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廣西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文化惠民”惠及萬民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08日 09時31分   來源:廣西日報

    “文化惠民好政策,幸福歡歌飄四方;城鎮生活更精彩,鄉村求樂又求知……”在廣西來賓市舉行的一場“話惠民·頌黨恩”山歌會上,一位農民歌手用樸實的山歌表達對“文化惠民”工程的讚美之情。

    “文化惠民工程”,是黨的十七大提出來的一項旨在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並確保發展成果惠及全國人民的偉大工程。5年來,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統一部署下,融山地文化、海洋文化、邊境文化、多民族文化于一體的廣西,充分發揮自身文化優勢,在紮實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過程中,突出一個“惠”字——

    惠在快樂

    “文化惠民 歡樂八桂”,是自治區宣傳文化系統11家單位聯合主辦的“廣西宣傳文化系統2011年文化惠民工程”活動的主題詞。 組織專業文化藝術工作者走基層,把歡樂帶給民眾,在歡樂中營造健康、和諧的社會氛圍,是活動的宗旨。

    遍及全區的“和諧文化在基層——千團萬場”群眾文化系列活動,則是發揮各地群眾文化館的優勢,深入社區、鄉村,鼓勵、引導民眾發揮自身文藝才幹,自行組織“周周演”。

    在“周周演”基礎上,由文化館專業人員對業餘文化團體表演者進行輔導,對活動的次數和質量進行“月月比”。然後,利用節慶假日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季季賽”。年終,舉行群眾文化活動“年年獎”。聲勢浩大的“千團萬場”活動,使各地群眾業餘文化活動常年歡聲不斷,笑語不停。

    各地市也都打響了獨具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

    南寧著力打造的國際民歌藝術節“綠城歌臺”,年年都在市民聚集的廣場、社區搭建舞臺,一場場文藝演出如同“民歌派對”,應邀而來的中外藝術家與本地演員、普通群眾同臺競藝,獻歌獻舞,以歌傳情,以歌會友。綠城南寧,真正成為了“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

    以“全民參與”為特色的桂林“漓江之聲”,已連續舉辦30多屆,成為全國知名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一大批本土藝術工作者、愛好者和本土文藝作品,在“漓江之聲”舞臺上得到了展示和鍛鍊的機會。生氣勃勃的“漓江之聲”,在當地百姓心目中如同“歡樂”的代名詞。

    柳州以“百姓天天好心情”為宗旨,著力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品牌文化活動。其中,創辦于2000年的“柳江之夏”以群眾文藝演出為主,宣傳科學文化知識為輔,內容涵蓋舞蹈、聲樂、小戲、小品、詩歌朗誦、時裝表演及書畫、美術、攝影、傳統民間文化展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使柳州的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鄉村文化呈現一派大發展、大繁榮景象。“柳江之夏”也因此榮獲社會文化政府最高獎——全國“群星獎”。

    同樣獲得“群星獎”的,還有北流市的“激情廣西·大家唱”。這項為滿足基層群眾“求美、求知、求樂”文化需求而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以其包容性強、涉及面廣、主題鮮明、貼近群眾生活等特點,吸引了成千上萬民眾自覺參與,不僅歡樂了群眾,還為地方民間藝術的傳承、發展提供了舞臺。

    惠在充實

    讓公共文化資源在整個社會合理流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使人民大眾都能享受到文化發展的成果,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目標之一。

    為實現廣西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致富”,探索具有典型示範意義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模式,廣西文化管理部門創建和培育了5種典型模式:

    以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為品牌,推進當地旅遊業發展、農民增收的文化項目帶動型“陽朔模式”;

    以繡球和壯錦等民族文化産品為依託,使之項目化、産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的民族生態文化型“靖西模式”;

    以各級圖書館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為渠道,幫助農民增長科學技能的文化知識致富型“橫縣模式”;

    以發展民族民俗娛樂文化為特色,開發生態旅遊建設富裕家園的休閒文化旅遊型“恭城模式”;

    以農民自辦文化為切入點,實施科技引領發展農村循環經濟的農業生態文化型“北流模式”。

    “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曾經是附著在廣大農村的一個“文化痼疾”。為此,建立農家書屋,便成為“文化惠民”工程一項十分迫切的重要任務。

