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以來,文化部通過加大制度設計,針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進了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工作,在資源整合、機制創新、實施保障等方面不斷突破,發揮導向性、帶動性和示範性等作用,成為體現中央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戰略意圖的重要載體,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整體推進的重要支柱力量,使我國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邁上新臺階,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納入中央重要決策部署
為強化地方政府的主導責任,以點帶面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2011年,文化部與財政部實施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工作。在“十二五”期間,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國東中西部創建一批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培育一批具有創新性、帶動性、導向性、科學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探索路徑、積累經驗、提供示範。示範區的創建主體以地市級人民政府為主,計劃用6年時間分3個創建週期創建90個左右的示範區和180個左右的示範項目,覆蓋、帶動全國1/3以上的市縣,以此為抓手,整體推動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鼓勵地方開展示範區(項目)創建工作,中央財政對示範區(項目)予以補助和獎勵。東中西部每個示範區分別補助和獎勵400萬元、800萬元、1200萬元,每個示範項目分別補助和獎勵50萬元、100萬元、150萬元。這項工作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肯定,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議中明確提出,要“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表明這項工作已經由文化系統的部門行為上升為中央的重要決策部署。
示範區創建工作引起了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已經成為各示範區創建城市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抓手,第一批31個示範區創建城市,由市委書記或市長擔任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就有23個,並首次全部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形式制定下發了《創建規劃》和《創建方案》,形成了黨委、政府領導,文化、發改、財政、人事等多部門協調聯動的創建工作格局,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轉化為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由文化部門行為上升為黨委、政府行為。他們在資金投入、設施建設、體制機制建設等方面優先考慮、重點推進,推動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跨越式發展:一是撬動地方大幅投入。粗略估算,首批中央財政3.05億元示範區創建補助資金撬動了31個城市財政資金投入超過100億元,部分創建城市2011年比2010年文化事業費投入實現了翻一番。二是設施建設大幅提速。許多示範區創建城市將重大公共文化設施項目列入“十二五”規劃並加快施工建設,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至少提速5年。三是突出矛盾加快解決。如各創建城市紛紛增設編制,落實創建標準中每個鄉鎮文化站配備3名專職人員、每個社區配備不少於1名財政補貼的文化管理員的要求,使長期存在的鄉鎮文化站無人員編制和村(社區)無配置文化管理員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此外,很多創建城市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考核機制等難題進行了制度設計研究,並上升為政府文件,形成長效機制。
群星獎:繁榮群眾文化的政府大獎
群星獎是文化部繁榮群眾文藝創作,促進社會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而設立的全國社會文化藝術政府獎。自1991年創立以來,群星獎以“三貼近”為指導,在各地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和人民群眾文化創造長期積累的基礎上,評選出了一批具有鮮明時代感和濃郁生活氣息的優秀群眾文藝作品,推出了一批在當地乃至全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和一批長期紮根生活、具有蓬勃朝氣和創造力的群眾文藝工作者。
十七大以來,文化部努力改進群星獎評獎工作,提高了群星獎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其社會效益。2010年在廣州舉辦的第15屆群星獎評選活動是近年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全國性群眾文藝評獎活動。此次活動在獎項設置、評獎範圍、組織形式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創新。一是擴大了評獎範圍,首次設置了項目活動類群星獎和“群文之星”榮譽稱號,對農民歌會、“文化陽光進高墻活動”等110個優秀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群眾文化品牌活動和100位長期服務於公共文化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進行了獎勵。二是完善評獎機制,設置群眾評委,真正讓基層群眾參與到群星獎的評獎過程中來。三是活動期間共舉辦150余場群眾文化公益活動,將精彩紛呈的群文節目送進城鄉基層。文化部還組織群星獎獲獎節目在全國範圍內巡演,推動全國各地群眾文化活動的蓬勃開展,逐步建立以評獎促進群眾文化事業繁榮的長效機制。通過改革與創新,群星獎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導向性、示範性、帶動性和持續作用更加明顯,對促進各級公共文化機構充分發揮服務群眾的職能作用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改革後的群星獎煥發出新的活力。
全國文化志願者邊疆行:推動少數民族地區公共文化建設
2010年,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西藏、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豐富邊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維護邊疆和諧穩定,文化部組織開展了“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願者邊疆行工作。文化志願者邊疆行工作實施以來,以文化志願者為骨幹力量,通過大舞臺、大講堂、大展臺3種基本形式,為邊疆民族地區群眾提供文化志願服務,搭建了內地與邊疆民族地區文化交流的平臺。活動開展以來,共有20多個內地省(市)和單位組成了50多支志願團,組織招募了2500多名文化志願者,為西藏、新疆等12個邊疆民族省(區)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提供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志願服務活動。他們深入基層一線,走進100多個縣(鄉、村),為邊疆基層群眾開展面對面服務,先後組織文藝演出300多場、業務培訓1400多學時、文化展覽400多天,惠及群眾達數十萬人次。
