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浸街、“積水潭”、城市“看海”,面對頻頻襲擾百姓的暴雨,氣象服務該如何跟進?9月24日,暴雨災害防禦氣象服務交流研討會在京召開,40余名來自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候中心以及北京、河北、廣東、甘肅、深圳等省(區、市)的氣象專家共聚一堂,交流各地暴雨災害防禦氣象服務的典型經驗和做法,探討如何進一步提升暴雨災害防禦氣象服務能力。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矯梅燕出席會議。
許小峰表示,氣象部門要認真梳理氣象服務面臨的新形勢,圍繞防災減災工作需求,從預報服務的組織管理、業務技術等方面凝練總結各地暴雨災害防禦氣象服務好的做法和經驗,要認真分析存在的薄弱環節,抓住機遇,努力予以改進和完善;要進一步加強預警信息發佈、暴雨災害風險評估,防災減災科普宣傳等工作;要以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和基層氣象機構綜合改革為契機,把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推上新臺階。
矯梅燕指出,在新形勢下,防災減災氣象服務的社會屬性越來越強,要強化認識,轉變思路,努力適應外部需求,更多地將氣象預警信息發佈與政府防災減災行動結合起來。一要苦練“內功”,圍繞需求,進一步提高災害易發區,脆弱區和敏感區的長、中、短期、短時臨近預報預警和實時監測能力,努力提高預報預警準確率和針對性,在目前預報能力有限的情況下,要特別強化實時監測預警服務;二要努力完善外部機制,要在政府支持協調下,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以推動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系統建設為抓手,建立多手段的氣象預警信息發佈渠道和快速發佈機制,擴大預警信息的覆蓋面和時效性;三要進一步完善氣象災害風險評估預警業務,實現災害性天氣預報向氣象災害影響預報的延伸,提高防災減災氣象服務的針對性。
會上,北京、廣東、深圳、甘肅、河北等省(區、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結合本地暴雨預報預警及服務情況進行了介紹。與會專家圍繞各地暴雨災害防禦氣象服務的典型案例,總結分析了氣象服務的經驗和存在的薄弱環節,並對在新形勢下提升暴雨災害防禦氣象服務能力提出了建議。會議既交流了經驗,也進一步明確了加強暴雨災害防禦氣象服務的目標、任務和思路,將對暴雨災害防禦氣象服務業務的發展起到較好的推動作用。
暴雨是我國的主要氣象災害之一。據了解,今年汛期,我國暴雨災害多發頻發,區域性暴雨過程多,突發性、局地性暴雨點多面廣,部分地區降水強度大、致災損失重,在華北、西北等傳統乾旱區也發生了多次暴雨災害,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産安全造成嚴重影響。針對今年的暴雨災害,各級氣象部門高度重視,強化監測預警服務,取得了很好的防災減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