    2006年6月30日,自治區新聞出版局在河池市金城江區東江鎮永興村舉行廣西農家書屋工程啟動儀式;2007年8月16日,柳州第一個農家書屋在柳北區石碑坪鎮石碑坪村新南屯揭牌;2008年8月4日,我國西南邊疆的第一座農家書屋在憑祥市民族希望實驗學校掛牌……越來越多的農家書屋,雨後春筍般立起在八桂大地的廣大鄉村。

    截至2010年底,廣西共投入建設資金1.263億多元,已建和在建農家書屋達6314個,覆蓋全區44%的行政村,有近1500萬農村人口受惠,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規劃中農家書屋的建設任務。一座座開設在農民家門口的農家書屋,在農民們的眼裏,猶如一座座“文化糧倉”。

    與此同時,5年來廣西文化等部門一直在堅持著“送書下鄉”工程。中央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購書經費,由設在國家圖書館的圖書配送中心集中採購農村實用圖書,配送到貧困地區的縣圖書館和鄉鎮、村莊圖書室,逐步解決基層圖書館(室)圖書缺乏、新書數量少的問題。同時,自治區財政每年下達20萬元專項資金,採取補助拉動的方式為部分鄉鎮、村圖書館(室)配送圖書。從2006年開始,廣西結合實際調整送書下鄉方向,將文化部配送的圖書有計劃送到更多的貧困縣、鄉鎮、村以及邊境地區的圖書館、圖書室,加大送書下鄉覆蓋面,把廣大農民急需的科學文化知識送到農民家門口,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農民群眾“求樂、求知、求技”的迫切需求。

    截至2011年8月,廣西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網絡已覆蓋全區95%縣、鄉、村,打造起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的數字化服務體系。

    惠在高雅

    在傳統觀念裏,“陽春白雪”的高雅藝術素來與“下裏巴人”無緣。然而,隨著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廣大民眾對精神文化內涵和檔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藝術來源於生活,來源於人民,在打造藝術精品的同時決不能忘記感恩於民。”這是柳州在推進“文化惠民——精品全民共享”工程時提出的口號。

    氣勢恢弘的廣西民族音畫《八桂大歌》在連續奪得“國家文華大獎”、“國家十大精品劇目”、“中國藝術節觀眾最喜愛劇目”三項國家頂級大獎後,並沒有將其束之高閣,為了讓廣大群眾能夠欣賞到這一文藝精品,劇團對《八桂大歌》進行精編處理。2010年,隨著“精品劇目送百姓——廣西民族音畫《八桂大歌》公益演出周”活動的展開,精品劇走進了農村、社區、工廠……

    當“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政策2008年1月開始在全國全面實行時,有讀者由衷感慨:參觀博物館、紀念館是一種重要的文化體驗。人們來到博物館,小而言之,可以提高個人素養;大而言之,對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大有裨益。怎樣才能讓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隨時享受到內涵豐富、格調高雅的文化體驗?免費開放無疑是最佳的途徑!在廣西,繼全區36家博物館、紀念館免費向社會開放後,2011年,全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也加入了“無障礙、零門檻進入”的免費開放行列。

    為加速推進公益性文化設施的免費開放,最近,自治區財政又撥發2011年全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經費1.1億元,專項用於自治區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後的正常運轉。“政府買單,群眾受益”,廣西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功能正在逐步完善,“文化成果人人共享”正在成為現實。

    自治區文化部門一位管理幹部在總結“文化惠民”工作成效時由衷感慨:“精彩的文化活動每週都會吸引數千人,甚至數萬人。它不是一場、一時、一週,而是長期的,持久的,日復一日的。這種宣傳産生的效果和作用是巨大的,是非常驚人的,絕不是召開會議或一般性宣傳教育所能比擬。它對提升全民整體道德素質和思想覺悟産生了極大極深遠的影響!”(記者 羅勁松)

 
 
 相關鏈結
· 廣西超額完成殘聯長江新里程計劃項目階段性任務
· 廣西體育産業城建設紀實:重振廣西體育雄風
· 廣西漁業展現養殖大區風采 人均可望達到60公斤
· 廣西下撥高校困難學生臨時生活補貼4000余萬元
· 廣西供銷系統"十二五"擬打造千億元農村流通産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