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周生賢在全國環保系統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會上講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9月07日 14時43分   來源:環境保護部網站

周生賢部長在全國環保系統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環境保護部部長 周生賢
(2012年8月29日)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通報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情況,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上半年環保工作進行總結,對下半年重點任務作出部署,對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2012年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和全國政府信息公開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提出具體要求。

    下面,我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深入領會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精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今年6月20日至22日,聯合國在巴西裏約熱內盧召開了可持續發展大會。會議針對“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背景下的綠色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機制框架”兩大主題,圍繞“達成新的可持續發展政治承諾”、“全面評估過去二十年可持續發展領域取得的進展和存在的差距”、“應對新挑戰制訂新的行動計劃”三大目標以及四個關鍵性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第一個問題,要不要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這是77國集團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堅持的,但是不少歐美發達國家反對。第二個問題,要不要明確綠色經濟的定義。第三個問題,要不要明確可持續發展的路線圖。第四個問題,要不要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升格為世界環境組織。這些問題在《我們憧憬的未來》這一大會成果文件中都有體現,成果文件重申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強調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背景下的綠色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具之一,要求尊重各國主權、國情及發展階段,推進綠色經濟發展;決定啟動可持續發展目標討論進程;加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職權及其履行協調任務的能力。同時,敦促發達國家履行官方發展援助承諾,以優惠條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環境友好型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來自世界上190多個聯合國成員國、100多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約5萬名各界代表出席了大會。溫家寶總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大會,並在大會正式開幕式後第一位發言,發表了題為“共同譜寫人類可持續發展新篇章”的重要演講。溫家寶總理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高級別圓桌會上做了題為《創新理念務實行動堅持走中國特色可持續發展之路》的發言。溫家寶總理還出席了最不發達國家與裏約+20高級別邊會和環境保護部主辦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成立二十週年主題邊會併發表重要講話。溫家寶總理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期間的講話,集中表達了我國願與國際社會一道推進人類可持續發展事業的意願和決心,全面闡述了我國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立場和主張,彰顯了中國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形象,受到與會代表的普遍歡迎和讚賞。

    可以説,這次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在人類環境保護髮展歷程中具有重大意義,實現了人類對環境問題認識的第四次歷史性飛躍。前三次歷史性飛躍,也分別以三次世界性環境會議為標誌。

    第一次飛躍是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首次人類環境會議。這次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將“為了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的利益”確立為人類對環境的共同看法和共同原則。在周恩來總理指示下,中國派政府代表團參加人類環境會議。《人類環境宣言》原文引用了毛澤東主席的話,“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今年4月,溫家寶總理出席斯德哥爾摩+40可持續發展夥伴論壇部長對話併發表演講,強調我國絕不靠犧牲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來換取經濟增長,一定要走出一條生産發達、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第二次飛躍是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裏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會議第一次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進行認識,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成為全人類共同發展的戰略。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同志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會議。裏約環發大會兩個月之後,黨中央、國務院發佈《中國關於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十大對策》,把實施可持續發展確立為國家戰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也是在這一年成立的,現在已發展成為中國環發領域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中外環保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1994年3月,中國政府率先制定實施《中國21世紀議程》。

    第三次飛躍是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召開的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會議提出了著名的可持續發展三大支柱: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明確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與環境保護相結合,以確保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的繁榮。這次會議標誌著人類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向前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同志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會議。

    總之,從“為了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的利益”,到“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和“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保護”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再到“啟動可持續發展目標”,人類社會對環發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這一系列新理念為我國提出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借鑒和外部條件,建設生態文明又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了可持續發展理論,有利於人類社會在更高層次上推進文明進程。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經歷了從自發到自覺的歷史過程,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開始探索,與改革開放的進程基本同步,同時與國際社會關於環境與發展問題的認識進程也基本同步。黨的十七大作出了歷史性貢獻,首次鮮明地提出並從國家戰略上加以明確。

    建設生態文明,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立足經濟快速增長中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嚴峻現實,著眼于破解人與自然日益突出的尖銳矛盾,積極主動應對當前和長遠發展不可持續的複雜局面,創造性地回答怎樣解決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問題所取得的最新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深刻揭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內涵和本質。

