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圍繞水稻、蔬菜、人參、經濟作物、淡水魚等5個産業,組建創新團隊,3年來完成43個課題,獲得國家和部、省科技進步獎項22項,獲得國家專利3項,制定和頒發地方標準24個,現代農業展露崢嶸。
針對生産中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創新團隊合力攻關,創新、完善生産、加工技術47項。水稻、高粱、花生、食用豆、蔬菜和人參等作物,增強了抵禦自然災害能力,降低了病害發生率,産量提高8%-21.14%。以生産無公害水産品為標準,篩選、研發魚類健康養殖技術17項,完成了主要魚類健康養殖技術規程,滿足人們對無公害水産品的需求;推出水産養殖的馴養、防疫等配套技術9項,為漁業健康、規模化養殖提供技術支撐。
創新製造工藝,開發優質産品。研發出各類技術産品23項,加速各體系農産品生産及産業化進程。研發出水稻基質1種、板式床土1種,解決了吉林省西部地區水田育苗取土難題。設計適合吉林省不同地區氣候環境及生産特點的高效節能日光溫室3種,保溫能力提高10%,成為“百萬畝棚膜蔬菜”項目的主推技術之一。開發出人參生物菌肥配方2個,具有突出抗病促生效果,篩選人參生物農藥4個,降低了綠色人參生産的農殘風險;研發人參正果、西洋參正果和速溶茶産品6個,並制定了相關質量標準和標準操作規程,具有強身健體、增加免疫力等保健功效。
創新團隊把技術培訓推廣服務,作為主要工作之一,採取集中授課、入戶座談與現場指導等形式,多層次、多形式開展技術諮詢與科技服務活動。3年來,共培訓基層農技人員及農民19257人次,通過試驗和示範,加速了新技術成果推廣應用。各創新團隊針對農業生産中存在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每年均提出多項生産、工作建議,為政府指導農業生産提供諮詢服務。針對突發性自然災害等,積極提出建議與措施方案。在特大旱災、冬季罕見低溫、洪澇災害,高溫乾旱病害等重大災害發生時,各體系專家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及時制定10余項應急預案,並組建專家服務團深入生産第一線,講解應急措施,減輕災害損失,使生産儘快恢復到正常狀態。(丁曉雲 記者郭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