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葆:不斷提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科學化水平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善於做群眾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創造的科學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全面深刻地反映了黨的群眾路線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基本內涵和根本要求。當前,加強黨的群眾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群眾工作對象更加多樣化,群眾工作內容更加豐富,群眾工作環境越來越複雜,同時可以運用的手段也更加豐富,做好群眾工作的條件更好。必須把群眾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改進工作方法,增強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科學化水平。
近幾年來,四川在戰勝“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等嚴峻考驗的過程中,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方法,加深了對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認識,形成了以我省營山縣城南鎮黨委書記文建明在實踐中探索出的“文建明工作法”為代表的群眾路線工作方法。“文建明工作法”是四川踐行群眾路線、創新群眾工作的集中體現,其實質是以親民為民為核心、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四川實踐來看,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堅持和創新黨的群眾路線工作方法,需要把握好“一本、三化、三支撐”。“一本”,就是堅持以民生為本
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執政之基、勝利之本。對待群眾,最基本的是要解決民生問題。緊抓民生之本,是密切黨群關係、夯實執政基礎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眾工作。
四川這幾年能夠在困境中創造抗震救災、災後重建和大災之後加快發展的奇跡,我們體會最深的是,只要把老百姓的事情辦好了,再大再難的事情都好辦。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把民生優先作為工作取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貫穿于救災、重建和發展的全過程。整個地震災區從救災開始到重建結束,沒有發生一次大的群體性事件,刑事犯罪率和治安事件發生率也持續下降,群眾守望相助、共渡難關。在關鍵時刻,把群眾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形成戰鬥力,實際上是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堅持民生為本所産生的良好效果。如果不把安民貫穿始終、凝聚群眾的思想和力量,要戰勝巨大災難、取得良好重建效果,是絕對不可能的。面對特殊困難和嚴峻考驗,正是由於堅持重大決策依靠群眾智慧,重大工作依靠群眾力量,重大改革依靠群眾推動,重大事件依靠群眾應對,才凝聚起了崛起危難、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
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必須始終堅持民生為先、民生為重、民生為本。一是把踐行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作為本質要求。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方針。要把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貫穿于各項事業發展全過程,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認真回答和解決“為誰發展、靠誰發展、發展成果由誰共享”的基本問題,使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得到充分體現。二是把建設民生政府、發展民生經濟作為本職工作。發展為民發展富民是最大的群眾工作,黨和政府的全部工作必須以實現人民富裕幸福為根本目的。我們在省第十次黨代會上提出建設民生政府的要求,重點是強化政府保障改善民生的職能,通過加大民生投入,注重發展民生經濟,向群眾提供更多更優的公共産品和服務,提高群眾收入和生活水平。三是把解決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憂作為基本職責。時時處處、切切實實關心群眾,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努力解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民生難題,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扎紮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通過改善民生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三化”,就是具體化、職能化、制度化
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必須把握規律和特點,結合實際把群眾工作往心裏做往實裏做,把各級黨委政府改善民生服務群眾具體化、職能化、制度化,提高群眾工作科學化水平。
一是具體化。做群眾工作不能停留于空洞口號,不能只作一般號召,要有實在的辦法和具體的抓手。近年來,四川注重把群眾工作與加快發展結合起來抓,與民生工作結合起來抓,與創新社會管理結合起來抓,拓展了群眾工作的內容和渠道。在全省實施“十項民生工程”,在藏區實施牧民定居行動計劃暨帳篷新生活行動、“基礎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免費教育計劃和衛生事業發展計劃 “三大民生工程”,在彝區實施“三房改造”和“彝家新寨工程”,以新村建設為抓手推進集中連片扶貧開發,使群眾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只是畫一個大餅在群眾面前擺著,那是沒用的。在民生工程實施過程中也必須具體化、具體抓。比如,在藏區實施的牧民定居行動計劃,我們考慮到讓牧民群眾在遊牧過程中同時享受現代生活,就配套實施帳篷新生活行動,專門請專家設計了一頂20平方米的雙層保溫新型帳篷,裏面配上折疊床、折疊桌椅、太陽能供電設備、牛奶分離器、馬背電視等成套生産生活用具。從帳篷到裏面的用具都是針對群眾生産生活需要精心設計的。中等職業免費教育計劃,從招生到專業設置、在校管理、幫助就業都是有針對性的,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群眾工作就是要做到具體化,深入細緻,真正為群眾著想,切實解決當前一些地方群眾工作不會做、群眾工作不落實的問題,找到做好群眾工作的“舟”與“橋”,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有感受,讓群眾認同,讓群眾叫好,把惠民成效體現到群眾中去。