    建設生態文明,以把握自然規律、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建立可持續的産業結構、生産方式、消費模式以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著眼點,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生態文明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密切相關,追求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個領域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性變革。胡錦濤總書記強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涉及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的戰略任務,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原則、目標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貫穿到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建設生態文明,內容非常豐富:從價值取向看,必須樹立先進的生態倫理觀念。人類起源於自然,生存于自然,發展于自然。要尊重自然規律,推動生態文化、生態意識、生態道德等生態文明理念牢固樹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要素。從物質基礎看,必須擁有發達的生態經濟。對傳統産業進行生態化改造,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使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在整個經濟結構佔較大比重,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從激勵與約束機制看,必須建立完善的生態制度。制定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把環境公平正義的要求體現到經濟社會決策和管理中,加大制度創新力度,建立健全法規、政策和體制機制。從必保底線看,必須保障可靠的生態安全。有效防範環境風險,及時妥善處置突發資源環境事件和自然災害,維護生態環境狀況穩定,避免重大生態危機。從根本目的看,必須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讓人民群眾喝上乾淨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

    這充分表明,在建設生態文明的價值取向、長遠目標、基本原則、主要途徑和保障舉措等方面,我們已經形成完整的理論認識,其核心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靈魂,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一條鮮明的做法,就是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在積極主動參與國際環發領域的合作與治理的同時,在國內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及時出臺加強環境保護的戰略舉措。2011年國務院召開了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同志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會前,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和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積極探索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新道路,是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的標誌性成果。

    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十分豐富,集中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進一步明確指導新時期環保工作的戰略思想,就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二是進一步明確環境保護的基本定位,就是以保護環境優化經濟發展。三是進一步明確探索環境保護新道路的歷史地位,這是做好新形勢下環保工作的根本路徑。四是進一步明確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五是進一步明確環保人的核心價值取向,就是要繼續弘揚“忠於職守、造福人民,科學嚴謹、求實創新,不畏艱難、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眾志成城”的中國環保精神。六是進一步明確環境保護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基礎地位,就是要充分發揮環境保護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作用。

    國內外環境與發展形勢表明,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已經明確,各種要素正在快速匯集,各項條件正在日益完備,新的強勁動力正在不斷注入。我們必須乘勢而上,有所作為,勇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和實踐者。

    二、全面把握今年以來環保工作進展和下半年重點任務

    今年是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和全國環保工作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年,各地迅速掀起了學習貫徹的熱潮。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中已有28個召開了環境保護大會或有關會議,河北、吉林、浙江、廣東、甘肅、青海等省以省委或省政府的名義出臺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文件。環境保護部機關各部門、各單位在部黨組的領導下,凝心聚力,開拓進取,狠抓落實,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紮實推進。7月11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提出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脫硫脫硝、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十大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環境保護部根據2012年度減排目標,提出重點減排工程項目和保障措施應落實到“六廠(場)一車”(火電廠、鋼鐵廠、水泥廠、造紙廠、城鎮污水處理廠、畜禽養殖場和機動車),及時指導各省(區、市)和中央企業制定減排計劃,分解落實減排任務。積極與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溝通協調,爭取經濟綜合部門在財稅、價格、投資和産業政策等方面加大對減排工作的支持力度,爭取公安、農業等部門強化機動車和農業源污染減排。

    環境保護部組織開展2011年度和今年上半年兩次總量減排核查核算。核查核算的初步結果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繼續保持下降態勢,氮氧化物排放量實現負增長。預計全年4項主要污染物年度減排任務有望全面完成。

    二是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認真落實2012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監督檢查工作,完成17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和污染減排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西部大開發戰略環評正式啟動,開展了經濟社會、産業發展和資源環境支撐的情景分析。在交通運輸、水電建設、軌道交通、産業園區、礦産資源開發等重點領域,健全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機制。金沙江水電基地分段實現了全流域的規劃環評,基本完成沿海各主要港口的規劃環評審查,七大流域綜合規劃修編環評進行兩輪修改完善。嚴格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對“兩高一資”項目執行嚴格的環境準入條件,對滿足環保準入條件的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等項目,加快審批,為穩增長調結構貢獻力量。上半年按程序和條件批復項目環評125個,總投資6872億元,其中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城建、社會事業等基礎設施項目41個,總投資3431億元,佔50%。對不符合要求的17個項目暫緩審批、退回報告書或不予批復,涉及總投資897億元,同比上升1/3。

