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江蘇省發佈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若干意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18日 11時15分   來源:新華日報

中共江蘇省委  江蘇省人民政府
關於深入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的若干意見

(2012年6月9日)

    為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戰略部署,突出科學發展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又好又快推進“兩個率先”,現就深入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提出如下意見。

    一、堅定不移深化開放

    (一)全省對外開放已進入新的階段。新世紀以來,特別是2006年全省對外工作會議以來,全省深入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堅定不移推進對外開放,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和挑戰,推動開放型經濟跨越發展,初步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全省外資外貿結構不斷優化,實際利用外資連續九年保持全國第一,對外貿易連續九年位居全國第二;對外投資和國際經濟合作從小到大迅猛發展;國際服務外包發展規模和發展勢頭全國領先;國際友好交往日益活躍,江蘇與世界的聯絡更加密切。開發區功能創新加快推進,繼續走在全國發展前列,是海關特殊監管區數量最多、功能最全、建設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總體上看,我省已進入全面深化開放、加快轉型升級的發展新階段。

    (二)充分認識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的重大意義。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擴大開放是實現經濟繁榮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世界各國和地區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回顧江蘇的發展歷程,每一次成功轉型,每一次發展跨越,都是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根本動力,極大地提升了全省綜合經濟實力。可以説,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江蘇今天這樣的良好發展局面。現在,我省對外開放的外部環境和內在條件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只有更新開放理念,創新開放路徑,優化開放佈局,深入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才能鞏固和發展江蘇開放型經濟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進一步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性、緊迫性,切實把這項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紮實的舉措,推動全省對外開放不斷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突破。

    (三)總體要求。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按照“十二五”規劃的要求,堅定不移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堅持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相結合、對外開放與轉型升級相結合、經濟國際化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相結合,著力在更新開放理念、優化開放佈局、創新開放路徑、完善開放體制上實現新突破,加快形成以國際化企業為主體、國際化城市為基礎、國際化人才為支撐的對外開放新局面。

    (四)主要目標。經過“十二五”時期的發展,實現對外貿易及引進外資結構和質量、“走出去”發展規模和效益、優化對外開放佈局位居全國前列,經濟國際競爭力、全球要素配置力、對外影響力有大的提升。爭取到2015年,全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突破6500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在2010年基礎上增長2倍;“十二五”期間對外投資中方協議額超過200億美元;打造一批高水平、有特色、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開發區,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二、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五)增強出口核心競爭力。落實商務部等國家十部委《關於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指導意見》,深入實施科技興貿、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重點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自主品牌企業及大型成套設備出口企業,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優勢。完善出口品牌培育機制,鼓勵企業開展境外商標註冊、出口認證和宣傳推廣,打造國際知名品牌,2015年,全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數量達到300個。引導産業集群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建設70個外向度較高、競爭力較強、特色鮮明、産業鏈配套完善的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省級出口基地,創建30個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和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加快無錫“感知中國”中心建設,支持蘇州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積極推動無錫列入國家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城市,帶動全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六)大力開拓國際市場。鞏固和擴大傳統市場,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充分利用自貿區協定重點拓展東盟、南美、南亞等市場,千方百計穩定外貿增長。在具有較大輻射效應的重點市場打造若干海外重點展銷平臺,支持企業建立自主營銷和服務網絡。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提高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積極推進國際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拓寬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渠道。完善專業化大市場的外貿功能,培育一批具有示範效應的內外貿結合專業市場。重點支持新能源、新醫藥、新材料、環保設備、高端裝備製造、海工裝備等新興産業開拓國際市場。

    (七)加快發展服務貿易。重點推動文化、物流、中醫藥、信息技術、旅遊、教育、商務服務等行業的産品和服務出口,積極培育百強服務貿易出口企業。加快推進南京、蘇州和連雲港三大國際商務中心建設。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展會,加強國際性展會平臺建設,研究創新辦展機制,在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大力發展對外文化貿易,培育一批文化出口企業,積極創建“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支持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産業園建設,推動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識産權、自主品牌的文化企業和産品進入國際市場。加大對文化出口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和出口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完善對外文化貿易企業相關政策和服務。與沿海發展規劃和長三角一體化規劃相銜接,發揮臨江靠海優勢,鞏固大宗産品進口集散優勢,建設一批服務全省、輻射周邊的交易物流中心。

