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山東省“十一五”期間污染減排考核全國第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09日 08時56分   來源:大眾日報

    日前,國務院通報表彰了“十一五”減排工作成績突出的8個省級人民政府,山東省位列第一。“十一五”期間,山東省COD和二氧化硫兩個約束性指標累計削減率分別為19.44%和23.22%,分別完成國家下達減排目標的130%和116%。

    眾所週知,山東人口密度高、環境承載力低。“十一五”期間,山東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兩高”行業佔半壁江山,污染物排放總量比較大,主要污染物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高居全國前列,而國家下達給山東省的COD和二氧化硫減排指標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和1.49倍,減排任務十分繁重。

    山東省把減排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緊緊圍繞總量減排目標,強化組織領導,不斷創新工作體制、機制,狠抓結構、工程、管理三個減排環節實現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持續下降和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  

    積極構建環保工作大格局為減排提供政治保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減排工作,堅持把減排擺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戰略位置來抓。省委主要領導強調指出,“減排和環境保護是轉方式、調結構的必然要求、重要手段和成果體現。”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強調,所謂約束性指標,就是完不成任務要摘烏紗帽的指標。省政府成立了以省長為組長、三位分管副省長為副組長的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有關部門的節能減排職責分工,總量減排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時決策、同時部署、同時落實,逐步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人大政協監督、各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保工作大格局。

    落實考核獎懲機制。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的意見》、《關於健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考核監督體系的意見(試行)》等一系列文件,將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完成情況,作為各級科學發展績效考核和黨政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完不成減排任務的部門、單位不能參加評優樹先活動,市、縣政府主要負責人不予提拔重用,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領導班子不能享受年終考核獎勵,企業主要負責人不能擔任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制定實施了《山東省污染物減排和環境改善考核獎勵辦法》,省級財政每年撥付2.01億元對完成總量減排任務較好和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的市進行獎勵,充分調動了各級抓治污、促減排的積極性。  

    狠抓工程、結構、管理三個減排環節

    突出抓好減排工程建設。按照“目標、總量、項目、資金”四位一體的思路,層層分解減排任務。對重點減排項目實行每季度調度、分析和通報制度。全省共完成COD工程減排項目1000余個。污水處理廠數量、處理能力分別較“十五”末增長136%和105%,污水集中處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85%左右。共完成二氧化硫工程減排項目1100余個。國家和省重點現役火電機組已建成脫硫裝機容量20612兆瓦,火電機組脫硫裝機容量佔比由“十五”末的10%左右提高到95%以上。

    大力調整産業結構。山東省把總量減排作為促進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手段,堅持一手抓污染物存量削減,一手抓增量控制。嚴格控制新增排放量。把減排任務完成情況作為環評審批的前置性條件,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按照“先算、後審、再批”的程序進行審批。“十一五”以來,省級共拒批低水平重復建設、“兩高一資”等項目46個,涉及投資88.7億元,對2個設區市、17個縣(市、區)、5個流域實行了區域限批,通過實行“以新代老”措施,新建項目減排COD22.3萬噸、二氧化硫23.7萬噸。堅決淘汰落後産能。按照“政策引導、完善機制、制定方案、分步實施”的思路,通過採取資金激勵、上大壓小、等量淘汰、區域限批、社會公示等措施,完善落後産能退出機制。“十一五”以來,全省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總容量717萬千瓦,淘汰落後鋼、鐵産能527萬噸和821萬噸。

    完善環境自動監測體系。按照“建、管、用”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健全完善全省環境自動監控體系和三級環境監控中心建設,為總量減排和環境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強化減排項目運行管理,確保治污設施穩定運行。嚴格日常環境監管和環保專項行動並行。“十一五”期間共組織開展了13次環保專項行動,累計檢查重點工業污染源2235個(次)、城市污水處理廠703座(次)、河流斷面426個(次),對402件突出環境問題進行了掛牌督辦。

    創新思路實施“技術三策”

    山東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以治污減排為抓手,創造性地提出了“治、用、保”治污新思路,就是污染治理、循環利用、生態修復和保護,即“技術三策”。

    污染治理,就是通過實施結構調整、清潔生産、末端治理等全過程污染控制,引導和督促排污單位達到環境容量能夠基本接納的治污水平;循環利用,就是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因地制宜地構建企業和區域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減少資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生態修復和保護,就是糾正生態破壞行為,修復受損生態環境,積極建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保護重要區域生態功能。

    科學地實施環保“技術三策”,有效解決了山東省高污染、高消耗、生態破壞等突出環境問題。至今年上半年,省控59條重點污染河流COD和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28.9mg/L和1.7mg/L,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12.1%和42.7%,繼續保持了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良好態勢。在國家重點流域治污考核中,先後實現了淮河流域治污考核“五連冠”和海河流域治污考核“三連冠”。  

    多措並舉打好環保“組合拳”

    發揮規制、市場、科技等多種力量,打好環保“組合拳”,形成綜合推進、多措並舉的強大工作合力。

    出臺了《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沿線區域水污染防治條例》、《山東省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條例》等條例規章,為山東省的減排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和保障。自2003年以來,先後發佈實施了36項分階段逐步加嚴地方性污染物排放標準,形成了覆蓋全省的地方性排污標準體系,對全省的污染防治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實施價格政策推動減排,出臺了《關於運用價格政策促進環境保護的意見》,同時實行污水超標排放加價制度,運用價格杠桿促進排污企業治污減排。出臺了加快推進燃煤電廠脫硫的意見,對脫硫機組優先安排上網發電,並落實優惠電價,把潛在的環保市場變成了現實的環保市場。

    依靠科技進步,加強環保科技自主研發,突破行業環保瓶頸,增強企業和産品的市場競爭力,以造紙為例,曾經是重污染之首的山東造紙業非但沒有垮掉,反而在嚴格的環保標準引導之下,依靠科技創新,解決了困擾企業多年的治污難題,成功實現了發展方式的轉變。在污染排放大幅削減的同時,全省造紙産量和主要經濟指標連續17年居全國同行業首位。造紙行業走上了又好又快的良性發展軌道,真正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的同步共贏。(薛梅 王靜雯 王亞楠)

 
 
 相關鏈結
· 黑龍江將建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促進節能減排
· 雲南省政府研究節能減排民間投資交通建設等工作
· 江蘇加大節能減排 將關閉20萬千瓦以下火力發電
· 徐守盛強調:堅定不移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