而且與經濟日益交融,文化的經濟功能明顯增強,經濟的文化含量不斷提高,文化産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對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貢獻越來越大。經濟催生文化、養育文化、繁榮文化,文化滋潤經濟、促進經濟、提升經濟。經濟和文化密不可分,經濟裏面有文化,文化裏面有經濟。經濟發達,人才聚集,人才多了,不但經濟會更發達,文化自然更繁榮。很大程度上,經濟是文化,文化是經濟。我們一定要提高對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相互作用、相互關係的認識,把文化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努力創造人才聚集、人才輩出,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大好局面。

    吉炳軒特別強調,要高度重視教育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學校是文化傳承創新的高地,作為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功能,對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學校要構建文化養成之地,提高傳承創新能力。文化養成是文化傳承創新的前提基礎。學校作為先進文化的搖籃,對社會進步貢獻巨大,對文化發展影響深遠。要充分發揮學校在文化傳承創新中的陣地作用,把學校打造成文化知識的滋養之地、文化精神的養成之所,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學校要構建文化薈萃之地,激發傳承創新活力。文化薈萃是文化傳承創新的優勢條件,學校囊括大典,網絡眾家,聚集了古今中外各種知識,融匯了人類各種文明遺産,雲集了各個領域學術泰斗,對於促進文化繁榮發展作用重大。要薈中華文化之萃、薈先進文化之萃、薈人類文化之萃,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學校要構建文化傳播之地,活化傳承創新形式。人類社會的每一次轉型,社會生産力的每一次解放,都伴隨著以文化傳播為發展的思想啟蒙,無論從校園到社會,還是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或者從經濟領域到社會領域,到處都是學校傳播的人類文明。要廣蓄文化傳播之勢,大興文化傳播之道,多給文化傳播之力,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學校要構建文化引領之地,高揚傳承創新旗幟。學校作為文化高地,聚信息之前沿,秉知識之總匯,創精神之新意,開風氣之先河,對文化繁榮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發揮學校育人作用,掌握前沿文化成果,不斷培育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精神,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學校要構建文化開放之地,拓展傳承創新空間。學校在對外文化交流合作中一直髮揮著重要作用,已經成為文化傳承創新的聯誼之橋、融合之橋、溝通之橋。要不斷擴大國家、民族和地域間的文化交流,吸收借鑒各國優秀文明成果,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

    吉炳軒在回答光明日報和新華社記者關於如何發揮黑龍江文化資源優勢和開展“文化拓荒”的提問時説,任何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黑龍江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我們是白山黑水文化,廣袤的原野,茂密的森林,肥沃的土地,都是大氣的、豪邁的。我們要大力弘揚拓荒文化、移民文化、流寓文化和創業創新創優文化,以城市大開發帶動文化産業大發展,以高科技帶動文化産業大發展,打造出黑龍江的文化精品,走出一條黑龍江文化改革發展的新路、好路。(記者焦明忠) 

 
 
 相關鏈結
· 吉炳軒主持召開會議傳達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
· 吉炳軒王憲魁批示:盡最大努力搶救被困礦工生命
· 吉炳軒:發展現代化大農業 建設穩固可靠優質糧倉
· 吉炳軒在鶴崗、佳木斯、牡丹江和農墾、森工調研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