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7月20日)從省衛生廳獲悉,江蘇省日前正式印發實施《“十二五”時期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意見》。據省衛生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實施意見》要求,到2015年,政府衛生投入增長幅度高於經常性財政支出增長幅度,政府衛生投入佔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群眾負擔明顯減輕,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三項基本醫保參保率達到98%以上,看病就醫矛盾得到進一步緩解。
政府投入再加大,基本醫保水平再提升
據悉,“十二五”期間,政府醫改投入力度和強度將高於2009年—2011年醫改投入。
醫保、醫藥、醫療三個重點環節是“十二五”期間江蘇深化醫改的三大主攻方向。“十二五”後四年,我省基本醫保制度建設將進入質量提升的通道。
繼續鞏固擴大基本醫保覆蓋面和提高標準。到2015年,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三項基本醫保參保率提高三個百分點,穩定在98%以上。
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政府補助標準達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個人繳費水平相應提高。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均達到75%左右,明顯縮小與實際住院費用支付比例之間的差距。
進一步提高最高支付限額,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分別達到上年度當地職工年均工資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新農合達到上年度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倍以上。
此外,到2015年,每萬名城市居民擁有兩名以上全科醫生,每個鄉鎮衛生院都有全科醫生,全面實現統籌區域內和省內醫療費用異地即時結算,初步實現跨省醫療費用異地即時結算。
縣級公立醫院成為醫改重心
公立醫院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主體,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十二五”時期,醫改的重心逐步從基層上移到縣級公立醫院。據悉,2012年—2013年,我省全面推進15個縣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2014年,在全省範圍內推開;2015年,實現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階段性目標。
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人不得兼任公立醫院領導職務,逐步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合理確定公立醫院(含國有企業醫院)數量和佈局,嚴格控制建設標準、規模和設備配備。禁止公立醫院舉債建設,降低公立醫院負債水平。
改革公立醫院補償機制。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為關鍵環節,推進醫藥分開,逐步取消藥品加成政策,使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財政補助兩個渠道。
有效控制醫療費用增長。控制公立醫院特需服務規模,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得超過本院醫療服務資源的10%。價格主管部門加強醫療服務收費和藥品價格監督檢查。
鼓勵和促進社會資本辦醫
當前,江蘇省已初步形成以公立醫院為主導,私立醫療機構、股份制醫療機構、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等多種所有制形式並存的格局。《實施意見》提出,到2015年,江蘇省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要達到總量的20%以上。
為實現這一目標,全省將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為社會資本辦醫營造更寬鬆更廣闊的空間。
——進一步放寬辦醫準入。在制定各類規劃時,給非公立醫院發展留出足夠空間;調整和新增醫療衛生資源時,優先考慮由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4張的,原則上不再擴大公立醫院規模。
——全面落實非公立醫療機構在稅收、價格、醫保定點、土地、重點學科建設、大型設備配置、職稱評定等方面的鼓勵和優惠政策,對各類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給予優先支持。
——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慈善機構、基金會、商業保險機構等社會力量以及境外投資者發展上規模、上水平的非公立醫療機構,並向大型醫療集團發展。積極發展醫療服務業,拓展醫療服務産業鏈,鼓勵社會資本開展養老醫療、康復療養、健康諮詢和管理等服務,擴大和豐富全社會醫療資源。(記者 沈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