全國文化志願者邊疆行工作實施以來,文化部通過搭建分類對接平臺,實現了內地與邊疆各區域、多層次的有效對接。參與內地省(市)文化廳(局)在文化志願者組織招募、規範管理、科學引導等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推出了一批品牌項目,使邊疆民族地區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文化服務。同時,他們從邊疆民族地區實際出發,將邊疆行與文化援助工作有機結合,採取“走進去”與“請出來”的雙向互動方式,邀請500多名少數民族基層文化幹部到內地接受培訓,提高了邊疆民族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能力。
免費開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里程碑事件
為落實溫家寶總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推進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免費開放,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求,提高公共文化機構服務能力和水平,2011年1月27日,文化部、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於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全面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工作。
截至2011年底,全國15個省級美術館已經向公眾免費開放,2952個公共圖書館、3285個文化館、3413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實現了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中央財政重點保障中西部地區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對東部地區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予以支持。2011年中央財政共支付補助經費18.22億元,全國地方各級財政共落實免費開放保障資金30.82億元。
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歷史性轉折的標誌,通過實施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基本建立了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合理分擔的公共文化機構運行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明確了目前階段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和範圍,逐步解決了長期存在的公共文化設施出租和挪用現象。2011年,全國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達到38150.92萬人次,比2010年增長16.2%;全國文化館培訓達到615.18萬人次,比2010年增長43.1%;全國鄉鎮綜合文化站組織訓練班培訓人次達到1231.28萬人次,比2010年增長32.7%。
農民工文化建設:長期堅持的重點工作
保障農民工文化權益、豐富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是文化部長期堅持的重點工作之一,也是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十七大以來,文化部積極貫徹落實中央部署,採取多種措施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文化工作。2011年、2012年連續兩年春節期間舉辦慰問農民工大型文藝演出;2011年,文化部圍繞當前農民工文化生活的基本情況以及農民工當前最迫切的文化需求,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了關於農民工文化工作的大調研;在調研基礎上,以文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3個部門名義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見》,提出了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支撐,逐步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共建、社會參與”的農民工文化工作機制的總體思路,其中,“把農民工文化建設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容被寫入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2012年5月,文化部在浙江省東陽市組織召開了全國農民工文化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表揚了一批成績突出的農民工文化服務示範項目,並對下一階段農民工文化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各地加快將農民工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在文化部推動下,各地農民工文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一是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對農民工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比如北京市出臺了《保障來京務工人員基本文化權益溫暖工程工作方案》,深圳市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二是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在農民工文化工作中的骨幹作用進一步增強。各地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發揮設施、資源和人才優勢,創造出了許多順應和符合農民工需求的服務項目與服務方式。三是城市社區、用工單位和社會力量關心、支持和參與農民工文化建設的共識進一步形成。在政府主導的框架內,城市社區在農民工文化服務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平臺和載體作用,社會力量參與形成了農民工文化服務的有效補充,部分企業在當地政府引導和支持下自覺把農民工文化工作納入企業文化建設。
數字文化建設:引領公共文化服務發展
在數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發展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戰略選擇。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文化部、財政部于2011年11月共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十二五”時期將以推進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和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三大公共數字文化惠民工程為重點,加強統籌,協調發展,提升整體效能。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自2002年起實施,截至2012年5月,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已建成1個國家中心、33個省級分中心、2840個縣級支中心、28595個鄉鎮基層服務點、60.2萬個行政村基層服務點,部分省(區、市)村級覆蓋範圍已經延伸到自然村。29個省(區、市)完成縣級支中心全覆蓋和“村村通”目標。數字資源建設總量已達到136.4TB,包括藝術欣賞、農業科技、文化教育、知識講座、少兒動漫等視頻類資源34809部(場)、21964小時。截至2011年底,文化共享工程經費投入總額達66.87億元,累計培訓人次591萬,為11.2億多人次提供了服務。
