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道路上奮勇前行
——紀念新中國政府統計機構成立60週年
國家統計局局長 馬建堂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設立國家統計局。60年來,共和國統計在艱難中起步,在探索中前行,在改革中壯大,用數字和圖表繪就了新中國政府統計的光輝篇章。
高度重視 親切關懷
統計工作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統計事業自始至終都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在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下不斷發展前進的。
建國初期,毛澤東主席多次對統計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周恩來、朱德、鄧小平、陳雲同志都多次出席過統計工作會議,並作出重要指示。毛澤東同志在1931年《關於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中就深刻闡述過統計調查的重要性,1953年親自修改《關於堅決制止濫發統計報表的指示》。周恩來同志親自批准設立和指示恢複國家統計局。朱德同志把統計事業稱做“萬歲”工作。1953年,政務院發出了《關於充實統計機構加強統計工作的決定》,196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加強統計工作的決定》,1963年國務院頒發《統計工作條例》,為建立集中統一的統計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同志提出要將人均國民生産總值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指標,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建立。江澤民同志多次就統計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對統計工作寄予厚望。李鵬同志多次聽取統計工作彙報,接見統計先進工作者代表。朱鎔基同志親自到國家統計局視察工作,對統計工作提出明確要求。1979年國務院作出《加強統計工作充實統計機構的決定》,198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198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強統計工作的決定》,明確了統計工作的組織原則、管理體制、基本職能和發展目標。1989年,國務院轉發國家統計局《關於加強統計工作充分發揮統計監督作用》的報告,提出把統計部門進一步建設成為社會經濟信息的主體部門和國民經濟核算中心,成為國家重要的諮詢和監督機構。1994年,國務院正式批轉了國家統計局《關於建立國家普查制度改革統計調查體系的請示》,明確了普查在統計調查體系中的基礎地位,要求實行週期性普查制度。
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總書記多次就統計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統計事業發展指明方向。溫家寶總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對繼續推進統計體制改革、加強統計法制建設、建立符合我國國情和國際慣例的完備統計體系等提出明確要求。李克強副總理多次聽取國家統計局彙報,親臨國家統計局指導工作,親自擔任全國經濟普查和人口普查領導小組組長,要求加快完善有利於科學發展的統計調查體系,準確完整地提供統計數據。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統計體制,健全經濟運行監測體系”。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了《統計法》。國務院先後頒布了《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全國農業普查條例》、《全國人口普查條例》,批准改革國家統計局直屬調查隊管理體制、建立服務業統計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黨中央、國務院在許多文件裏都強調要加強統計工作,快速推進統計現代化建設。
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一直是廣大統計工作者獻身統計事業的精神動力,激勵和鞭策一代又一代統計人不斷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使統計事業不斷走向輝煌!
歲月如歌 波瀾壯闊
新中國統計伴隨著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推進而成長壯大,伴隨著共和國的不斷發展和日益強大而繁榮輝煌。
建國初期,為適應迅速恢複國民經濟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在財政經濟委員會設立統計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統計局成立,負責領導國家統計工作,中央各部門、地方各級政府迅速建立了統計機構或配備了專職統計人員。統計系統先後設立了工業、貿易、農業、基本建設和人口、工資等重要統計報表制度,開展了首次全國人口、工業普查,職工和農民家計調查。1961年黨中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統計部門從“大躍進”造成的重大挫折中迅速恢復,建立起涵蓋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國家統計指標體系,編制國民經濟平衡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統計部門積極適應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統計事業迅速從10年文革的嚴重破壞中恢復,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統計部門堅決貫徹執行統計法,不斷推進統計法制建設;大辦“開放式”統計,充分發揮統計的信息、諮詢、監督功能;建立了第三産業産值、國民生産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産、國際收支、經濟特區、旅遊、環境保護等統計調查制度,成立了全國農村社會經濟調查隊、全國城市社會經濟調查隊和企業調查隊,建立健全居民消費價格等價格統計,建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企業抽樣調查制度、規模以下工業企業抽樣調查制度、房地産開發統計調查制度,成功組織實施了全國人口、農業、工業、第三産業和基本單位等國情國力普查。
黨的十六大勝利召開,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時期,統計工作迎來了重要發展戰略機遇期,統計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計事業持續快速發展。全面實施《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02)》。建立了新的週期性普查制度,成功組織實施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改革國家調查隊管理體制,在全國各省(區、市)、市(地、州、盟)和部分縣(市、區、旗)設立國家統計局直屬調查隊。建立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制度。
黨的十七大以來,統計系統緊緊圍繞提高統計能力、統計數據質量和政府統計公信力,以改革創新、規範統一、公開透明為主線,攻堅克難,奮發作為,統計工作再上新臺階。