    三是民生環境問題綜合整治成效顯現。出臺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經國務院同意,環境保護部發佈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加細顆粒物(PM2.5)、臭氧(O3)8小時平均濃度等監測指標,出臺新標準實施“三步走”的總體方案。飲用水安全保障進一步強化。國務院批復《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將全面解決2.98億農村人口和11.4萬所農村學校的飲水安全問題,使全國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重金屬污染防治深入推進。環境保護部印發《重金屬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實施考核辦法及相關細則,首次組織開展2011年度規劃實施情況考核,並將考核結果與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分配挂鉤。固體廢物和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有所突破。對鉻渣治理進展緩慢的13個省(區、市)25個項目進行現場督辦,加快推進歷史遺留鉻渣無害化處置工作。制定《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登記辦法》、《全國主要行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發佈《關於加強化工園區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

    四是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取得新進展。國務院批復《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對長江流域中下游8省(區、市)水污染防治規劃實施情況開展全面考核,推進松花江等江河湖泊休養生息,實施新安江跨界水環境補償政策試點工作。《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將於近期報國務院批復實施,嚴格控制PM2.5、O3和酸雨等複合型大氣污染,標誌著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由主要防治一次污染向既防治一次污染又注重防治二次污染轉變。指導推動北京市制定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2012~2020年)》,從監測、應急、控制燃煤總量、淘汰老舊機動車和拒絕污染企業等方面全面推進首都的大氣質量改善。確立了PM2.5防治總體思路,將從轉變生産方式、改變生活方式、改善生態環境入手,加快調整産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實施多污染物協同控制,開展多污染源管理,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切實控制細顆粒物污染。

    五是農村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護得到全面強化。深化農村“以獎促治”政策措施。聯合財政部新增黑龍江、河北、青島等6省(市)為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省市,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由2008年的5億元增加到今年的55億元。組織開展9省(區)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工作落實情況督查,已完成吉林、山西等8省(區)的督查。聯合財政部印發《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二五”規劃》,明確了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報送國務院待審議,重點地區土壤污染加密調查準備工作有序推進。

    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推進。生物多樣性是同氣候變化同等重要的重大全球環境問題。6月4日,李克強副總理主持召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實施〈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的任務分工》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方案》,並對下一步工作進行部署。這標誌著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又一有力抓手。

    六是環境執法監督和應急管理繼續加強。各地按照“六個一律”和“雙否決”的要求,嚴厲整治重金屬採選冶煉、電鍍、皮革等重點行業環境污染問題,全面排查危險廢物産生、利用和處置企業,從嚴監管污染減排重點企業。截至6月30日,全國共出動執法人員76萬餘人(次),檢查企業29萬餘家(次),查處環境違法問題2380多個,掛牌督辦環境違法案件769件。組織開展全國湖庫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專項執法檢查,共檢查水源地4008個,查處了一批環境違法問題。通過開展環境風險評估、環境安全百日大檢查等措施,一批突發環境事件得到妥善處置。今年上半年,環境保護部直接調度處置的突發環境事件26起,同比,降幅達55.9%。特別是春節期間,兩次派工作組赴廣西指導處置龍江河鎘污染事件,經過近一個月的科學處置,龍江河全線鎘含量達到國家地表水標準。

    七是投資保障水平明顯加強。環境保護部積極協調財政部、發改委,進一步提升投資保障水平,預計今年環境保護部參與分配的中央環保投資將超過200億元。其中,農村環保專項55億元、中央環保專項25億元、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32億元、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專項15億元、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50億元、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專項1.8億元、環保先進技術示範推廣專項5億元,同比增幅最少在20%以上。同時,已分兩批安排減排專項資金12.3億元,用於包括監測PM2.5在內的環境監測、執法和應急響應能力建設。

    八是創先爭優活動和幹部隊伍建設不斷深化。在全國創先爭優表彰大會上,應急中心黨支部被評為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孟祥民同志被追授為全國創先爭優優秀共産黨員。全面落實基層組織建設年部署,指導完成12個部屬單位新成立黨組或黨委,在125個機關基層黨支部中開展分類定級工作,超過99%的黨支部分類定級為“好”或“較好”。嚴格遵照規定程序,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完成黨的十八大代表選舉工作。通過民主推薦組織考察、競爭性選拔等方式,調整補充8名司局級幹部、29名機關處級幹部。指導5家部屬單位開展處級幹部競爭性選拔工作,28名幹部走上處級領導崗位。加大幹部教育培訓力度,組織調訓36人(次),安排88名司局級幹部自主選學,開通環保部幹部選學網,主辦培訓班14期,培訓854人。各地的環保隊伍和人才建設也發生了可喜變化。權力運行監控機制框架基本建立,防範廉政風險、規範權力運行作用逐步顯現。全國環境監察工作專項執法檢查開始啟動。

