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走符合實際的科學發展道路
吉炳軒
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第一要義,突出以人為本核心,落實統籌兼顧根本方法,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基本要求,大力實施“八大經濟區”發展戰略和“十大工程”發展舉措,走出了一條符合黑龍江實際的科學發展道路。過去的五年,是黑龍江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城鄉面貌顯著變化、社會事業顯著進步、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改革開放顯著加快、黨風政風顯著好轉的五年。五年來黑龍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歸根到底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成就,充分顯示了科學發展觀的巨大威力。
一是始終堅持解放思想,拓寬科學發展思路。解放思想是科學發展的先導,踐行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勇於衝破條條框框束縛,堅定不移地走符合實際的科學發展道路。我們始終堅定不移地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一主題,緊緊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機遇,深化省情認識,找準發展優勢,認清發展不足,理清發展思路,制定並實施了“八大經濟區”發展戰略和“十大工程”發展舉措。通過堅持不懈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11年,全省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2503.8億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2%,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620.3億元,是2006年的3.4倍,年均增長27.6%,固定資産投資總額達到7206.3億元,是2006年的3.2倍,年均增長32%,使過去五年成為黑龍江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
二是始終堅持固本強基,積蓄科學發展後勁。固本強基是科學發展的必要條件,踐行科學發展觀必須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提升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能力。我們牢牢抓住經濟社會發展根本任務,著力做好打基礎、利長遠、增後勁的事情,既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又為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固牢現代農業發展之本,紮實推進大水利、大農機、大科技、大合作建設,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綜合機械化程度持續提升,糧食總産量達1114.1億斤,實現糧食生産總量、增量、商品量、調出量四項全國第一,有力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固牢工業轉型升級之本,著力推進重點産業大項目建設,拉動工業經濟強勢增長,傳統支柱産業煥發新的生機,戰略性新興産業蓬勃興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更加強勁;固牢商貿流通繁榮之本,著力構建現代流通體系,商貿流通繁榮活躍,現代服務業迅猛發展,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4700億元,旅遊業指標增幅在全國名列前茅;固牢基礎設施建設之本,高速公路總里程跨入全國先進行列,機場總數居東北三省之首,鐵路、水運建設步伐加快,現代立體交通網絡已經形成,能源、水利、信息、環保等一大批重大項目相繼建成,實現了由基礎設施欠缺、發展條件不足向基礎設施完善、發展後勁十足的跨越式轉變。穩固堅實的基礎支撐,推動産業結構不斷優化、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黑龍江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是始終堅持改革開放,激發科學發展活力。改革開放是科學發展的活力源泉,踐行科學發展觀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以大改革釋放蓬勃發展活力,以大開放贏得廣闊發展空間。我們著眼破解制約黑龍江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勇於探索,大膽實踐,不斷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推進對外開放,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國有企業改革深入推進,鼓勵非公有制經濟迅速發展,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文化、醫藥衛生、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著力打造沿邊對外開放和對俄經貿合作橋頭堡,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在國際金融危機大背景下,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385億美元,排名列全國第12位,對俄貿易第一大省地位得到鞏固,新興市場進一步拓展,多元化對外貿易新格局初步形成。不斷擴大利用外資規模,五年來累計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29億美元,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改革開放釋放了發展活力、贏得了發展空間,提升了黑龍江的創造力、競爭力和吸引力。
四是始終堅持民生為本,共享科學發展成果。改善民生是科學發展的根本目的,踐行科學發展觀必須始終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推動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們秉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大力實施民生工程、積極實施民生財政,最大限度地使更多財力投向民生領域,千方百計解決收入、就業、社保、住房、醫療、教育等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實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696元,比2006年增長7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591元,比2006年增長1.1倍,進入全國前10名行列。深入開展就業再就業工作,就業崗位不斷增多,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加快構建普惠型社會保障體系,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覆蓋範圍不斷擴大,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大力改善城鄉群眾居住條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三棚一草”改造走在全國前列,300余萬戶城鄉居民喜遷新居。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具體實在的民生工作,讓黑龍江人民得到更多實惠、生活更加幸福。