    (八)提升國際服務外包産業。著力打造以南京、蘇州、無錫三個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為中心的蘇南國際服務外包産業帶,提升江蘇國際服務外包區域品牌的國際競爭力。大力發展軟體開發、研發設計、金融後臺服務、生物醫藥研發、動漫創意、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服務等服務外包,加快培育政務外包,檢驗檢測、雲計算領域、物聯網領域、跨國公司共享服務中心等服務外包行業。

    (九)積極發展進口。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指導意見》,實施積極的進口戰略,堅持進口與擴大內需相結合,與國內産業發展相協調,優化進口商品結構,擴大先進技術和設備、關鍵零部件、重要能源、原材料進口,適度擴大消費品進口。綜合運用進口貼息、進口信貸、進口信保等方式促進進口,積極發揮機電産品進口國際招標的作用,推動産業升級。推進重點進口口岸建設,擴大張家港港、太倉港、連雲港港、洋口港、江陰港、泰州港、南京港在能源、化工、紡織原料、礦産品、林産品、農産品、食品等領域的進口物流優勢,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功能優化和轉型升級,發展一批服務全省、輻射周邊的進口集散地,建設一批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和分撥、物流中心。培育“中國國際進口産品博覽會”,努力打造服務全國、面向全球的進口公共服務平臺。

    (十)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加強對外商投資的産業指導,加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重大項目引進力度,推動與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有機結合,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構築我省利用外資的新優勢。圍繞製造業轉型升級,重點擴大生産性服務業利用外資,加快發展為製造業配套的金融、物流、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産性服務業。每年舉辦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專題投資促進活動。鼓勵蘇南和蘇中蘇北地區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在蘇南建設兩個以上的利用外資轉型升級示範區,在蘇中和蘇北分別建設一個以上的利用外資加快發展示範區,發揮示範區在新時期利用外資中的引領、示範和帶動作用。

    (十一)豐富利用外資方式。突破以綠地投資為主的單一利用外資方式,鼓勵外資企業通過並購進一步整合産業鏈,大力引進境外各類投資基金,鼓勵企業境內外上市,積極有效利用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穩妥做好有條件的企業在香港地區發行人民幣債券,加大間接利用外資力度。引導外商投資由成本取向轉為市場取向,促使産業鏈高端環節、研發和營銷環節的進入,努力向價值鏈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突破以獨資為主的單一合作形式,鼓勵省內企業與外商合資合作,放大溢出效應。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實現境內外上市,積極引進外商投資基金。鼓勵外商投資基金更多投向我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研究制訂我省引導鼓勵外商投資基金相關政策。

    (十二)大力發展總部經濟。鼓勵跨國公司在我省設立地區總部;鼓勵現有企業擴展功能,設立區域性研發、物流、銷售、財務中心,成為跨國公司功能性機構。以做好增量為重點,對於跨國公司在我省設立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在開辦和用房方面給予補助,在經營業績和高管引進方面給予獎勵,在人才引進、出入境管理、貨物通關等方面給予便利,將吸引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工作納入全省外資評價體系。

    (十三)加大力度推動重點企業“走出去”。加強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發展的佈局規劃和産業指導,重點支持企業在境外開展生産加工、資源開發、營銷網絡、技術研發、品牌並購、文化和教育等對外投資項目以及對外承包工程總承包項目。支持我省柬埔寨西港特區和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兩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和招商良性滾動發展。引導和支持我省有實力企業建設境外産業集聚區,到2015年省級境外産業集聚區建設達到5家,引導省內企業入區集聚配套生産經營。積極利用各類境外基金幫助企業“走出去”。

    (十四)培育本土跨國企業。引導我省企業樹立國際化經營理念,選擇擁有一定規模、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從資金、技術、財稅、金融、人才、信息、服務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對投資三個國家或地區、投資額1億美元以上的企業給予重點支持。推動對外投資和對外貿易結合、“走出去”和“引進來”結合,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大力推動民營企業“走出去”,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到2015年,培育50家以上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本土跨國公司。

