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來,福建省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由15元提高至25元,工作內容由9類21項增加為10類41項。截至11月底,全省累計建立居民健康檔案2082萬份,建檔率達57%,其中電子健康檔案1694萬份,電子建檔率約為47%;為65歲以上老年人建檔235萬份,開展65歲以上老年人體檢185萬人次,登記管理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分別達217萬人、43萬人和9.6萬人;為31萬名孕産婦、195萬名0-6歲兒童提供系統保健服務、開展免疫接種達824萬人次。
家住莆田市城廂區鳳凰山社區的黃慶生、劉玉夫婦,打算春節期間去北京玩一趟。老兩口一個68歲,一個66歲,都是糖尿病老患者。他們説:“咱家的‘家庭醫生’細心週到,我們的血糖指標控制得很好,去北京玩幾天,沒問題。”
這“家庭醫生”,是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去年3月,中心為老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制定了專屬食譜和藥單,定期安排人上門家訪,還配備了相對固定的聯絡責任醫師,24小時提供服務。現在,兩位老人的身體比以前硬朗了許多。
像這樣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正在福建省廣泛開展,一般採用“社區服務+全科團隊服務+家庭服務”模式,受到群眾的肯定和歡迎。
自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啟動以來,福建省各地認真核定工作任務,加強資金使用和管理,完善科學績效考核機制,推廣團隊服務,確立穩定的契約服務關係,將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健康管理、健康教育服務等項目作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重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不少地區都以社區為單位,按人口數配置了全科服務團隊,建成以全科醫師、社區護士、預防保健人員為主的社區衛生服務團隊,分片包乾、責任到組、任務到人,通過主動服務上門服務、雙向轉診等方式對居民健康實行責任制管理、網絡化管理,提供個人與家庭的健康管理服務。
“不論地區、職業和身份,都能公平享受國家免費提供的10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同時針對特定人群實施7類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這是新醫改提出的一項惠及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工程,對保障群眾不生病、少生病正在發揮積極的效應。”省衛生廳廳長陳秋立説,“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規範村衛生所公共衛生職責,做好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落實村衛生所和鄉村醫生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補助經費,持續加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記者 儲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