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湘發佈"數字湖南建設綱要"信息化助建"兩型社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26日 10時17分   來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網站

數字湖南建設綱要

    建設數字湖南,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高效開發信息資源,推動信息化和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深度融合、共同發展,是建設綠色湖南、創新型湖南和法治湖南的基礎和支撐,是全面推進“四化兩型”建設,加快建設全面小康,加快建設“兩型社會”的客觀要求和必然選擇。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及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充分發揮湖南優勢,提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水平,加快推進數字湖南建設,制定本綱要。

    一、數字湖南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1.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著力構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增強信息化發展的支撐能力;著力推動信息化與新型工業化深度融合,構建現代“兩型”産業體系;著力建設便民高效的電子政務,促進社會管理創新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文化産業融合發展,促進文化産業和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加快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信息化,提升全民信息化水平,統籌推進數字湖南與綠色湖南、創新型湖南、法治湖南建設,為加快建設全面小康,加快建設“兩型社會”提供重要保障。

    2.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科學發展。遵循規律,明確思路,堅持規劃先行,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資源和項目,推動城鄉、區域、行業協調發展,打破條塊分割,推動集約建設,促進共建、共享、共用。加強分類指導,強化目標考核和績效評估。

    融合創新,加快發展。推進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的有機融合,推進信息化與産業、應用的深度融合,推進信息化與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的全面融合,促進技術創新、業務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民生為先,全面發展。以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為導向,推動教育、醫療衛生、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等民生相關領域信息化優先發展,帶動全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全面發展,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社會管理創新,提高公共服務能力。

    政府引導,市場驅動。加大政策扶持和財政投入力度,抓好規劃實施和項目建設。堅持應用和需求導向,規範市場行為,建立政府投資和市場融資相結合的多元投融資機制,引導全社會力量參與建設。

    開放合作,安全可控。加大開放合作力度,加強與跨國公司、中央企業、民營企業等信息産業企業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信息技術研發機構的合作,加大資金、人才與技術的引進力度。強化信息安全責任制度,健全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切實維護網絡空間的國家安全和利益。

    3.總體目標

    到“十二五”末,覆蓋城鄉的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成,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信息産業成為先導性支柱産業,信息技術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信息化發展水平總指數達到0.8以上,數字湖南基本建成,對全省經濟發展和“兩型社會”建設的支撐和推動作用明顯增強。

    ——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完備升級。建成全省統一的地理空間框架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建成。全省光纖網絡實現T級出口,城區光纖入戶、農村光纖到行政村。全省城鄉實現3G網絡覆蓋,縣級以上城市逐步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長株潭城市群“三網融合”率先取得突破,逐步向全省推廣。縣級以上城市有線廣播電視網實現數字化,逐步實現雙向化。

    ——信息産業實現跨越發展。産業規模突破4000億元,增加值率超過30%,信息産業增加值佔全省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4.8%以上,成為先導性支柱産業。形成十條百億産業鏈、十個百億産業集群和十個百億龍頭企業,實現一百項信息技術成果産業化,新上一千個重點項目,完成兩千億元投資,涌現一萬個新業態主體,新增一百萬個就業崗位。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形成一定規模。

    ——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信息化對經濟轉型升級的支撐帶動作用明顯增強,信息技術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産製造、産品流通、企業管理等業務環節得到廣泛應用。電子商務和網絡營銷廣泛開展,全省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得到重大突破。全社會物流總費用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例下降到18%以下。“兩化融合”綜合指數達到0.7,進入深度融合階段。

    ——農業農村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融合向縱深領域推進,信息技術對現代農業決策、管理和服務支撐能力明顯提升,建成國家農業農村信息化示範省。湘農服務熱線、農信通、供銷通和信息田園等信息服務逐步覆蓋全省全部鄉鎮,重要農産品逐步實現電子標簽管理,農業農村信息化總體水平顯著提高。林業、水利資源監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明顯增強。

    ——電子政務體系完備和應用普及。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形成並不斷向基層延伸,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供支撐。基於雲計算的電子政務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框架建成,信息資源得到有效利用,電子政務支撐政府科學決策、依法行政、公共服務和應急指揮救援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政府網站在線服務能力明顯增強,信息公開、在線辦事、政民互動得到普及並富有成效。電子政務的公眾認知度、使用率和滿意度得到顯著提高。