    (十五)提高開發區發展水平。支持符合條件的省級開發區升級,支持符合要求的國家級、省級開發區擴區和調整區位,穩步規範開展新設省級開發區工作。更加嚴格地實行工業項目向各類開發區集中,提高開發區工業用地門檻和項目建築的容積率。加大全省特色産業園區建設力度,重點培育120家新興産業為主的特色産業園區,提升開發區新興産業集聚能力。大力開展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積極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推廣清潔和低碳技術,到2015年,全省國家級、省級開發區全部創建生態工業園區。實施創新型開發區(創新型園區)建設計劃,推動海內外創新資源進入開發區,重點建設好一批集知識創造、技術創新和新興産業培育為一體的創新核心區,爭取到2015年全省有60家以上的開發區創建和建成創新型開發區。加快開發區功能創新,支持特殊功能園區建設,推進開發區與出口加工區、綜合保稅區和保稅港區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支持蘇州、南京、無錫、連雲港等市爭取自由貿易園區試點工作。支持連雲港申報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導區。

    (十六)拓展開發區合作發展模式。積極支持南北共建園區的發展。鼓勵江蘇開發區與上海等省外開發區、中央企業、省內外大型企業集團合作共建園區,支持經兩國政府商定合作共建的園區建設。鞏固和深化與重點國家(地區)的合作。進一步發揮中新蘇州工業園區的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加快推進中瑞(無錫)生態城、中德(徐州)東方魯爾工業園、中芬(丹陽)數字生態産業園、中韓(鹽城)科技園、中奧(南通)科技産業園等建設,促進江蘇開發區與台灣地區深化交流合作,積極探索江蘇開發區與境外區域合作開發新模式。加快推進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打造蘇北和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引導有條件的江蘇開發區加快“走出去”步伐,積極參與境外合作區和集聚區的建設。

    (十七)構建穩定的與港澳臺經貿合作機制。充分利用CEPA和ECFA,加快推進金融、保險、物流、文化創意産業、商業連鎖、信息諮詢、工業設計和醫藥衛生、檢驗檢測、人力資源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合作。以與港澳臺三地舉辦的合作促進活動為平臺,建立並完善蘇港、蘇澳、蘇臺間經常性的交流機制,拓展合作的空間。進一步辦好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海峽兩岸産業合作論壇、“合作促進周”(港、澳、臺)等重要經貿活動,積極支持“海峽兩岸(昆山)商貿合作區”、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示範區、台灣(錫山)農業産業園、“南京台灣名品城”等重點項目的實施。積極申報昆山深化兩岸産業合作先行先試區。充分發揮蘇新合作理事會的橋梁作用,推進蘇通科技産業園、中新(南京)科技生態城建設,進一步深化與新加坡的合作。同時,完善駐外經貿網絡,深化與美國、歐洲、日本及東盟的經貿合作關係。

    (十八)加快發展外向型農業。加強優勢農産品出口,加大農産品出口基地建設力度,積極組織農産品出口企業參加境外促銷,努力培育出口農産品國際品牌。加快國際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引進。積極探索現代農業高端人才境外培訓,支持做強做優江蘇農業國際合作洽談會、海峽兩岸農産品展示展銷會及省級外向型農業示範區、出口農産品示範基地(區)及蘇臺農業合作園區等農業發展載體及平臺。鼓勵引導我省有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到境外開拓農業資源。充分利用我省農業科技人才與技術優勢,大力發展農業服務貿易。

    三、全方位推進國際(境外)合作與交流

    (十九)加強對外宣傳和推介。借助國家對外文化交流平臺,繼續打造“感知江蘇”、“同樂江蘇”等對外文化交流品牌項目,有計劃地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面向重點國家和地區展示江蘇文化魅力和美好江蘇新形象。繼續辦好“中國·江蘇國際文化藝術節”等大型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引進吸收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加強與中央涉外媒體和港澳臺媒體的互動合作,推動省內主要涉外媒體與境外主流媒體建立長期穩定的交流合作機制。

    (二十)加強科技領域國際合作。利用江蘇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優勢,鼓勵和引導海外著名高校、研究機構與跨國公司到江蘇單獨設立或聯合共建從事技術轉移服務、成果轉化孵化、産業技術研發等業務的國際化創新載體。鼓勵和支持對外科技合作集中的地區,建設具有國別特色或專業技術領域特色的高水平國際成果轉化基地。鼓勵和支持企業圍繞産業升級的高端需求引進海外核心關鍵技術,聯合高校、研究機構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鼓勵和支持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建立海外研發中心,有效利用當地科技資源;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國際標準認證。鼓勵和支持創新型企業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國際合作水平。加快知識産權保護方面的法規建設,健全知識産權保護體系,推動企業實施知識産權戰略。

