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更加積極就業政策的實施,2012年以來山東省就業局勢基本穩定。但有關數據表明,今年一季度,山東省出現近年來首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幅下降,與之關聯的“招工難”問題也出現了常態化趨勢。
由外出就業向就地就近就業轉變
記者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今年一季度,全省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7.4萬,完成年度計劃的47.8%。還有兩個數字引人注意:一是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同比減少13.6%,二是向省外轉移的農村勞動力同比減少21.9%。這也是近年來,山東省首次出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幅下降。
而從山東省50個監測點得到的情況也印證了這一特點:到一季度末,山東省向省外轉移就業的人數同比減少24.6%,實有外出就業(縣以外就業)人數同比減少14.4%。
“農村勞動力由外出就業向就地就近就業轉變,成為山東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新趨勢。”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政策研究處處長張百順説。
莒縣劉官莊鎮農民劉月濤,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他在濟南打工,平均每個月能掙4000多元,但除掉房租、吃飯、交通,以及回家路費等用度,也就所剩無幾了,還不如在老家縣城打工3000元的月收入划算。
據介紹,山東省近年來企業工資薪酬持續上調,使得外出就業與就地就近就業的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同時,隨著物價不斷上漲,農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支出不斷增加,外出就業收益明顯縮水,這也是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規模與數量增幅放緩的原因之一。”省就業辦主任畢京福説。
而作為農民工輸出大戶的山東省中西部地區,由於企業缺工,紛紛採取措施吸引農村勞動力返鄉就業。據了解,去年一季度,臨沂等中西部7市缺工達6萬餘人,當地通過提高工資社保福利待遇、規範企業用工等措施吸引當地農村勞動力返鄉就業或就地就近就業,效果非常明顯。到今年一季度,7市缺工數量同比減少45.1%。
缺工行業和地域呈擴散態勢
“從去年到現在,公司一直招人,但一直缺人。”在濟南人才市場,濟南一家大型建築企業的經理王建中告訴記者,公司打出了“包吃住,月薪2500元”的廣告,本以為很誘人,但始終乏人問津。將月薪提到2800元,收效仍不明顯。“以往也就是春節後一二十天比較缺人,現在是全年都缺。”王經理無奈地説。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針對省內企業招工情況的一項調查,證實了這一趨勢。調查顯示,用工短缺已經由原來的季節性轉變為常態性。受訪企業中,65%的企業反映一直缺工,25%的企業反映季節性、短期性缺工,只有10%的企業反映不缺工。約八成的企業反映,當前要招到合適的工人比較困難。
缺工的行業和地域也呈現擴散態勢。在反映缺工的企業中,製造業佔30.5%,商貿、餐飲等服務業佔33.3%,建築業佔22.2%,物流、其他行業合計佔14%;缺工地域從山東省東部沿海向內地蔓延,今年前兩個月全省17市求人倍率均大於1,東部地區求人倍率更高。
採訪中一些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僅靠每個月漲幾百塊錢招人,對農民工的吸引力已越來越小,企業已開始從重視內部管理、改善工人的福利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入手,改善工作軟環境,提高對求職者的吸引力。
“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山東省勞動力總體上供大於求的局面短期內不會改變,據預測,今年全省城鎮勞動力供給總量將達到194.6萬人,這依然是勞動力就業的主要矛盾,更為嚴峻的是它與結構性矛盾相互交織,進一步增加了就業的壓力,凸顯了招工難與就業難‘兩難’並存的局面。”畢京福説。
技工普工都出現緊缺
今年首季度,企業難以招到技工導致“技工荒”的現象依然突出。而與此同時,連以往供應較為充足的普工,也出現了緊缺現象。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有關調查顯示,66.7%的企業反映普工、技工出現雙短缺,27.8%的反映技工人員短缺,5.5%的反映缺普工,其中六成企業的用工缺口率在20%至30%之間。
“勞動力供給與市場需求不相匹配、勞動者技能與崗位需求不相適應的結構性矛盾已經越來越突出。”畢京福認為。
山東天絡科技公司經理張宏偉告訴記者,現在很難在勞動力市場招到合適的人才,他們的員工大多是在相關學校訂單培養的,進入公司後還要經過培訓才能達到上崗條件。
“經濟發展帶來的産業結構升級,要求勞動力供給結構也隨之調整。但在教育培訓結構難以及時轉變的情況下,部分轉移就業農民工的素質、技能無法在短期內迅速提高,在全省範圍內配置勞動力資源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張百順説。
山東我招我聘人力資源公司總經理王志勇分析,越來越多的進城務工人員開始為自己在城市裏生活的長遠保障考慮,從以前單純追求有保障的工資到開始尋求有保障的生活,農民工擇崗觀念出現了新變化。而目前的狀況尚難以滿足進城農民工的這種需求。(記者 張國棟 通訊員 范粟 賈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