    ——民生和社會事業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各領域信息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逐步實現辦事出行“一卡通”、居家生活“一鍵通”、學習工作“一網通”、在線服務“一點通”。“大醫保”系統建成,醫療保健卡、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逐步覆蓋城鄉居民。現代遠程教育網絡覆蓋全省所有學校,“新農保”覆蓋所有農業人口,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惠民“一卡通”得到廣泛應用。

    ——數字文化實現繁榮發展。數字文化資源共享平臺建成,傳統文化産業得到改造提升,新興文化産業蓬勃發展,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形成。一批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礎設施建成,形成覆蓋廣泛、技術先進的現代文化傳播體系。網絡文化發展實力得到顯著增強,互聯網監管機制完善,形成和諧網絡文化發展環境。

    二、大力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4.加快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增強信息化發展支撐能力。積極發展新一代綜合信息網絡,加快推動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的融合發展和信息共享。推進城鄉寬帶網絡發展,實施光網城市建設和農村電話、廣播電視、寬帶“村村通工程”,大力推進無線城市建設,實現主要城市寬帶無線網絡全覆蓋。加快推進全省統一的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建立覆蓋全省的三維地心測繪基準體系、全球衛星導航綜合服務系統、全省地名地址數據庫、高精度數字高程模型庫和地理省情監測和統計分析平臺,完善地理信息公共服務與應用體系。加快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雲計算中心、雲服務中心、災備中心、呼叫中心等信息服務中心及平臺建設。加快以人口、法人單位、地理空間等為核心的國家基礎信息庫建設。

    5.積極推動公共基礎設施智慧化,提升經濟社會發展保障能力。大力推進各類傳感設備、無線通信設備和控制設備在交通、電網、水利、環保與安監等領域重要部件及關鍵節點的安裝佈局和廣泛應用,增強公共設施的感知能力。加強對城市重點區域、公共設施和地下管線的實時監控,推動將物聯網應用納入全省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加強公共設施管理服務一體化,建設全省統一的智慧交通、智慧電網、水利、環保與安監等管理信息系統,整合全省公共設施信息資源,推進監控系統、決策系統、應急處置系統建設,實現對公共設施的精細化管理及高效利用,提高全省公共設施的整體管理水平、抗風險能力和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與保障能力,形成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三、大力推進經濟領域信息化

    6.大力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構建現代“兩型”産業體系。加快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深化信息技術在企業研發設計、工藝流程、生産裝備、過程控制及物料管理等各環節的廣泛應用和全面滲透,建設“數字企業”。加快耗能設備和工藝流程的信息化智慧化改造,加強對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業的監督管理。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産條件,促進安全生産。推進信息技術與新技術、新材料、新産品、新工藝的融合創新,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提高産業競爭力和影響力。積極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研發設計平臺和各類綜合性信息化服務平臺,加快推進信息技術在生産性服務業和生活型服務業中的普遍應用與融合創新,提升服務能級和水平。充分利用國家移動電子商務試點示範省建設的新機遇,建成面向各行業的全國性移動電子商務綜合應用服務平臺,推動網上供銷社、快樂購等各類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促進創新驅動型電子商務發展。

    7.加速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形成國民經濟新的增長極。著力打造新型顯示、太陽能光伏、電池及儲能材料、軌道交通、軟體和信息服務等十條百億産業鏈,在國家級、省級電子信息産業基地和園區內培育十個百億産業集群和十個百億龍頭企業。加快推進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智慧終端、三網融合、數字家電等領域技術研發和應用,實現一百項信息技術重大成果的産業化。著力抓好一千個投資過千萬元的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産業化和“兩型”産業富湘雲合作計劃,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加速發展。加快推進互聯網經濟發展,培育一萬個新業態主體。大力支持集成電路設計、工業軟體、嵌入式軟體、新興網絡應用軟體、信息安全軟體和行業應用軟體的研發和應用。引導信息系統集成服務向産業鏈前後端延伸,大力發展信息服務外包産業,推動信息服務業發展。大力優化産業發展環境,著力承接産業轉移,促進信息産業實現跨越發展,形成可容納百萬人就業的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産業。

