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盛世和諧展新顏——吉林省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1月03日 09時36分   來源:吉林日報

    碧水青山唱歡歌,盛世和諧展新顏。

    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剛剛迎來了60年州慶。一個甲子的輪迴,預示著延邊迎來了新一輪的大發展,也預示著吉林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在延邊,各族人民群眾像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休戚與共、攜手相助,奮力拼搏,建設美好家園,手足之情感人至深,民族團結之樹常青。在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伊通滿族自治縣等少數民族自治地方,各族人民譜寫了和諧、發展、繁榮、自強、奮進的樂章……

    近年來,吉林省牢牢把握“兩個共同”的主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全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突出抓好民族政策落實,著力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切實維護民族領域穩定,取得了顯著成效。

    發展是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加快發展是開啟民族團結進步的“金鑰匙”

    “吉林省是一個多民族邊疆省份。現今55個少數民族齊全,少數民族人口218.57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7.96%。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朝鮮族,超過100萬人,另外,滿族、蒙古族、回族、錫伯族人口也不少。人口最少的是獨龍族,只有1人。吉林省還有10個陸地邊境縣(市、區)”,省民委有關領導告訴記者。

    省委、省政府基於多民族邊疆省省情,堅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研究部署民族工作,提出了“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關係全省發展大局”,“沒有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振興,就沒有全省的發展振興;沒有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和諧穩定,就沒有全省的和諧穩定”等重要理念,並在實際工作中不斷落實和推進。

    吉林省民族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由省直35個部門組成。制定《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的實施意見》、《關於實施“強基富民固邊”工程支持邊境地區加快發展的意見》等重要文件。省委常委會議和省政府常務會議每年定期聽取彙報,專題研究關係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這都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地處中俄邊境的延邊州琿春市春化鎮中土門子村,在興邊富民行動中富了起來。去年,國家投入137萬元的興邊富民行動補助資金,資助這個僅有300多人的小村屯發展,琿春市民宗局用這些資金為村民買了160頭黃牛,分給各家各戶發展特色養殖。憑此一項,村民孟慶成一家就能增收上萬元。

    勝利二村是渾江區3個朝鮮族聚居村之一。當地民宗局使用國家投入的興邊富民行動補助資金,對勝利二村灌渠進行了改造。項目完成後,新增灌溉能力600畝,共有95戶382人得到了實惠,灌區每畝增收200元。村民們真正感受到了“興邊富民”行動的意義。

    為加快邊境地區各族群眾致富步伐,省民委對興邊富民行動進行整體謀劃和部署,把全省10個邊境縣(市)全部納入國家興邊富民行動重點扶持範圍,其中有5個縣(市)被確定為興邊富民特色優勢産業試點縣。去年,落實國家專項補助和省配套資金7000多萬元,吸納當地各類資金4200多萬元,實施興邊富民項目192個,有力地改善了邊境地區基本生産生活條件。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吉林省在資金投放上對民族地區實行“雙優先”政策。優先把邊境民族地區的項目列入全省重大項目規劃,優先在資金安排上給予傾斜。“十一五”期間,民族地區有46個項目列入全省重大項目推進計劃,總投資達906億元。特別是東邊道鐵路、長琿高速公路、大唐琿春發電廠二期擴建等一批重大建設項目的實施,極大地改善和提升了民族地區基礎設施水平和産業支撐能力。

    “今年鄉里下了決心,一定要解決鎮區裏路燈經常出故障的問題,所以我們投資28萬元,安裝了太陽能路燈36盞。”通化縣金鬥朝鮮族滿族鄉黨委書記趙江艷自豪地告訴記者。2011年以來,吉林省投入各類資金10931萬元,打造“百村萬戶”致富工程,實施增收項目210個,直接受益群眾達11000多戶。

    今年,金鬥鄉投資和利用上級資金700多萬元,用於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建設。自2009年以來,金鬥鄉在富民工程的推動下,推行“一村一品”農業發展模式,每個村根據實際選擇綠化苗木、食用菌、木耳種植業、平地人參等。這“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發展格局在吉林省興邊富民特色優勢産業試點縣得以逐步形成。

    2011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259億元,同比平均增長17.5%,高出全省3.8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05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312元。延邊州多項經濟指標在全國30個自治州中排位靠前。前郭縣在120個自治縣綜合經濟排名中居於首位,並獲得“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和“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3項殊榮。這是該縣連續6年榜上有名。

