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科技創新加快青海水域經濟發展與保護實現新跨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8月10日 09時06分   來源:青海日報

    “青藏高原鉤蝦屬的分類系統發育及其生物學地理研究項目獲得青海省科技成果,在國內達到領先水平;高白鮭引種繁育及增養殖技術示範推廣項目獲得中國水産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白鮭魚類引種繁育及産業化養殖技術項目獲得2011年度青海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近日,記者在2012年度青海省高原水生生物及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上解到,近年來,針對青海省水生生物生存環境不斷惡化和水生態環境不斷變化的現狀,青海省高原水生生物及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加強淡水生態學、水生生物多樣性與資源保護、漁業生物技術和水環境工程研究,並取得豐碩成果。為青海省水生態環境保護、漁業模式優化和水生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為推動青海省發展現代漁業,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的冷水魚增養殖模式,切實增加沿黃地區農牧民收入提供了一個科技研發與推廣的平臺,加快了青海省水域經濟發展與保護實現新的跨越。

    2009年12月成立,以水生生物監測評價和採用分子生物學手段對高原特有魚類等水生生物的分類、系統發育和生物地理學研究及遺傳評價為特色的青海省高原水生生物及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是青海省惟一從事水生生物基礎研究、分子生物學研究、漁業水域生態監測及環境影響評價和水生生物疫病檢測的綜合實驗室。近年來,實驗室依託省漁業環境監測站,先後開展了長江、黃河瀾滄江及省內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漁業生態環境常規監測,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水生生物監測及環境影響評價,以及養殖魚類病害防疫等工作。目前,青海省設立監測點60多個,共監測近2000批次,完成各類監測報告200多期。2011年,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委託對省內重點漁區運輸、出售水生動物親本、稚幼體、受精卵及其它遺傳育種材料等水産苗種産地檢疫工作,行使産地檢疫職權,填補了青海省水産苗種産地檢疫的空白。

    近幾年,試驗室開展虹鱒、白鮭魚類等特色水産新品種增養殖技術示範推廣,先後引進5種白鮭屬魚類進行網箱養殖,其技術屬國內首創,養殖水平與世界同步,使青海省虹鱒(三文魚)和白鮭魚等特色冷水魚養殖得到迅猛發展。今年上半年,青海省繁育鮭鱒魚苗種220萬尾;網箱養殖面積達到134畝,較去年末增加47畝,增長54%;網箱魚種存箱數量達到82.31萬尾;鮭鱒魚産量達到1524.9噸,較上年同期增加268.9噸。同時,試驗室加大技術攻關,一批黃河珍稀土著魚類人工繁育先後獲得成功,並在規模化育種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通過開展黃河人工增殖放流,不僅提高了全民保護漁業生態環境的意識,還有效補充和恢復黃河水域天然漁業資源,推進了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青海省高原水生生物及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省漁業環境監測站站長申志新介紹,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國內水生生物生態、分子生物學、遺傳育種學等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組成,保證了不同學術角度對實驗室的科研方向和工作內容的有效指導。實驗室成立以來,在魚類引種、增養殖技術推廣等多個領域取得可喜的成果,其中一批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並制定了一些養殖技術規範方面的地方標準。下一步實驗室還將申請花斑裸鯉人工孵化設備、技術和工藝,人工增殖放流方面的專利,並加大引種增養等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使青海省冷水魚養殖成為農牧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同時,將加大對三江源漁業生態環境的修復和保護,為養護水生生物資源提供更多技術支撐,填補三江源地區水生生物和水域生態環境保護的空白。  

 
 
 相關鏈結
· 青海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 健身場地設施不斷增加
· 青海召開會議通報2012年1-7月全省安全生産情況
· 青海上半年國稅系統共組織入庫稅收收入91.63億元
· 青海:災後重建民生優先 群眾利益高於一切
· 青海公立醫療機構9月1日起推行“先住院後結算”
· 青海2012年農業綜合開發計劃投資161018.47萬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