    (二十一)加強以友城為重點的國際交往。逐步完善友城合作機制。實施“友城30強”工程。以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友城為重點,建立高規格的政府間聯合委員會,統籌推進各領域與友城的務實合作。建立和完善境外領事保護應急協調、涉外突發事件應急和主動預防機制,以及境外非政府組織的管理等制度。建立政府部門涉外法律文書的法律與外事審核機制,規範對外交往文書。

    (二十二)加強教育國際合作。引進優質教育資源,重點加強與國際前100強高校的合作與交流,積極創辦中外合作的高水平大學和項目。2015年前,集中力量辦好3所左右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大學、5所左右中外合作高水平二級學院、50個左右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項目。擴大外國留學生規模,制定完善吸引留學生的勤工助學和醫療保險政策,充分發揮“茉莉花”留學政府獎學金的引領作用,放大品牌效應,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設立留學獎學金。爭取省內若干所高校成為全國來華留學教育示範基地。到2015年,在蘇留學生規模達3萬人左右。加快江蘇教育優質資源的海外輸出,支持高水平大學在海外舉辦分校(校園)或建立海外學習中心,鼓勵高校聯合舉辦境外辦學園區。依託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和友好學校的交流渠道以及江蘇教師海外培訓基地資源,推進海外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江蘇漢語中心)建設。

    (二十三)加強境外旅遊合作。深化與港澳臺、東南亞、美加、歐盟等境外旅遊客源地的合作機制,建立和完善國際旅遊雙邊和多邊關係,進一步打造和推廣“美好江蘇”旅遊形象,提高江蘇旅遊的國際影響力。積極引進和利用外資,建設旅遊度假區,發展休閒旅遊、生態旅遊和商務旅遊,吸引國際旅遊品牌和管理落戶江蘇,形成江蘇特色的品牌服務,把江蘇打造成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打造旅遊裝備品製造業,實施高端旅遊人才的境外培訓,鼓勵省內旅遊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二十四)加強衛生國際合作。以北美、西歐、北歐、大洋洲和日本、新加坡為重點,逐步在江蘇建立涉及醫療衛生新技術、醫學研究、培訓、醫療器械及藥品開發等領域的跨國交流與合作機制,逐步積累世界一流的醫療衛生人才和技術,打造集臨床診療、科研與培訓為一體的國際知名醫學港灣。

    四、營造更具競爭力的對外開放環境

    (二十五)加快建設國際化城市。堅持世界眼光、各自特色和本土優勢,加快完善與國際化城市相匹配的産業、服務、創新、集散等功能,增強城市對國際要素資源的承載力。著力塑造國際一流的城市品質,提高城市設計和建築設計水平,保護城市歷史遺存,大力弘揚城市精神,促進開放多元、包容創新的文化繁榮發展,積極營造適宜創業和人居的良好環境。大力提升城市對外開放度,突出抓好重大國際展會、高規格國際經濟活動,廣泛開展城市對外交流合作,增強江蘇城市的國際影響力。

    (二十六)推動人才國際化。把推動人才國際化作為推進經濟國際化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加大人才投入,大力培養和引進國際高端人才,充分利用全球智力資源,加快建設國際化人才高地。實施“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江蘇萬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拓寬引才渠道,加強高端領軍人才引進,爭取到2015年,從世界範圍引進200個能夠突破核心技術、引領學科發展的創新團隊,2000名掌握自主知識産權、具有國際水平的領軍人才,10000名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創新引才機制,堅持按需引才、以才引才、柔性引才,積極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等國際頂尖科技人才和海外智力,大力引進頂尖高技能人才。建立海外人才培訓基地,實施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海外培訓計劃,大力提升本土人才國際化素質。加快人才特區建設,建立健全與國際接軌的人才培養開發、評價發現、流動配置、激勵保障和管理服務機制,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環境。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提高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水平,突出培養本土具有國際化水平的大學生,以更大規模的教育對外開放和更高水平的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推動人才國際化。

