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夜,-12℃!北風裹挾著冷空氣迎面吹來,似刀割。而萬千市民家中,溫暖依舊。
市民們或許不知道,這個週末,數萬供熱人員連夜調整運行工況,全城公共建築的暖氣關到最小,只為了確保居民住宅不降溫。
機關:穿羽絨服加班
西單北大街80號,是負責全城供熱的機關——市市政市容委辦公區。昨天10時,記者走進東配樓二層的辦公室,這裡沒比有陽光的露天地兒暖和多少。“今天我們的暖氣關到最小了,水溫只有5℃左右,只能保證暖氣管不會凍裂。”市市政市容委後勤負責人説。
由於這裡匯總著城市熱、氣、電、環衛等的運行狀況,週末需要有人值守。“在頂層的城市運行平臺開了兩台空調,稍微暖和些,加班的人都集中在這兒辦公。”記者看到,即使開了空調,所有的人也都穿著厚厚的羽絨服,還有人不斷停下筆,搓搓冰冷的雙手。
在朝陽區政府,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朝陽區政府辦公樓用的是中央空調,已經連續幾年冬天都是週末不送暖風了,“週末加班的工作人員都得穿羽絨服,有的還自備了暖水袋、熱寶等。”
在槐柏樹街、中環廣場等政府機關集中的地方,記者也看到了“為保障室溫,請走側門”的通告,而往日方便出入的自動門則關得嚴嚴實實。
超市:巧妙控溫少用熱
昨天上午,本市供熱節能檢查組來到了位於朝陽公園南側的京客隆甜水園店。“6.2℃。”連續測量了3次,城管執法人員計算出了測溫槍在一層測得的平均溫度。“一層有超市出入口,保溫不那麼好,肯定涼一些。”市供熱節能中心主任金光義告訴記者。
在三層,執法人員測得了18℃的“標準室溫”。金光義説,本市規定除賓館飯店外,其他公建冬季溫度不能超過20℃。京客隆工程負責人孫先生則告訴記者,店內的燈光、用電器等都會散熱,加上人流量大帶來的熱量,基本可以保證穿毛衣不冷。“區裏傳達,讓咱超市少用熱,多給居民,我們會盡最大努力。”説著,孫先生把手放在嘴邊,哈點熱乎氣。
寫字樓:熱水流量減9成
位於大望路東側的華貿中心,與本市四大熱電中心之一的華能電廠僅一墻之隔。可走進華貿中心三座寫字樓,記者並沒有感覺到暖意。
“對不起,今天是週末,我們這裡低溫運行。”華貿中心物業公司工程負責人王志宏説。華貿中心一層大堂裏有數名工作人員晝夜值班,但這裡在昨天臨近中午時的溫度只有17.6℃。
在位於地下一層的熱力站記者看到,兩根直徑足有35厘米的回水管閥門,高區只開了不到十分之一,低區開了也僅有五分之三。“關小回水管開度,就減少了熱水流入,更多的熱能就可以送到居民家中。”王志宏打開值班記錄表,與工作日34.2兆瓦的流量相比,昨天2.5兆瓦的流量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王志宏拿出了一份北京熱力集團遠程抄表流量圖,代表熱水流量的紅色曲線在每天8時前都保持在2兆瓦左右,8時後快速上升到30兆瓦以滿足辦公需求,而到中午後則逐漸回落,直至22時再次降至2兆瓦左右。
北京熱力集團技術設備部嚴波告訴記者,華貿中心不僅分時控溫,還根據建築特點,對陽光充足的東南側和光熱效應較差的西北側分區控溫。“結果是不僅樓內溫度均衡、舒適、沒燥感,還省錢!”
調度:居民供熱閥開至最大
在北京熱力集團熱網運行控制中心,記者看到密密麻麻的熱網模擬圖上,不斷有各種提示閃爍彈出。“我們在週五降溫前,就已經完成了全城公建用戶和居民用戶熱力站的調節,居民區熱力站的供熱閥門都是開到最大。”
北京熱力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降溫,北京熱力集團三座尖峰熱源廠開足了馬力,為市政熱網供熱的熱電廠也都調至了可能的最大負荷。“熱源基本到了極限,只能靠調整熱能分配保障居民室溫。”
和平裏、勁松、三里河、北三環……報表一份份送來,記者看到的是居民家中遠程測溫基本達標,溫度都保持在18℃到24℃之間。
下午,記者隨執法人員到東花市北裏一戶居民家中測溫,朝西的客廳室溫23℃。家中90歲的老奶奶穿著棉坎肩,和小輩們玩牌,樂得正歡。
入夜,寒風凜冽。
城南、城北、城東、城西,一座座鍋爐房內,供熱人員又將通宵堅守。與此同時,遍及城市各處的熱力交換站,技術人員正冒著寒風鑽進鑽出,讓每一瓦熱量都能為市民保暖……(記者 王東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