二是職能化。“文建明工作法”中根據黨委政府承擔的職責任務實行定崗、定員、定酬的“三定”,體現的就是職能化。無論是黨政部門還是群團組織,都肩負著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能職責,群眾工作是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著眼認真解決好群眾工作誰來幹、怎麼幹的問題,設置和完善群眾工作的職能部門,積極構建黨政負責、部門履職、幹部盡責的服務群眾工作體系,把服務群眾體現在各級各部門的日常工作之中,貫穿到社會管理各個方面。加強窗口部門和機構的職能,提高直接服務群眾的機關效能,提升服務群眾的專業化水平。樹立服務為先的理念,把加強管理與服務群眾結合起來,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努力實現管理與服務的有機統一。鄉鎮和城鄉社區主要職能是社會管理和服務,特別是社區主要任務不是發展經濟,而是服務和管理。
三是制度化。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要靠各級幹部的自覺性,更需要制度機製作保證。四川近年來在群眾工作制度建設方面做了許多有益探索,初步建立了聯絡群眾制度、服務群眾制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等制度,為密切黨群幹群關係提供了重要保障。進一步完善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體制機制,重點是完善直接聯絡和服務群眾制度,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完善群眾參與制度,改進信訪制度等。認真執行群眾工作制度,落實包括反映、解決、督查、考評在內的一系列群眾工作機制,促進群眾工作走向常態長效,更加系統和規範。“三支撐”,就是政治思想支撐、政策法規支撐、幹部作風支撐
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取決於各級黨政的執政能力和各級幹部的工作作風。總結運用群眾路線工作方法的成功經驗,重點要針對當前群眾工作中的關鍵環節,強化政治思想、政策法規、幹部作風三大支撐,為群眾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保障條件。
一是政治思想支撐。如何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的情況下堅守群眾觀點,如何在思想意識多樣複雜的情況下站穩群眾立場,是當前群眾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必須加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引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和宗旨意識,切實增強服務群眾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堅持用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教育群眾、引導群眾、凝聚群眾,幫助群眾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把黨的政治主張和決策部署轉化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把聯絡服務群眾與團結帶領群眾結合起來,經常與群眾溝通思想,取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不能單純以解決實際問題代替思想教育工作。
二是政策法規支撐。在新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對過上更好生活期盼更高,民主意識和政策法律意識逐步增強,群眾工作要求我們加大政策支持、堅持依法辦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必須把走群眾路線、充分發揚民主貫穿作決策、出政策的全過程,對事關全省改革發展穩定全局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切實反映群眾意願,引導群眾有序參與,使各項決策部署具有堅實的民意基礎和廣泛的群眾支持。我省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改善基層治理、引導群眾有序參與是重要內容也是重要保障。如果群眾不很好地參與進來,好事也可能推不動,有些還可能做成壞事。需要以更加堅定的群眾立場維護群眾權益,加大對解決民生領域突出問題的政策支持力度,及時出臺惠民利民的政策法規,保證群眾利益不受侵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把依法辦事和帶著感情做群眾工作結合起來,加強法制教育,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執行和遵守政策法規,對與民爭利、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要嚴肅查處。
三是幹部作風支撐。優良的幹部作風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是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重要保障。在汶川特大地震的特殊考驗中,我們大力倡導“特別講大局、特別講付出、特別講實幹、特別講紀律”,各級黨員幹部的作風得到錘煉和提升,一大批先進典型在群眾中發揮了示範帶頭作用,促進了黨群幹群關係更加緊密和諧。我們堅持面向群眾轉變作風,大興密切聯絡群眾、求真務實、艱苦奮鬥、批評與自我批評之風,深入開展“領導挂點、部門包村、幹部幫戶”活動,建立機關幹部直接聯絡服務群眾制度,引導幹部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幫助解決困難,在服務群眾的實踐中培養同群眾的感情。堅持群眾滿意的價值取向,注重群眾參與、群眾監督,把工作效果交由群眾評判,最大限度地贏得群眾的支持。從群眾意見最大、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改進工作,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以優良的黨風帶政風促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