    我著重強調一下核與輻射安全。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為核與輻射事業發展明確了任務,指明了方向。今年上半年核與輻射安全可控,加強了對核設施、核電廠和輻射安全的監督檢查,督導落實安全改進措施,推動經驗反饋體系和性能指標體系建設,對在建和擬建核電廠項目實行嚴格監管與審評,確保建造質量。

    環境監測結果表明,上半年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好于Ⅲ類水質比例為51.5%,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比例為15.5%,同比降低0.4個百分點。環保重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4.2%,比去年提高3.6個百分點。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總體良好,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92.1%,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9.1%、2.7%和5.5%。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黨的十八大將於下半年召開,在當前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中央把穩增長促和諧擺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環境保護面臨著嚴峻形勢。一是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十分艱巨。工程項目進展緩慢,近1/3的年度重點減排項目沒有實質性進展。部分脫硝電價試點地區政策執行不到位,全國1/5的城市污水處理收費政策沒有落實。還有一些地方的産業園區缺乏投入和環境管理,環保承諾不兌現,成了新的污染源。二是公眾環境訴求更加強烈。環境保護已經成為民眾廣泛關注的熱點,極易成為社會情緒的宣泄口。什邡、啟東由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對我們嚴格依法依規環評、快速應急妥善應對等能力提出新挑戰。三是重金屬污染風險繼續加大。全國涉重金屬重點行業産能産量還在持續增加,非重點區域的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不降反升,2011年比2007年上升8%。四是懈怠畏難的思想有所抬頭。各項環保工作普遍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難度明顯加大、綜合協調困難不小,一些同志內生動力不足、開拓創新不夠、工作能力不強,與新形勢新要求還不相適應。五是工作不落實。再好的政策措施不落實等於零,要抓住影響全局的關鍵環節,突出重點,盡職履責提高工作水平。六是廉政風險依然嚴峻,有的地方呈案件高發態勢。

    做好下半年工作,環保系統要以貫徹落實環保“兩會”精神為主線,用更加飽滿的精神,更加務實的態度,在主要污染物減排、優先解決民生環境問題、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求突破、顯成效,確保年初確定的八項重點任務全面完成。這裡,我再提五點具體要求。

    第一,突出重點,狠抓減排。去年減排任務沒有完成,氮氧化物不降反升。從上半年的情況看,形勢雖有好轉,但是決不能掉以輕心,有幾個省氮氧化物增幅較大。下半年,必須以鐵的決心、鐵的手腕,嚴格落實減排目標責任制,全力抓好“六廠(場)一車”減排措施的推進實施,繼續完善污染減排的政策機制,確保實現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減少2%,氨氮減少1.5%,氮氧化物排放零增長,堅決完成年度減排任務。

    污染減排是整個環保工作的重點,在其他業務工作中也要突出重點。稀土行業的整治抓住了科技標準這個牛鼻子,面對稀土行業企業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亂象,新的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一齣臺,有利於引導和規範整個行業重新回歸健康發展軌道,這完全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遼河流域治理抓住了“摘帽子”這個關鍵任務,加大投入,加快治理,流域水質正在發生根本性好轉,力爭“十二五”期末從國家重點流域污染防治的行列中退出,轉入休養生息的新階段,造福沿河廣大人民群眾。

    第二,應對風險,保障民生。我國已進入環境敏感期和矛盾凸顯期,環境風險加劇,環境事件高發,公眾的環境維權意識日益增強。近期,四川什邡鉬銅項目和江蘇南通啟東達標水排海工程引發群體性事件。溫家寶總理和李克強副總理高度重視,作出重要批示。環境保護部立即召開黨組會進行研究,要求深入學習貫徹國務院領導的重要批示,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做好維穩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妥善應對和及時處置突發環境事件。要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政府執政能力的高度,認真總結"什邡和啟東事件"的教訓,切實梳理近年來審批的建設項目,排查環境風險,積極配合做好社會風險防範。研究推進環評改革的措施,嚴格依法依規進行環評,堅持信息公開,擴大群眾參與,加快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進一步明確建設項目環境風險防範的具體要求,集中開展環境風險排查。各部門、各單位和各地方都要高度重視,精心部署,切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輕心。 