積極變革統計生産方式,建設基本單位名錄庫、企業一套表制度、數據採集處理軟體平臺和聯網直報系統等統計四大工程,極大地提高了統計現代化水平。積極推進統計制度方法改革,完善經濟結構、質量、效益統計,改進收入、消費、價格等民生統計,健全服務業和文化産業統計,強化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制度,建立環比統計制度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統計制度,極大地健全並改進了統計調查體系。強化依法統計,完善統計標準,統一統計業務流程,規範基層統計工作,加強數據質量全面控制,統計工作更加統一規範。創設“中國統計開放日”,公開數據生産過程,加大統計數據詮釋力度,豐富數據發佈內容和方式,統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成功組織實施了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高質量完成了大量統計調查任務。
激越輝煌 成就偉業
6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中央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下,千千萬萬勤勉睿智的統計人,以求真務實的作風、科學嚴謹的態度、無私奉獻的精神,排除萬難,開拓創新,辛勤工作,統計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建立起了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充分借鑒國際統計準則,能夠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統計體系。
建立了比較完整配套的統計法律制度。形成以《統計法》為中心,統計行政法規相配套,地方性統計法規、統計規章為補充的統計法律制度,建立了定期統計執法檢查與經常性統計執法相結合的統計執法檢查制度,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統計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統計工作已基本走上法治軌道。
建立了比較完善高效的統計組織體系。建立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重大國情國力普查組織體系。形成由國家統計局及其派出的調查隊、地方政府統計機構和部門統計機構組成的政府統計系統,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統計管理體制。縣級以上各級政府綜合統計機構統計人員超過10萬名。
建立了比較科學適用的統計調查體系。建立與國際統計分類標準相銜接的統計標準體系。實施以聯合國1993SNA為基本框架的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形成了由全國人口普查、全國農業普查和全國經濟普查組成的國家週期性普查制度。建立了47項涵蓋經濟、社會、人口、科技、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國家常規統計調查制度。形成以週期性普查為基礎,以經常性抽樣調查為主體,綜合運用全面報表、重點調查、行政記錄等統計調查方法體系。
建立了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統計生産方式。建立起“三上”企業和房地産開發經營企業的調查單位庫,形成“三上”企業和房地産開發經營企業一套表統計調查制度,開發了具有統一佈置、採集、處理、存儲功能的軟體系統,70萬家大中型企業實現了通過互聯網向國家報送企業原始數據,基本建成滿足統計業務需要的統計信息主幹網、統計軟體平臺和統計數據庫系統,統計數據的採集、傳輸、加工、存儲、公佈初步實現電子化和網絡化。
建立了比較優質高效的統計服務體系。形成了定期提供統計數據,深入開展統計分析,積極實施統計監測,廣泛開展統計諮詢,服務於黨和政府決策與管理的統計支持體系。建立統計新聞發佈會與網絡發佈相結合的數據公佈制度,形成由政府統計機構官方網站,網絡、電視、廣播、報刊等新聞媒體,統計出版物,統計資料館等多種渠道組成的統計信息傳播網絡。
建立了國際統計交流與合作的良好機制。中國正式加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公佈通用系統(GDDS),國家統計局與有關國際組織和國家開展了60個合作項目,與21個國際組織和47個國家建立了統計資料交換關係,與外國統計機構、國際組織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合作交流,中國統計在國際政府統計界的影響力顯著提升。
開拓奮進 彰顯價值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人民生活不斷改進。在這一偉大進程中,統計數據已成為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政府統計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強。
反映國情國力。通過開展週期性人口普查、農業普查、經濟普查等,收集到大量國情國力數據,這些數據涉及各類産業的發展條件、規模、佈局、結構、技術水平和人口總量、素質、結構等,已成為國家制定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和實施重大經濟社會改革的信息基礎。
記載國家發展。收集、整理、提供了大量翔實的統計數據,客觀完整地反映著國家發展狀況,記錄著經濟社會變遷,反映著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用獨特的數字語言書寫著共和國的發展史。
提供調控依據。通過提供統計信息、分析資料和諮詢建議,及時準確地反映了宏觀經濟運行態勢,科學揭示了宏觀經濟發展變化規律,有效監測了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為中央政府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提供了重要依據。
奠定管理基礎。提供的全國性、區域性和行業性統計數據,科學準確地反映了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等各個領域的總量、結構和變化趨勢,為國家實行科學決策和現代化管理,研究制定發展規劃以及各地區、各部門有效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提供了基礎數據。
服務社會大眾。政府統計提供的豐富統計信息,為企業及時了解經濟形勢的變化,判斷市場發展的方向,科學組織生産經營活動和配置要素資源,提供了有效的統計服務;為科研工作者開展實證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基礎資料;為公民參與經濟社會活動提供了全面及時的信息服務;為國際社會了解和認識中國提供了重要窗口。
不懈探索 重要啟示
新中國統計的60年,是艱苦創業、努力探索的60年,是追求真實、開拓創新的60年,是經受磨礪、發展壯大的60年。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
——堅持求真務實是統計事業發展的核心基石。始終如一地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大力弘揚統計核心價值觀,矢志不移地確保統計數據真實準確。
——堅持改革創新是統計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不斷解放思想,堅決衝破傳統思維定勢,堅定不移地完善統計體制機制,堅定不移地改革統計制度方法,堅定不移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變革統計生産方式。
——堅持規範統一是統計事業發展的有力保障。不折不扣地執行統計法,堅決維護統計系統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決貫徹落實國家的一切統計決定和政策,嚴格執行國家統計標準、國家統計調查制度、統計業務流程和操作規程。
——堅持服務於黨、國家和人民是統計事業發展的永恒主題。全力以赴為黨和國家科學決策管理提供堅強統計保障,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公眾的統計需求,積極爭取全社會的支持配合,認真組織實施統計調查,深入開展統計分析和諮詢監督,不斷推進統計公開透明。
經過60年輝煌歷程的新中國政府統計正站在歷史新起點上。新機遇呼喚新發展,新挑戰伴生新機遇。我們幾十萬統計人將在中央領導下,發憤圖強,創新奮進,求真務實,不斷譜寫新中國政府統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