    四、大力推進政務領域信息化

    8.加快發展集約效能型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務能力。整合各部門的專用傳輸網絡,完善電子政務外網和內網,擴展電子政務網絡的覆蓋範圍。加強統籌規劃,建立和完善“三庫一平臺”,大力推進電子政務資源共享與業務協同,建立完善信息資源目錄體系、交換體系、數據採集、更新、管理及共享機制,建設基於雲計算的數據共享和服務平臺,鼓勵開展跨部門跨領域的應用系統建設。完善電子政務公共服務體系,發揮門戶網站信息公開、在線辦事、政民互動的平臺和窗口作用。推動政務信息資源向社會開放,促進政府信息公開。推動電子政務服務向街道、社區和鄉鎮、村延伸,創新服務模式,豐富服務內容,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和對政府的滿意度。大力建設全省統一、完善的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和集約化的災備與恢復系統,切實提高網絡信息安全的應急保障能力。

    9.加快建設社會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廣泛運用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搭建各類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平臺,逐步建成全面覆蓋、動態跟蹤、聯通共享、功能齊全的社會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形成社會管理信息共享機制。以平安城市建設為重點,推動公共場所視頻監控全覆蓋,建設社會治安動態視頻監控系統,提高視頻監控的應用實效。加強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提高重點領域安全生産水平,預防各類事故的發生。建立食品藥品質量追溯信息系統,加強食品藥品檢驗檢測和安全監管。建立健全公共突發事件和災害應急監測預警信息系統,提高應對各種災害和突發事件能力。建立健全互聯網服務管理機構,不斷增強重大突發事件和群體性事件的網上輿論引導能力。加強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安全技術研發,提高對網絡有害信息的監測預警能力,依法嚴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活動,凈化網絡環境。

    五、大力推進社會領域信息化

    10.著力推進民生領域信息化,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積極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和網絡教育,建設優質教育資源庫及共享服務平臺。加強學校信息化建設和教學科研設施共享,推廣基於共享服務平臺的每人“一空間、一終端”的學習模式。加快建設各級政府衛生信息平臺、醫院信息平臺和社區衛生信息平臺,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完善疾病和公共衛生事件直報和疾控管理信息系統。推進“大醫保”信息系統建設,全力構建以個人健康信息為中心的衛生智慧化體系。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全省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網絡服務體系,建立全省統一的社會保險信息系統和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積極推動各類民生信息服務向街道、社區和鄉鎮村延伸。完善面向農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以及面向殘障人士的信息無障礙服務。加快惠民“一卡通”等便民信息系統建設,構建全面共享的民生服務體系。

    11.全面統籌推進城鄉信息化建設,提升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抓住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示範省建設的機遇,大力推進城鄉信息基礎設施一體化,加強涉農信息技術與産品開發,加快涉農信息資源整合,深化和普及農民、農業、農村信息化應用。健全農業農村信息綜合服務體系,實施農村信息化民生服務工程,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積極推動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發展農産品電子商務。推進林業資源監管系統和綜合營造林管理系統建設。加快推進城市網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建設光網城市和無線城市。著力推動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試點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大力鼓勵支持建設數字社區、數字家庭。加快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推進空間、人口、法人、自然資源、宏觀經濟基礎信息資源庫和資源管理中心建設,構建覆蓋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和辦公服務平臺。構建社區綜合管理和服務平臺,多渠道服務社區居民。建設面向家庭的電子社區網絡,開展電子政務、網上購物、網上教育等各類便民信息服務,建設智慧家居。

    六、大力推進數字文化大發展

    12.大力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推動數字文化繁榮發展。深化信息技術普及應用,促進傳統文化産業改造提升,加快發展創意設計、數字媒體、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新興文化産業,構建現代文化産業體系。推進信息技術與湖湘文化的融合發展,促進數字內容與新型終端及互聯網服務相結合,鼓勵商業模式創新,加速數字內容産業化,壯大數字內容産業,增加相關産業文化和科技含量,大力推動中國聯通閱讀基地建設,培育文化産業骨幹企業。大力支持公益性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建設一批數字內容素材庫,推進文化信息資源的整合共享。推動數字圖書館、數字檔案館、數字博物館、數字藝術館、數字科技館和數字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加快各種傳統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和多終端傳播,構建覆蓋廣泛、技術先進的現代文化傳播體系,提高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的數字化、網絡化水平。積極引導消費,拓展文化市場。