    我著重講一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改革問題。

    環境影響評價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絡最為緊密的環境管理制度,面臨著推動污染持續減排、促進環境質量改善、防範環境風險和應對全球環境問題等方面的繁重任務。加之環境風險與社會風險交織,由環境問題引起的群體性事件多發易發,環評維護群眾環境權益的體制機制亟需完善。 

    環評改革必須有利於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和消費方式轉變,必須有利於有效降低環境風險,必須有利於加快改善環境質量,必須有利於維護群眾環境權益。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進一步加強和改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堅持"依法、科學、公開、廉潔、高效"原則,依法依規嚴格環評,加大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力度,不斷改進環評報告書審批決策體系,不斷完善環評各項技術規範,強化環評職能、機構、編制建設,加快推進環評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全面提高環評制度的有效性,建立健全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環評管理體系。 

    一是加強依法行政,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推動修訂《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加強建設項目環境損益分析,研究建立環境保護成本合理分攤機制。嚴格執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著重産業發展的環境影響評價,從源頭上防範産業發展佈局性、結構性和累積性的環境風險。加強規劃環評的分類指導,對已開展環評規劃中包含的項目實行差別化管理。加大對建設項目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對環境違法問題嚴重的企業和地區實行環評限批。 

    二是加強信息公開,進一步推進環評管理民主決策。修訂《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細化和規範公眾參與的內容和程序,創新公眾參與的組織形式,擴大參與範圍和有效性。從2012年9月1日起,各級環保部門受理項目環評時,在本部門網站上向社會公佈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在項目環評的受理和審批中,要將建設單位開展公眾參與的合法性、有效性、代表性、真實性以及公眾意見採納情況作為審查重點。強化政務信息公開,實行環評受理、審批和驗收全過程"三公開",即項目受理情況和報告書簡本公開,項目審批情況和政府承諾公開,項目環評批復和驗收文件公開。認真貫徹執行《關於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的指導意見(試行)》,主動配合牽頭部門落實好社會風險評估機制。 

    三是加強能力建設,切實提高環評科學決策水平。健全環評技術方法、標準體系,完善戰略和規劃環評的技術導則和方法,研究制定重大項目環境風險、人體健康評價指標,修訂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和評估隊伍建設,為戰略和規劃環評、"三同時"監管和環評技術評估提供堅強保障。 

    四是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環評管理體制機制。建立環境風險分級預警與風險化解機制。修訂建設項目環評分類管理名錄和分級審批目錄,下放審批權限,加強對審批過程和企業生産經營的監督管理。其他環保工作也要按照這個思路,把不該管的行政職權放下去,把應該管的事情抓實管好。加強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後的跟蹤管理,推行建設項目環境監理,建立國家和地方的項目竣工環保驗收聯動機制,開展重大項目環境影響後評價。推進事業單位環評機構脫鉤改制,2015年環保系統環評機構脫鉤改制工作要全部完成。強化環評機構的監督管理,深入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完善環評機構退出機制。 

    第三,敢於突破,勇於創新。創新是民族進步的不竭之源,也是環保工作保持生機與活力、不斷攻堅克難的源泉。要破除安於現狀被動應付的思想,環保如逆水行舟,必須及時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否則迎接我們的將是失望和指責。要破除"等靠要"的思想,環保是一項開創性工作,許多領域沒有現成經驗可供借鑒,沒有成功的路徑可供參考,前進的道路只能通過我們自己的腳走出來。要創新工作思路,用創新的精神研究和探索環保工作,抓住事業發展的規律,抓住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努力創新環保的技術方法。比如太原鋼鐵廠位於市區,通過技術改造,做到了"身居鬧市,一塵不染"。上海外高橋第三電廠通過技術創新,解決了低負荷脫硝設備無法正常運行的難題,脫硝效率穩定達到88%以上,比全國燃煤脫硝機組平均效率高出近40個百分點,為電力行業污染減排指明了方向。