    “民生”二字最關情,民族地區民生狀況不斷改善

    在距延邊州和龍市區21公里處有一個“金達萊民俗村”。這個僅有1000多人口的小山村,朝鮮族人口占了91%以上。這個村原名龍岩村,2010年7月的那場洪災,讓村民們失去了家園。

    洪災之後,和龍市立即作出決定,投資3000萬元為村民異地重建家園。村民們把新家園取名為金達萊村,金達萊正是延邊的州花。

    金達萊村主要分為特色農業産業區、金達萊慶典廣場、假日農場、民俗商業區等。目前,金達萊村有40戶農民利用新建的朝鮮族特色民居開展民俗家庭旅館業務,村民的日子紅紅火火。

    近年來,一場場以關注少數民族群眾特殊需求,解決少數民族群眾特殊困難為主題的攻堅戰紛紛打響。在民族工作戰線,從東部邊疆沿線到西部科爾沁草原,從民族聚居地方到農村和城市社區,針對民族地區群眾住房難、吃水難、增收難等突出問題,先後投入泥草房改造資金3.85億元、興邊富民行動補助資金3851萬元,組織實施了泥草房改造、人畜飲水和産業項目建設等“三項工程”,受益的邊境群眾達100多萬人。

    安圖縣爭取國家興邊富民行動資金3321萬元,重點實施了“農民增收致富工程、泥草房危房改造工程、人畜安全飲水工程”等“三項工程”,對全縣47個少數民族村屯進行了房屋改造、公路街道整修等基礎設施建設。

    從2005年開始,省民委聯合省人社廳,在全省實施“民族情創業帶動就業服務工程”,鼓勵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群眾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就業。7年來,全省通過扶持95家民貿民品企業發展,解決6000多名少數民族群眾就業;培養創業帶頭人1000多人,實現創業和就業的人數達到5000余人。通化縣大泉源滿族朝鮮族鄉的無公害食用菌種植園區項目,解決300人就業,其中少數民族30人。

    如今,民族地區安全飲水問題基本解決,98%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廣播電視覆蓋率超過97%,“新農合”參合率和“新農保”參保率分別達到95%和80%以上,符合條件的城鄉困難家庭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連續5年上調民族地區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金,共撥付專項資金50多億元,邊境各族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極大地改善。

    落實好各項民族政策,少數民族群眾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近年來,吉林省積極探索“部門主動、社會聯動、各方互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思路,把落實民族政策、維護少數民族權益作為創建活動的著力點,緊緊抓在手上。

    少數民族幹部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關鍵。在選拔任用幹部時,吉林省本著“同等條件優先使用”的原則,將少數民族幹部充實到各級黨政領導班子。目前,全省共有少數民族幹部19051人,佔幹部總數的9.16%,高於少數民族所佔人口比例。 自2008年以來,圖們市共有5批85名少數民族幹部參加培訓和深造,其中33名已走上了領導崗位。目前,圖們市幹部中少數民族幹部比例達到56.8%,少數民族幹部在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吉林省一直堅持把少數民族幹部隊伍建設作為民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全省幹部培養選拔和人才隊伍建設規劃,並不斷加強少數民族幹部培養鍛鍊。近兩年,僅延邊州就交流少數民族幹部117人,佔全省交流幹部總數的46.2%。堅持每年在中央民族幹部學院、省委黨校和行政學校、省民族幹部學校開設專題班,對少數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幹部進行培訓。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力地提高了少數民族幹部的實踐能力和整體水平。

    尊重不同民族不同的風俗習慣至關重要。為尊重回族等少數民族的清真飲食習慣,吉林省制定了《吉林省清真食品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律法規,並著力解決清真肉食補貼、回族養老機構、回族公墓用地等少數民族生活習俗方面的特殊困難。

    加強民族法制宣傳教育,積極推動涉及民族方面立法工作。出臺指導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和修訂自治條例3部、單行條例16部。初步形成了以《憲法》為基礎,以《民族區域自治法》為核心,自治條例及各項單行條例、行政法規相配套的民族區域自治法律法規體系,為維護少數民族權益提供了法律保障。目前,吉林省延邊州已先後制定了43部單行條例和120多項具有法律效力的決議和決定,形成了比較完備又獨具特色的民族法規體系。

    民族團結進步離不開文化的精神紐帶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維繫各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

    近年來,吉林省一批少數民族藝術精品熠熠生輝。《千年阿裏郎》、《鐵血女真》等多個民族劇目獲全國或部級大獎;《媽媽的醬湯館》、《聖水湖畔》等反映吉林省少數民族群眾生活的電視劇受到觀眾喜愛。