    13.大力加強互聯網管理,推動網絡文化繁榮發展。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大力推動網絡遊戲、網絡動漫、網絡音樂、網絡影視等網絡內容建設,促進網絡文化發展,增強文化産業的總體實力。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大力支持紅網等重點新聞網站、綜合性網站和特色網站發展,支持培育壯大一批網絡文化領軍企業。大力倡導開發健康網絡文化産品,堅持先進文化的正確導向,營造和諧網絡文化發展環境。提升互聯網行業創新能力,搶佔網絡傳播制高點,延伸拓展産業鏈,增強核心競爭力。積極推進互聯網法制建設,加強互聯網行業管理,健全完善互聯網管理機制和工作流程,提高網絡文化管理效能。加大互聯網信息服務和接入服務管理力度,加強對微博客、即時通信、社交網站等的引導和管理,規範網上信息傳播秩序。加強技術保障手段建設,建立新技術新業務網絡與信息安全評估機制。打擊利用網絡製作傳播淫穢色情、低俗信息等違法犯罪活動,切實維護網絡安全。

    七、加強對數字湖南建設的領導和保障

    14.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省人民政府省長任組長的湖南省數字湖南建設領導小組,與湖南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統一領導和指揮數字湖南建設工作,負責研究、決策和部署推動數字湖南建設的重大戰略和重大項目實施,協調解決數字湖南建設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建立促進科學發展的數字湖南建設工作考核獎勵制度和績效評估指標體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協調、監督數字湖南重大項目建設,對數字湖南建設工作及重大項目進行考核評估。根據數字湖南建設各專項工作需要,經數字湖南建設領導小組同意,可設立有省委或省人民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統一歸口數字湖南建設領導小組管理。明確省、市州、縣市區在數字湖南建設中的事權關係,理順各部門對本系統、本行業的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職能,加強配合,形成統籌協調、分工合理、權責明確的工作推進機制。成立數字湖南專家諮詢委員會,與湖南省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一套班子,合署辦公。建立信息化重大事項決策機制,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諮詢、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決策的決策程序,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

    15.完善信息化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信息化法規政策體系建設,修訂出臺《湖南省信息化條例》,適時制定和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産業發展、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數字湖南工程建設、信息技術推廣應用和信息安全保障等相關的配套政策,保障數字湖南建設健康有序開展。各地各部門各行業要立足實際,從解決當前最緊迫、最突出的重大問題入手,編制實施相應的專項規劃和方案。省直各職能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能,加大執行力度,明確工作任務,在政策制定、項目安排、資金保障、體制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抓緊抓好各項任務的落實。

    16.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與創新。認真落實國家鼓勵和支持信息産業、信息化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大財政投入,確保各級地方配套建設資金落實到位。設立省信息化專項引導資金,並逐年增加預算投入,支持信息化重點項目建設。從戰略性新興産業專項資金、新型工業化引導資金、科技資金以及各行業部門專項資金中,安排適當比例資金,加強整合,統籌管理,集中用於支持數字湖南的重點項目建設。強化共建、共享、共用,提高公共投資效能。引入社會資本,拓寬融資渠道。建立與國際慣例和市場經濟接軌、適合數字湖南建設發展需求的投融資新機制,建立多元化的風險投資體系和高效的風險投資運行機制,確保建設資金足額投入。積極引入風險投資公司,引導企業開發好前期項目,與風險資金進行無縫對接。發揮市場導向作用,鼓勵民營資本進入,發揮本地優惠政策和市場需求優勢,積極培育本土企業。通過發佈規劃、特許經營、擔保補貼、貸款貼息、政府採購等措施引導企業和社會各方參與各類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和服務。

