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科技部、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在南京簽署了《關於推動科技教育與經濟緊密結合支撐江蘇新興産業培育和發展的合作協議書》,併為蘇州納米技術、泰州生物醫藥、南京通信與網絡三個科教結合産業創新基地揭牌。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志軍出席簽字儀式並講話。
科技部副部長陳小婭、教育部副部長杜佔元、江蘇省副省長何權分別代表兩部一省簽署了合作協議。江蘇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樊金龍出席簽字儀式。江蘇省長助理、省科技廳廳長徐南平主持簽字儀式。
根據協議,科技部、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將按照“産業牽引、創新驅動、科教支撐、政府促進”的原則,積極探索政産學研結合的新模式,促進江蘇科技、教育和産業發展的深度融合,以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和産業化能力引領和支撐江蘇省新興産業的培育和發展,促進江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合作的重點任務是,建立由地方政府和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及投資機構共同參與的新興産業創新合作組織,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創新要素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推動新興産業創新合作組織圍繞各自確定的新興産業方向,建立産業創新基地,形成匯聚科教資源、支撐新興産業發展的合作載體;創新科技、教育與經濟緊密結合的新機制與新模式。
簽字儀式上,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與中國科技大學、蘇州大學、中科院納米所簽署了共建“納米學院”協議,泰州醫藥高新區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南京大學簽署了共建“疫苗産業技術平臺”協議,南京市江寧區政府與東南大學、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簽署了共建“智慧電網聯合研究中心”協議。
萬鋼部長代表科技部對協議的簽署表示熱烈祝賀。他説,兩部一省啟動科技教育與經濟緊密結合推動新興産業發展的合作,有利於進一步調動各種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加強創新鏈與産業鏈的聯接,有利於促進圍繞産業發展需要加快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有利於增強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並共同為我國科技體制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兩部一省的合作要有效地整合科技、人才、教育等方面的優勢創新資源,重點聚焦並服務於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推動技術創新體系、知識創新體系、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推動科技、教育、産業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為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撐。
萬部長對做好兩部一省協同創新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視探索體制機制創新。兩部一省合作提出從9個方面試行科技、教育與經濟緊密結合的新機制與新模式,努力實現“實驗室與基地、學科與産業、人才與企業”的無縫對接。要以此為契機,深入探索在新形勢下科技、教育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機制,有效地把區域創新、技術創新、知識創新融合到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去,為科技體制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探索。
二是要實現科技創新、教育科研和産業發展的相互促進。兩部一省合作、促進新興産業培育和發展,根本上就是要實現科技、教育和産業的互相促進,實現共贏發展。科技創新要引領和支撐教育、經濟社會的發展;教育要為科技創新、産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學科支撐;産業發展要為科技、教育結合與發展提供新的機遇、新的命題和經濟支撐。要圍繞新興産業發展方向,著力突破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培育形成一批有發展潛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為區域創新注入活力。
三是要把兩部一省合作重點與國家戰略佈局相配合。目前,兩部一省在納米材料與製造、生物醫藥、下一代移動通信與未來網絡等新興産業方向開展了政産學研用合作,未來還將在更多的領域開展合作。需要強調的是,三方合作領域要與緊密落實國務院有關部署和要求結合起來,要與國家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佈局有機結合起來,要與江蘇科教優勢和産業基礎有機結合起來;要選準方向、突出重點,引領未來的産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科技部辦公廳、政策司、計劃司、基礎司、高新司、社發司,教育部科技司,江蘇省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部分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企業的負責同志和專家約150人參加了簽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