    這裡,我再著重強調一下環保工作思路創新問題,就是要以環保大工程帶動環保事業大發展。最近,我先後到湖南、重慶調研,湖南省實施十大環保工程、重慶市實施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八大工程",以大工程為抓手和平臺,匯集各方面力量,共同推進環保工作。這既符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又結合地方實際,既有"十一五"環保工作的成熟做法,又有環保工作思路的開拓創新。通過實施環保大工程,促進大發展,實現新突破,是環境保護一條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基本經驗,是探索環保新道路的最新實踐成果,是調整生産力佈局的重大舉措,是跨越式發展的有益嘗試。實現跨越式發展需要三個條件:一是高新技術的運用,二是優勢産業的崛起,三是影響全局的重大工程啟動。《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實施主要污染物減排工程、改善民生環境保障工程、農村環保惠民工程、生態環境保護工程、重點領域環境風險防範工程、核與輻射安全保障工程、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工程、環境監管能力基礎保障及人才隊伍建設工程等八項環境保護重點工程。近日,國務院印發《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提出實施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脫硫脫硝、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十項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國家確定要實施的環保大工程,為創新和推動環保工作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們要抓住機遇、精心謀劃,集中資金、調集精兵強將,系統實施,確保實效。我相信,通過實施這些重點工程,環保事業一定能夠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第四,勤謹細實,精益求精。一要"勤",勤學勤思、勤於實踐,以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高標準、嚴要求地推進各項工作。二要"謹",面對嚴峻環保形勢和複雜利益格局,嚴格履行法律程序,嚴格執行民主科學決策,既要持身以正,又要謹言慎行。三要"細",細節決定成敗,堅持細緻的工作態度,勤勤懇懇、防微杜漸,不管是辦文辦事還是各項業務工作都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四要"實",關鍵在於落實,要提高抓落實的本領,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一步一個腳印,圓滿完成各項既定任務。 

    第五,比對目標,盡職履責。各部門各單位要認真對照年度工作任務和時間表,查找自身不足,加快進度,進一步細化任務,確保責任到位、要求到位、考核到位。環保系統的領導幹部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重要工作、困難事情要抓在手上、親力親為,加強工作指導、統籌協調和督促檢查。要加大問責力度,嚴格落實"十二五"環保規劃和各專項規劃要求,嚴格兌現目標責任書。要加強廉政建設,做到環保業務和廉政業務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三、進一步明確環保系統政府信息公開的目標任務和基本要求 

    近年來,隨著《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的頒布實施,環保政務信息公開走上了法制化、規範化、科學化的發展軌道。各級環保部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制度建設,紮實推進環保信息公開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抓基礎,信息公開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出臺《環境保護部信息公開目錄》、《環境保護部信息公開指南》、《環境保護部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工作規程》、《環境保護公共事業單位信息公開實施辦法(試行)》等一批規範性文件。很多地方建立了信息發佈協調機制,制定了環保信息公開內部流程和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保密審查的工作要求。 

    (二)抓民生,主動公開力度明顯加大。近年來,環境保護部通過部政府網站、《中國環境報》、《環境保護部公報》等媒介,主動公開環保政府信息,其中僅在部政府網站已主動公開各類政府信息2萬餘條,相關環保信息5萬多條。2011年,在部門戶網站設置環保專項行動整治鉛蓄電池企業信息公開欄,督導各省(區、市)在媒體上公佈相關信息,這是首次將一個行業所有企業名單及其環境整治信息向全社會公開,起到了很好的社會監督效果。今年,環境保護部修訂發佈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不僅在第一時間通過政府網站向社會公佈,緊接著就在國新辦召開新聞發佈會,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三)抓熱點,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公開及時透明。環境保護部高度重視突發環境事件應對、處置、調查、處理信息的公開,力求全面、及時、準確。安徽懷寧、浙江德清、湖南衡陽血鉛超標事件,雲南曲靖鉻渣非法傾倒事件,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的相關信息,都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公佈,有效保障了公眾知情權。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後,環境保護部在政府網站開設福島核電事故應急專欄,發佈權威消息,開展科普宣傳,消除公眾疑慮,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四)抓服務,依申請信息公開規範便捷。各級環保部門普遍建立了當面申請、信函申請、網上申請等多種信息公開申請渠道,健全受理、答覆等工作機制,為群眾申請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條件。在辦理依申請信息公開中,各級環保部門堅持"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依法依規及時予以答覆。截至今年6月底,部機關共受理信息公開申請764件,全部給予及時、有效答覆,涉及重要敏感事項、行政復議的事項也大都得到妥善圓滿處理。 

