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這是國家電網公司迄今為止獲得的國家科技進步最高獎項,也是我國整個電工領域在國家科技獎上收穫的最高榮譽。
“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項目由國家電網公司劉振亞總經理提出並主持實施,來自國內科研、設計、製造、高校等方面近5萬人參與了項目的研發和建設,項目完成單位包括國家電網公司、中國西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特變電工瀋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等100余家單位。
特高壓交流輸電代表國際高壓輸電的最高水平。我國研發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既面臨高電壓、強電流的電磁與絕緣技術世界級挑戰,又面臨重污穢、高海拔的嚴酷自然環境影響,創新難度極大。
項目涉及180項關鍵課題攻關、9大類40余種關鍵設備研製,通過産、學、研、用協同攻關,在電壓控制、外絕緣配置、電磁環境控制、成套設備研製、系統集成、試驗能力6大方面實現了創新突破,掌握了特高壓交流輸電核心技術,研製成功了全套關鍵設備。
我國能源資源與需求呈逆向分佈,發展特高壓交流輸電可促進大煤電、大水電、大核電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約化開發,實現能源資源在全國範圍內的優化配置,是保障能源可靠供應、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途徑。
項目成果已實現工程應用,建成了1000千伏 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線路全長約640公里,投運4年以來一直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截至2011年12月31日,累計輸送電量277億千瓦時,擴建工程完工後,截至今年1月10日,累計輸送電量已達414.5億千瓦時,最大輸送功率達572萬千瓦,有效緩解了華中地區缺電局面。
項目推動了我國輸變電裝備製造業全面升級,提升了我國在國際電工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2009年以來,雖然遭逢國際金融危機,但特高壓主設備製造企業出口不降反升,500千伏以上産品的出口總額達100億元、年增長率超過40%,特高壓業績已成為國內企業打開國際市場的金色名片。
我國在國際電工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顯著提升。我國特高壓標準電壓已成為國際標準。國際電工委員會(IEC)認為中國的特高壓工程是 “電力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據悉,國家電網公司另有兩個項目獲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3年至今,國家電網公司已累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39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3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