    2月8日,大型滿族新城戲《洪皓》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受到觀眾歡迎。這部戲先後榮獲中國少數民族戲曲學會“金孔雀”獎、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戲劇匯演金獎,以及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6月17日,具有濃郁朝鮮族風情的《放歌長白山》在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上大放異彩,並獲得劇目金獎。《洪皓》、《放歌長白山》等優秀節目集中展示了吉林省少數民族的文化藝術成就。

    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吉林省設立了少數民族文化發展資金,對少數民族文化遺産進行保護、搶救。朝鮮族鞦韆和跳板、蒙古族馬頭琴音樂、滿族説部等38個項目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中國朝鮮族農樂舞”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蒙古族的馬頭琴藝術,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省裏先後投資200萬元,在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建設了馬頭琴基地。2008年7月,前郭縣組織2008名馬頭琴手進行了廣場齊奏,創下了吉尼斯紀錄,“中國馬頭琴之鄉”的稱號享譽全球。8月4日,圖們市694人同時表演長鼓舞,成功挑戰“最大規模長鼓舞表演”吉尼斯世界紀錄。

    細心的人會發現,今年,吉林省的中考招生政策與2011年相比有了些微調整,民族團結教育課程內容被納入思想品德和歷史合卷中,分值為6分。而民族散居地區少數民族考生,可報考當地高中階段各類學校,可用本民族文字答卷,並要求各地在錄取時適當予以照顧。

    除對少數民族考生給予政策照顧外,堅持把各種教育資源向民族地區傾斜,是吉林省著力推進民族教育一以貫之的政策。省民族教育專項經費按照不低於當年財政收入增長比例的標準逐年遞增。全省民族中小學目前的辦學條件均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有的學校達到全省一流水平。加快推進“三語”教學改革,民族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得到全面提高。民族地區小學和初中入學率、升學率、合格率均達到或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多年來,全省少數民族考生高考錄取比例,始終高於少數民族人口比例;少數民族每十萬人口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數,始終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像愛護眼睛和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深入持久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

    延邊州琿春市三家子滿族鄉的西崴子村是一個僅有1230人的小村莊,居住著漢、滿、朝鮮3個民族的人口。58歲的滿族村民關樹禮告訴記者:“村裏3個民族已經分不開了。”

    關樹禮以前不吃朝鮮族的辣白菜,如今,他已經離不開辣白菜了;以前村裏的朝鮮族也不包餃子,如今,漢族的餃子上到了朝鮮族家庭的餐桌。

    吉林省始終把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作為維護民族團結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大力宣傳新吉林、新發展、新變化、新風尚。

    一個時期以來,延邊地區群眾充分利用人緣、地緣和親緣的優勢,到韓國、日本等國勞務,他們離鄉不離心,把愛國熱情化為建設家鄉的實際行動,每年把10多億元勞務收入匯入家鄉進行創業,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延邊州每年組織開展的“紅七月·新延邊”、“紅邊疆·新農村”等系列弘揚家鄉風貌的宣傳教育活動,促進了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

    堅持“抓載體促活動”,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經常化、制度化,營造濃厚的民族團結氛圍。在社區開展的“民族團結鄰里節”、“好鄰居天天見”等聯誼活動,促進了各族群眾鄰里之間和睦和諧。在機關單位開展的“學民族語言、穿民族服裝”等活動,增進了各族群眾之間的團結和友愛。在學校開展的“朝漢手拉手、民族心連心”活動,延邊州有300多所學校、5萬多名青少年結成了友誼對子,營造了團結和諧的氛圍。在邊境地區開展的“愛民固邊”、“同心築堡壘”等聯誼共建活動,推進了軍警民共建、村企共建、社學共建,進一步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各中小學普遍開設了民族政策和民族團結課程。在大、中、小學校廣泛開展的以“講祖國悠久歷史、講祖國燦爛文化、講祖國壯麗山河、講各民族愛國光榮傳統”為內容的“四講”活動,也極大地激發了青少年的愛國熱情和民族團結意識。

    “吉林省民族團結的基礎是堅實的,民族關係是牢固的,民族領域是穩定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重點在進步,關鍵是發展。”省民委主任姜光子説。(記者 侯增文 孫春艷)

 
 
 相關鏈結
· “首屆民族醫藥區域合作論壇”在吉林長春市召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