    (五)抓創新,信息公開方式更加豐富。各級環保部門普遍在政府網站開設"信息公開"專欄,建立面向公眾開放的"環境數據中心",設立電子信箱。充分利用政府公報、新聞發佈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載體和渠道,公開權威信息、解讀熱點事件、宣傳環保工作。一些地方還創新利用手機短信平臺、微博方式等發佈環保信息,實現互動交流。 

    國務院高度重視新形勢下的環境信息公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2012年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和國務委員馬凱同志在全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把環境保護信息公開工作作為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八個重點領域之一,作出整體部署。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普遍覺醒,參與社會管理的訴求越來越強,對加大環保信息公開的範圍和力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級環保部門要充分認識信息公開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面臨的任務,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推進環境保護信息公開工作。 

    第一,加強環境核查審批信息公開,著力推進信息主動公開。加強環境審核審批信息公開,是環境保護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內容,也是環境保護領域推進權力運行程序化和公開透明的重要舉措。現在涉及信息公開的行政復議和訴訟案件呈上升態勢,一方面説明人民群眾維權意識日益提升,另一方面也説明我們主動公開還不夠。要進一步審核現有管理職能和審批事項,梳理權力事項,規範審批程序,推進審批過程和結果公開。以環評審批、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重點行業和上市環保核查、固體廢物進口、環保模範城、生態示範創建等事項為重點,推進信息主動公開。

    第二,加強環境監測信息公開,全面推進涉及民生、社會關注度高的環境保護信息公開。群眾利益無小事,環境保護與群眾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環境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等近年來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加強環境信息公開,有利於疏解群眾疑慮情緒,有利於解決關係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有利於凝聚各地區各部門和全社會的力量做好環保工作。要全面落實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及時準確發佈監測信息。按照《空氣質量新標準第一階段監測實施方案》要求,今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等74個城市496個監測點位開展監測,對外發佈空氣質量監測數據。2013年,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開展監測。2015年,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開展監測,並公開信息。完善環境空氣質量信息發佈平臺,按新標準要求發佈監測數據。要及時向社會發佈各類環境質量信息,推進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重點城市空氣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結果等信息公開。公佈污染企業監督性監測信息,發佈違法排污企業名單,公開重點行業環境整治信息。 

    第三,加強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公開,及時公佈處置情況。突發環境事件是環境污染累積的破壞性釋放。及時公佈突發環境事件處置過程中的相關信息,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事件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産造成的損失。要把信息發佈情況作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標,加強督促指導和通報力度,提高突發環境事件處置的公開透明度。 

    第四,加強依申請公開工作,切實推進信息公開工作的法制化規範化。依申請公開工作是當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難點,遇到的突出問題比較多。要不斷完善依申請公開工作措施,在受理、辦理、答覆各個環節,既嚴格依法,又講究方式方法。完善受理渠道和方式,通過行政服務大廳窗口、網上依申請受理系統、郵政郵寄等多種途徑受理申請,為群眾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加強典型案例研究,深入分析辦理依申請公開事項中的突出問題和熱點信息。探索環保信息公開申請與環境問題信訪矛盾化解的協調機制,研究建立信息公開長效機制。 

    第五,加強環境保護信息公開的基礎工作和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環境信息公開能力。能力建設是事業推進的基本保障。要推進電子政務、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在環境領域的研發應用,建設環境信息資源中心,借助先進技術手段推進信息公開。進一步加強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分類做好工作人員培訓,深化對全國環保系統信息公開的指導、監督和檢查工作。 

    同志們,環境保護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要以強烈的事業心、飽滿的工作熱情,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道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開拓進取,攻堅克難,紮實工作,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相關鏈結
·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會見孟祥民事跡報告團成員
· 周生賢部長出席第二輪中德政府磋商相關活動
· 周生賢強調:實施大工程 促進大發展 實現新突破
· 周生賢徐守盛考察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建設等情況
· 周生賢與瑞士聯邦委員兼經濟部長共商環保合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