    17.建立工作考核與項目管理制度。數字湖南建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加強對省直部門和市州的工作考核與評估,並依照有關規定進行獎懲。財政性投入和公共性建設項目要符合數字湖南規劃和頂層設計,各專項子規劃和方案,重大信息化項目立項、投資要報數字湖南建設領導小組審查。各級信息化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財政投資和公共性信息化建設項目的統一審核管理,建立健全項目立項前置審查、預算審核、建設監理、竣工驗收和運維管理等制度。加強項目規劃設計和項目績效考核,提高投資效率,充分利用現有基礎,防止重復建設,構建科學合理的項目綜合績效評估體系。建立信息化發展統計、監測統計報告和規劃實施目標分級責任制度,把數字湖南建設工作作為各級黨政領導幹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考核的重要內容。

    18.健全信息化標準和知識産權體系。各相關主管部門要研究制定滿足信息化項目建設、推廣應用和運行管理等環節需要的標準和規範,推動各部門、各系統之間數據交換、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實現互聯互通,減少重復投資。在金融IC卡標準、移動支付標準、物聯網標準、電子政務標準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基礎上,逐步建立數字湖南應用標準體系,並建立相應的監督落實機制。大力推進電子政務信息平臺、電子商務服務平臺、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社區和城市終端信息服務、信息安全技術與應用等領域標準規範制定工作。完善知識産權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知識産權信息服務平臺,提供多層次、個性化的知識産權應用服務。積極推進知識産權保護和交易平臺建設,發展網上技術交易市場,保護知識産權,促進市場繁榮。

    19.強化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全省統一、完善的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和以密碼技術為基礎,以身份認證、授權管理、責任認定為主要內容的網絡信任體系。推廣電子簽名的應用,整合數字證書資源,逐步實現“一證多用”、“一證通用”。加強信息系統設計、建設、驗收、運維全程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落實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和等級保護制度。加快建設網絡和信息安全事件監控和防禦體系,強化網絡空間治理,制定信息安全總體實施規範和不同行業的應用指南,建立信息化安全責任體系。積極推動經濟領域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建設集約化的災難備份與恢復系統,促進統一的災備中心建設。完善安全防範機制,定期進行常規性安全檢測,對突發性的安全事件制定應急預案。完善網絡安全規章制度,強化網絡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切實提高網絡信息安全的應急保障能力。

    20.加強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鼓勵省內高校、企業與國內外知名大學、研究機構和跨國公司合作辦學,加速培育一批高水平信息化人才。加強職業技術學院建設,鼓勵廠校合作,加快技能型人才培養。吸引高端人才來湘創業,重點引進一批掌握先進信息技術、重大科研成果和擁有知識産權的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建立信息化人才分類指導目錄,制定職業技能標準體系,強化崗位資格認定,完善人才激勵機制,鼓勵知識産權、技術才能等生産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完善留學人員創業優惠政策和人才服務市場機制,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和人才資源優化配置。加強信息化人才的崗位設計,在各級政府及其部門、企業和機構全面推行首席信息官制度,提高對信息化複合型人才的吸引力,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用人環境。

    21.加強宣傳培訓和總結推廣。通過各種形式,廣泛宣傳數字湖南建設的意義和理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形成全社會對數字湖南建設的共識,激發全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全社會力量參與數字湖南建設。加強人才培訓基地建設,拓寬培訓渠道,創新培訓模式,廣泛開展面向全社會的信息化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和普及。大規模開展專業領域和政府部門管理人員的信息化培訓,加強對進城務工人員、城鎮失業者、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社會群體的信息化培訓,提高公眾的信息化意識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組織開展以數字湖南為主題的推廣活動,綜合運用媒體報道、網上展示和博覽會等形式,大力宣傳各地各領域各行業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全面推進數字湖南建設。  

 
 
 相關鏈結
· 周強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推進數字湖南建設
· 徐守盛:堅持不懈推進節能減排加快數字湖南建設
· “數字湖南”規劃通過專家評審 2015年基本建成
· "數字湖南"又添新動力 長株潭三網融合試點啟動
· 湖南:今年派出88名幹部出國培訓 進一步開闊視野
· 湖南召開經濟工作務虛會 周強徐守盛出席並講話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