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夏糧實現“十連增”!7月12日,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發佈的這則消息,使河南再次成為舉國關注的焦點:2012年,河南省夏糧産量為3186.1萬噸,比去年增産55萬噸,穩居全國第一位,連續9年創出歷史新高!
猶如一個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創造新紀錄的運動員,河南省糧食生産在不斷提高的起點上,再次躍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用輝煌的成績踐行了“不犧牲農業和糧食”的莊嚴承諾。
“十連增”踐行莊嚴承諾
河南省是農業大省,也是糧食生産大省,糧食總産佔全國的十分之一,小麥産量更是佔到全國的四分之一強,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的地位不可取代。胡錦濤總書記在河南省視察時,對河南省的糧食生産尤為關切:“能不能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河南的同志肩上是有責任的。”溫家寶總理連續九年九次到河南,糧食生産都是他關注的重點。
去年,《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出臺。在《指導意見》中,中原經濟區的第一個戰略定位,就是建設“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産和現代農業基地”。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不犧牲農業和糧食”,不僅是河南對黨中央、國務院的莊嚴承諾,更是對保障糧食安全、國家安全的責任和擔當。
承諾是一種境界,有時也意味著一種犧牲。有人曾用這樣一組數字來説明種糧比較效益的低下:河南每年生産1000億斤糧食,産值不過1000億元,還比不上河南煤化集團一年的産值。農民辛辛苦苦種糧一年所得,比不上在外打工一個月的收入。但無論發展經濟對土地的要求有多迫切,省委、省政府始終把糧食生産放在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保護耕地紅線、發展糧食生産的決心始終不動搖。今年,河南省夏糧播種面積為8050萬畝,比上年增加20萬畝,為夏糧增産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歐債危機深化,世界經濟復蘇複雜性凸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下,河南省夏糧實現“十連增”,對全國“穩增長”大局更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有專家認為,今年夏糧豐收,對曾經持續攀升的CPI進入“2時代”、央行連續兩次降息起到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為“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提供了有力的物質支撐、更大的騰挪空間。
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河南省“不犧牲農業和糧食”的莊嚴承諾,不僅關係到全國經濟大局,更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
好政策助力糧食生産
讓農民們感到驚喜的是,如今“打藥”也有補貼了。今年中央財政首次安排河南省小麥“一噴三防”專項資金3.99億元,對全省小麥實施“一噴三防”補助,每畝補貼5元,基本實現麥區全覆蓋。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副組長、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介紹,“一噴三防”對防病蟲、防幹熱風、防早衰,延長灌漿時間、增加灌漿強度,提高單産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實施“一噴三防”的地塊,比不噴施的地塊平均可增産10%以上。
更為重要的是,“一噴三防”補助預示著國家惠農補貼出現了從補耕地到補技術的新變化。郭天財説,“一噴三防”補助相當於把技術補貼給了農民,帶來的效益遠遠超過補貼金額。
不久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范縣楊集鄉王馬橋村種糧大戶王崇傑為記者仔細計算今年得到的惠農補貼。“種糧直補、農機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從中央到地方,最後到我這兒,平均一畝地享受的補貼達150多元。這對種糧大戶來説,可是很大一筆錢。”王崇傑説。
王崇傑是范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牽頭人。他所在的合作社,目前入股農民960戶,種地2萬畝。
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河南省有關部門積極落實各項補貼,今年麥收前,全省92.28億元農資綜合補貼、14.52億元糧食直補資金全部兌現到位;第一批8.3億元農機購置補貼已下達全省各地。
一項針對種糧戶的調查顯示:種糧農民包括種糧大戶,均把“惠農補貼”看做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一大因素。李富根是駐馬店西平縣老王坡農場職工,在去年農場發包土地時,他以最高投標價拿下了160畝地,被稱為“標王”。今年麥收結束後一合計,比去年多收了近一萬斤小麥。他説:“投標時大家互不相讓,都想多包點地,多種點,因為國家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種地讓大家得到了實惠。”
小麥價格的提高,也讓他的種糧收益提高了不少。早在去年9月份,國家就公佈了2012年的小麥最低收購價,將白小麥、紅小麥和混合麥統一提高到每斤1.02元,每斤小麥價格提高7到9分錢,提價幅度為2008年以來新高。
在有關專家看來,踐行“不犧牲農業和糧食”的莊嚴承諾,離不開惠農政策的保障,更離不開農民的主體地位。河南省不折不扣落實各項惠農政策、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做法,為踐行承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支撐,提供了強大的力量源泉。
天幫忙更要人努力
河南省“不犧牲農業和糧食”的承諾,落實到糧食的具體産量上,就是實現2020年全省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達到1300億斤的目標。這就意味著自2010年到2020年10年間,河南省平均每年要新增糧食生産能力20億斤,可謂任重道遠。
目前,河南省尚有6000多萬畝中低産田,成為糧食增産的巨大限制因素,形勢嚴峻;而根據測算,如果將中低産田改造成高産田,1畝地可增産糧食300多斤,潛力巨大。
不少人擔心,河南省糧食由於連年增産,總産基數已經很高,出現“拐點”的幾率和風險日益加大。河南省如果放鬆糧食生産,不能在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取得突破,不僅會影響糧食生産能力,更會增大河南省踐行承諾的難度。
承諾必踐諾,踐諾重在做。2月18日,省政府下發《關於建設高標準糧田的指導意見》,提出在糧食核心區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建設工程,建成2000個萬畝方、2萬個千畝方、20萬個百畝方,確保到2020年河南省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定達1300億斤以上。
高標準糧田建設的效應逐步顯現。舞陽縣蓮花鎮農民閻耀東就成為其中直接的受益者。儘管對今年的糧食收成有所期待,但糧食的豐收景象還是讓他始料未及:“今年一畝小麥最少達到1300斤,這500多畝地一年就收入二三十萬塊錢。”
老閻承包的500多畝地,位於泥河洼滯洪區,曾是十年九澇的中低産田。經過改造,這裡成為全省連片規模最大的高標準糧田示範區。16萬畝耕地,夏糧平均每畝增産400斤。
有農業專家認為,今年河南冬小麥巧遇了“麥收八十三場雨”:農曆八月播種雨、農曆十月越冬雨和農曆三月拔節雨,雖然5月份以後降水量不足,但“天幫忙”仍是今年夏糧豐收的原因之一。可老閻的經歷表明,農業生産不能單單依靠風調雨順,天道酬勤才是長遠之策。
省農業廳廳長朱孟洲認為,去冬今春的小麥生産,從冬前控旺到“一噴三防”,有關部門在每一個關鍵環節都進行了及時有效的應對,加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土地綜合整治的突飛猛進,為農業生産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和保障。夏糧豐收一方面天公作美,更重要的是天道酬勤。
他説,政策的導向作用,各級黨委、政府的使命意識,農民日益高漲的種糧積極性,共同構成了河南省踐諾守信、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磅薄力量。中原經濟區因“不犧牲農業和糧食”的莊嚴承諾而備受期待,也必將在踐行承諾的偉大征程中大有作為。(記者 李曉瑋 董學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