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記者在“中國製冷産業基地”——民權縣産業集聚區看到,有兩塊牌子分外醒目:一塊是“中國製冷機電産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河南站”,另一塊是“河南省製冷産業院士專家工作站”。業內人士認為,正是有了這兩個金字招牌,“民權製冷”的産業集群效應才會如此快速形成。
而今年5月開工的國家質檢中心鄭州綜合檢測基地更是非同凡響:總投資7.5億元,項目建成後將入駐10個國家質檢中心、10個省級檢測服務機構,成為集技術檢測、科學研究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檢測基地。
圍繞全省産業升級,培育一批重點實驗室和質檢中心,是河南大力實施質量立省戰略的一個側面。作為全省質量工作的綜合管理部門,省質監局的設想是:在先進製造業領域再培育形成10個以上國家級質檢中心、100個左右省級質檢中心,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堅強的質量技術支撐。
“科學發展的導向,核心是質量而非數量。實現‘三化’協調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特別是實現製造業由大變強,提高産業核心競爭力,必須堅持以質為本。”省質監局局長張慶義説。
去年以來,在科學謀劃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實踐中,省委、省政府更加突出地把質量作為發展大事、民生大事、立省大事來抓,明確提出“大力實施質量立省戰略”。如何將質量工作更加緊密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之中,打造中原經濟區建設的質量優勢?積極轉變領導方式,省質監局綜合運用行政許可、標準、計量、認證認可等職能,以服務傳統産業升級改造、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産業集聚區建設為切入點,制定了關於服務産業産品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等38項具體工作意見,推進全省發展質量不斷提升。
以質為本促進結構調整。認真貫徹國家産業政策,嚴格市場準入制度,積極扶持符合産業和環保政策的實體經濟發展。2011年共審核發放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737家,不予許可114家;撤回、登出38家産能落後企業的生産許可證,淘汰水泥落後産能1200萬噸;深入開展重點區域整治,全省重點區域企業數量由整治前的99家規範到36家,産品質量合格率大幅提升。今年以來,又對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20個項目實施了不予許可,登出淘汰落後産能企業生産許可證5張。
以質為先促進産業升級。緊緊圍繞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加快構建相關地方標準體系、認證認可制度、技術支撐體系;對符合轉型發展的重大項目,在依法行政的原則下,簡化審批程序,促進項目落地。去年,全省共幫助企業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572個。今年上半年,新制定發佈河南省地方標準16項,備案新興産業産品標準383項。眾多産業集聚區以標準創新倒逼企業改進工藝,提高質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引領産業轉型升級。如許昌産業集聚區制定國家標準達14項,濟源市要求區內主導産品採標率率先達到85%以上。同時,去年新培育河南省名牌産品288個、品牌集群86個,“河南製造”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以質為本加強宏觀管理。質量工作開始納入政府目標考核體系,大質量工作機制初步構建,省市縣三級共發佈産品質量分析報告778期,質量工作服務決策、服務科學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充分發揮政府質量獎的示範、引領作用,從整體上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全省所有省轄市和152個縣(市、區)啟動了政府質量獎勵制度,全社會質量意識明顯增強。
堅持質量立省,河南收穫了經濟發展方式的一系列“質變”,2011年二、三産業比重接近87%,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50%以上,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30個百分點以上;製造業總體質量水平穩中有升,産業結構日趨優化,單位生産總值能耗持續下降。今年以來,河南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興産業工業增加值明顯上升,質量效益不斷增強。(記者 郭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