五是始終堅持維護穩定,提供科學發展保障。和諧穩定是科學發展的重要保障,踐行科學發展觀必須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為大事來抓,全面提升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我們大力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著力營造和諧穩定、正義公平、祥和安寧的社會環境,努力建設平安龍江、和諧龍江、幸福龍江。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著力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及早發現、一線調處、就地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信訪形勢保持總體平穩。全力抓好安全生産工作,突出重點部位、關鍵環節,加強煤礦、交通、消防等專項整治,安全生産形勢持續好轉。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不斷完善治安防控體系,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省份。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方式,系統推進決策風險評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特殊人群救助、互聯網監管、基層黨組織建設等重點工作,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顯著提升。不斷鞏固和發展的和諧穩定局面,為龍江經濟繁榮發展、人民幸福安康提供可靠社會保障。
六是始終堅持創業創新,增添科學發展動力。創業創新是科學發展的不竭動力,踐行科學發展觀必須大力弘揚創業創新精神,匯聚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智慧和力量。我們大力弘揚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帶領全省黨員幹部群眾艱苦創業、開拓創新,形成了推動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走出一條合作化發展新路,打破區劃限制、條塊分割,開展全社會、深層次、多方面合作,積極穩妥地調整農業生産關係、改進農業生産方式,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把分散的作業統一起來,把分散的經營聯合起來,院地科技共建、墾地合作共建、企業農民合作、農民專業合作碩果纍纍。走出一條新農村建設新路,探索農墾示範、産業發展、龍頭輻射、專業合作、引資開發、科技助推、基礎建設、城鎮吸納、新村集聚、林農共建等多方式帶動路子。走出一條城鎮化建設新路,探索墾區帶動、林區帶動、油區帶動、礦區帶動、口岸帶動、交通水利帶動、景區帶動、龍頭企業帶動、比較發達的鄉村帶動、縣城和有實力的鄉鎮帶動等多條小城鎮建設路子。全省人民振奮精神,創業創新創優,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初步形成。
七是始終堅持狠抓落實,務求科學發展實效。狠抓落實是科學發展的關鍵所在,踐行科學發展觀必須對定下來的事情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持之以恒抓落實。我們不論形勢如何變化,困難多麼巨大,堅持狠抓落實,破解難題,推動經濟社會好發展、快發展、大發展。堅持以抓工程項目的舉措抓落實,把重點工作工程化、項目化、具體化,在大力實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十大工程”的同時,深入實施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十項工程”、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八項工程”、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八項工程”等,推動各項工作科學有效落實。堅持以抓典型示範的方法抓落實,及時發現、總結、培育、推廣典型,以典型的示範引領帶動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在推進“三優”文明城市建設、旅遊名鎮建設、農業科技推廣等工作中,充分發揮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一座座宜居城市展現全新風貌,一個個旅遊名鎮彰顯獨特神韻,一塊塊科技示範田發揮帶動作用。堅持以抓攻堅戰役的手段抓落實,集中力量推動工程項目建設,實現突破進展。公路建設三年決戰、水利建設攻堅戰、造林綠化大會戰等破解一個又一個難題,突破一道又一道關卡,取得了豐碩成果。全省上下合力攻堅,扎紮實實辦好自己的事情,以實實在在成果推動龍江科學發展不斷取得新進步。
八是始終堅持凝心聚力,優化科學發展環境。凝心聚力是科學發展的政治環境,踐行科學發展觀必須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我們牢固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堅持以發展論功過、看政績用幹部,理順情緒,凝聚人心,把廣大幹部的心思集中到推動科學發展上來,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匯聚發展合力,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職能,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發揮政協參政議政作用,充分調動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群團組織,以及中省直單位、當地駐軍等社會各方面力量投身“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形成了齊心協力共謀發展的大好局面。加強幹部隊伍建設,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紮實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廣泛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領導科學發展、破解發展難題、深化改革開放、構建和諧社會、處理複雜問題、正確選人用人、保持清正廉潔、勇於開拓創新等工作能力,打造政治堅定、能力突出、作風過硬、清正廉潔的幹部隊伍。推進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八項工程”,加強完善黨內監督,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政府行政效能得到進一步提高。全省上下形成了心齊、氣順、勁足、風正的良好局面,為又好又快發展營造了有利環境。(原載于《求是》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