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于2011年5月正式啟動的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的核心內容是建設覆蓋全國的數字圖書館虛擬網、互聯互通的數字圖書館系統平臺和海量分佈式數字資源庫群,形成完整的數字圖書館標準規範體系,借助全媒體提供數字文化服務,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新業態的形成。截至2012年5月,已實現與15家副省級以上圖書館的虛擬網聯通,其中浙江省、湖北省、黑龍江省、山西省基本實現全省聯通。2012年,推廣工程將在全部省級館和133個市級館實施。
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自2009年下半年在北京、天津等9個省(市)開展試點工作以來,截至2011年底,9個試點省(市)各級經費投入近2.7億元,參加試點的公共電子閱覽室數量達6200個,資源總量達386GB,服務人次近1700萬。2011年中央財政轉移支付1.2億元建設資金,重點將東中西部已配備文化共享工程設備的鄉鎮、街道和社區電子閱覽室設備更新和升級,開展少數民族雙語網站服務平臺、公共電子閱覽室管理信息平臺的建設。
大 事 記
2007年
8月 中辦、國辦下發《關於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
9月 全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規劃正式實施。
10月 黨的十七大把建設“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
2008年
6月 《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頒布。
7月 文化部在北京召開全國古籍保護工作會議。
11月 文化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紀念改革開放三十週年——首屆中國農民文藝會演》。
文化部印發了《關於命名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決定》,命名了963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頒布。
2009年
4月 中宣部和文化部在浙江省台州市召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
文化部在浙江嘉興召開了全國農村圖書館服務網絡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議。
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資源共享服務基層的意見》。
5月 文化部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全國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經驗交流會。李長春同志對會議作了重要批示,劉延東同志發來賀信。
7月 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若干意見》。
文化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在遼寧省瀋陽市共同召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進村入戶工作現場會。
9月 文化部下發《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
2010年
1月 文化部在北京成功舉辦了“大地情深”——全國基層群眾小戲小品展演活動。
4月 文化部成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組。
5月 第十五屆群星獎評選活動在廣東省成功舉辦。
6月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工作會議在重慶召開,標誌著制度設計研究工作全面啟動。
7月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把“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文化改革發展要做好的“三加快一加強”四項重要工作之一。
9月 全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試點工作會議在天津市舉行。
10月 文化部下發《關於開展全國基層文化隊伍培訓工作的意見》。
11月 全國村級文化建設工作座談會在雲南省昆明市召開。
12月 國家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啟動儀式暨全國圖書館創新服務工作座談會舉辦。
中宣部、文化部在河北省霸州市召開全國縣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
文化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關於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工作的通知》。
2011年
1月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文化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關於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
3月 文化部下發《關於加強村級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
5月 文化部、財政部公佈第一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名單。
6月 中宣部和文化部在山東煙臺召開全國地市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
10月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奮鬥目標,明確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
《文化部財政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發。
11月 文化部在貴州舉辦2011年中國圖書館年會。
文化部聯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見》。
文化部開展的2011—201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選結果揭曉。
全國第三次文化館評估定級結果公佈,上等級館達到2028個,達標率由35%提高到62%。
12月 由文化部和國務院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共同主辦“溫暖之春”——2012年慰問全國農民工春節晚會。
2012年
2月 《公共圖書館服務規範》發佈。
《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發佈。
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研究編制的《全國地市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規劃》正式印發。
5月 《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發佈。
文化部在浙江省東陽市組織召開了全國農民工文化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
文化部社會文化司正式更名為公共文化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