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大決定,妥善解決貧困邊遠地區基礎金融服務缺失問題,2009年10月,銀監會正式啟動全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工作,明確提出“要著力探索解決農村普惠制金融服務難題的有效途徑,力爭到2012年末總體解決金融機構空白鄉鎮的金融服務問題”。兩年來,在銀行業監管部門督促指導下,各銀行業機構積極參與,地方黨委政府大力支持,國家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這項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在2010年實現全國鄉鎮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的基礎上,2011年又解決616個空白鄉鎮機構覆蓋問題。截至2011年底,全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從工作啟動時的2945個減少到1696個,實現鄉鎮機構和服務雙覆蓋的省份(含計劃單列市)從工作啟動時的9個增加到24個,偏遠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金融機構空白鄉鎮多數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經濟落後。為了讓這些偏遠農村地區的廣大百姓真正享受到基礎金融服務,共享銀行業改革發展成果,銀監會將空白鄉鎮機構與服務覆蓋工作作為銀行業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列入議事日程,作為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一項金融惠農工程予以重點推動,積極引領銀行業機構堅持以人為本履行社會責任。一是堅持標準化網點建設與多種形式的簡易便民服務相結合。結合空白鄉鎮經濟發展基礎和金融服務需求,科學確定差別化解決方案和服務安排,對於能夠達到商業可持續要求的鄉鎮,通過設立標準化網點、引入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等方式加以解決;對於短期內難以實現商業可持續的鄉鎮,通過設立簡易營業網點、開展定時定點服務、布設物理機具等靈活方式積極提供基礎金融服務。在全部1249個新覆蓋機構空白鄉鎮中,除57個因撤鄉並鎮因素減少外,通過設立日常營業網點解決475個,通過設立定時服務網點解決688個,通過設立自助銀行解決29個。二是堅持市場化運作與履行社會責任相結合。發揮不同銀行業機構各自優勢,形成工作合力。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重點採取現有網點功能升級、鄰近鄉鎮延伸服務等多種形式提供服務;郵政儲蓄銀行在空白鄉鎮規劃設立自營網點的同時,積極利用鄉鎮郵政服務網點代理開辦銀行業務;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充分發揮資金、網絡和科技優勢,不斷提高全覆蓋工作參與度。在全部1249個新覆蓋機構空白鄉鎮和708個新覆蓋服務空白鄉鎮中,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分別承擔955個和449個,貢獻度分別為76%和63%。三是堅持經營機制創新與産品服務創新相結合。結合各地風俗人情、自然稟賦、産業結構、金融消費習慣等,大力探索低成本、可複製、易推廣的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將資源分配重點向鄉鎮傾斜,業務發展重點向“三農”傾斜,利益分配重點向一線傾斜。同時,充分發揮網絡科技優勢,創新使用轉賬電話和自助服務終端等多種機具設備,將金融服務觸角有效延伸至鄉村。四是堅持政策引領與充分發揮政府支持作用相結合。同步跟進監管政策,開闢行政許可綠色通道,對在空白鄉鎮增設機構網點實行優先準入。財政部專門出臺針對基礎金融服務薄弱地區機構網點的定向補貼政策,著力解決農村金融服務成本高、風險大、收益低的問題。此外,許多省份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在財稅、消防、通訊和工商登記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給予大力支持。五是堅持強化便民服務與嚴格風險防控相結合。著力健全規範新設網點的內控制度,重點強化對定時定點流動服務的監管,科學設定對營業場所和安全保衛設施等方面的規定要求,加強對重點機構、重點風險的監測、預警和處置,確保新設機構網點安全穩健運行。
兩年來的實踐證明,空白鄉鎮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工作的持續推進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熱烈擁護,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同時也贏得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一是服務便利,廣大農民得實惠。以前,由於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缺失,不少農民為領取種糧直補款等各種補助金,往往要花費一天的時間,跋山涉水往返幾十里山路,不僅路途花費大,而且存在安全隱患,如今服務到了家門口,很好解決了農民小額現金存取難,糧補資金兌付難,農副産品交易結算難等民生問題,為當地群眾帶來了極大實惠。二是促進發展,鄉村經濟獲推力。伴隨工作推進偏遠地區的農戶能夠接觸到更多的金融知識,申請貸款更加方便,激發了農戶貸款的積極性;而金融機構在當地有了營業網點,也願意更多地發放貸款,這些鄉鎮的信貸總量在較短時間內有了大幅增長,金融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效應逐步顯現。三是互惠共贏,銀行形象得提升。金融機構主動深入偏遠農村提供金融服務,很好地改善了在農民心目中的形象,密切了與當地政府的聯絡,産生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會影響,進一步鞏固了自身在農村金融市場的地位。
實現空白鄉鎮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和機構空白鄉鎮數量的大幅減少,標誌著我國農村金融服務均等化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破解我國城鄉金融二元化結構難題仍然面臨多重困難和嚴峻挑戰,問題最終解決仍然需要多方面付出不懈努力。銀監會將繼續引領銀行業金融機構將持續做好農村金融服務深化工作,對目前尚不具備設立標準化網點條件的少數鄉鎮,不斷優化多種形式的簡易便民服務;對已經實現機構網點和服務覆蓋的鄉鎮,繼續在服務深度、廣度、密度上做文章、下功夫,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充分性與多樣性,為有效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