    (二十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強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和一般貿易企業的金融扶持,改善融資環境。創新外經貿企業融資擔保方式。運用省商務發展基金向國有再擔保、擔保機構注資,引導並鼓勵金融機構運用出口退稅賬戶託管、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質押、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保險、出口訂單抵押、貨權質押、封閉貸款等方式降低企業貸款門檻。充分運用“內保外貸”、開具出口信用證、出口保函等方式,加大對外貿出口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大政策性出口信貸、進口信貸以及境外投資貸款的支持力度,積極引導和推動有條件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與進出口銀行搭建中小外經貿企業“統貸統還”平臺。支持和鼓勵金融機構豐富跨境人民幣結算産品,穩步推進人民幣跨境貿易和投資。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金融與規劃合作,推動企業國際化。

    (二十八)提高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深化外商投資和境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在全省範圍內全面實現外資審批單獨列戶管理。加強吸收外資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培訓,提高服務基層和企業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全省外商投資管理服務培訓平臺和糾紛投訴調解工作平臺,積極有效化解投資矛盾,維護我省優良投資環境形象。繼續推進“大通關”建設,推進江蘇省電子口岸建設。進一步優化海關和檢驗檢疫監管模式,探索完善企業分類管理辦法,全面推動提高通關效率和檢驗檢疫能力,降低企業通關成本。重點加強連雲港港、太倉港、南京港、祿口機場、蘇南機場、南通興東機場等重點口岸建設,大力增強口岸服務和輻射功能,開闢和增加國際(境外)航線、航班,鼓勵發展旅遊包機服務,進一步打造適應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要求的投資貿易環境。

    (二十九)強化貿易摩擦應對和風險防範。建立政府、行業和企業“三位一體”的貿易摩擦應對機制,完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爭端解決機制,發佈具有國別特色的企業境外知識産權維權指引,健全貿易摩擦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貿易摩擦預警體系建設,支持在重點出口産品、重點出口企業、重點出口行業協會和重點出口地區建立公平貿易預警點。鼓勵支持企業主動應對反傾銷、反補貼等各種貿易摩擦,積極運用貿易救濟措施,保障産業安全。健全産業損害預警體系,加強對重點國別、重點産業的安全預警監測。加強開放型經濟的風險防範,進一步加大對外經貿企業用好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力度,提高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和防範經營風險的能力。

    (三十)注重分類指導。充分發揮蘇南地區在改革開放中的優勢,進一步擴大開放,先行先試,大膽創新,整合優勢,錯位發展,全面提升蘇南地區的國際競爭力,將蘇南地區建設成新一輪對外開放的示範區。加快蘇中、蘇北地區開放步伐,充分發揮其比較優勢、後發優勢和潛在優勢,壯大發展規模,提升發展質量,將蘇中、蘇北打造成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從戰略高度推動沿海開發開放,優化空間佈局,推進集聚集約開發,促進港口、産業、城鎮互動發展。有序引導南北産業轉移,促進南北區域共同發展。

    (三十一)創新體制機制。以深化改革促進開放,推進經濟國際化。進一步規範行政行為,更加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加強法制建設,推進依法行政,實行政務公開,努力創造符合國際慣例、國際標準的政策法制環境和服務環境。充分發揮仲介組織、行業協會在深化開放中的作用,加強經貿促進,規範市場行為,積極開展政府購買服務,促進仲介機構發展。按照“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的原則,進一步創新開發區管理機制和開發機制,修改《江蘇省開發區管理條例》,構造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多元化的投資格局,防止體制回歸。調整並完善開放型經濟績效評價體系,弱化對規模、速度的考核評價,強化對質量效益、結構優化及創新發展的考核評價。

    (三十二)加強組織領導。堅持經濟國際化戰略不動搖,把深化開放、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作為全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進一步加強對開放型經濟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指導,成立由省主要領導挂帥的全省開放型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開放佈局、開放重點及體制機制、政策創新及全省大型境外涉外活動等工作,強化各有關部門對擴大和深化開放工作的指導服務職責,協調一致,相互配合,形成支持擴大和深化開放的合力。

 
 
 相關鏈結
· 趙克志會見江蘇銀行和進出口銀行成都分行客人
· 江蘇鎮江探索建立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取得成效
· 江蘇開展以能源監察審計為重點節能專項執法行動
· 江蘇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計劃公佈 招生392521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