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謝旭人: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 推進財政發展改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2月06日 15時46分   來源:財政部網站

謝旭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進財政發展改革

財政部部長 謝旭人

    一、2012年的財政工作和5年的基本總結

    2012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財政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紮實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著力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和諧,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各方面財政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一)促進經濟保持平穩增長

    加大結構性減稅力度。推進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改革,試點地區擴大到9個省(直轄市)和3個計劃單列市。提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徵點,對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並擴大政策覆蓋範圍。擴大物流企業營業稅差額納稅試點範圍,對物流企業自有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減半徵收城鎮土地使用稅。對蔬菜和部分鮮活肉蛋産品批發、零售免徵增值稅。降低部分進口商品關稅,促進增加能源資源産品、先進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清理取消了253項涉企收費項目。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強化中小企業融資性擔保體系建設,改善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融資環境。完善相關財稅政策措施,增加財政補助規模,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居民消費。加大中央基建投資力度,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出口退稅進度,穩定出口退稅政策,支持勞動密集型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産品出口。這些措施減輕了企業和居民負擔、擴大了國內需求、促進了出口穩定增長,對遏制經濟增速下滑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

    加快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加大對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開發的支持力度,大幅提高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及科研機構的基本運行保障水平。啟動實施科技惠民計劃,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重點節能工程建設,擴大了節能産品惠民工程實施範圍。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範圍覆蓋到國家確定的牧區半牧區縣。支持實施天然林保護等林業重點工程。積極發揮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促進低碳發展的作用。支持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推進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落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財稅政策,增加對地方均衡性轉移支付規模,提高了財力薄弱地區落實各項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

    (三)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有力

    推進農田水利建設,在東北四省區啟動實施了“節水增糧行動”。支持完成5400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2.7萬公里中小河流河段治理任務。支持推廣應用旱作農業技術、耕地保護技術。深入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加快中低産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步伐。完善産糧(油)大縣獎勵政策,獎勵水平進一步提高。增加對種糧農民的補貼,拓寬政策覆蓋範圍。穩步提高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和玉米、大豆、油菜籽臨時收儲價格,加強糧油市場調控。推動財政支農項目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對接。加大涉農資金整合統籌力度,資金使用效益繼續提高。實施農村金融獎補政策,擴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範圍並提高了補貼比例。完善財政綜合扶貧政策體系,提高農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深入推進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全面完成農村義務教育化債,開展了清理化解鄉村墊交稅費等公益性債務試點。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順利啟動,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試點穩步開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進展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4%。學前教育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擴大到所有農村學生。健全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制度,啟動提升高校創新能力“2011計劃”。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資助政策體系。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加快以縣級醫院為重點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長效補償機制基本建立,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健全。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增至月人均1700元左右。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健全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城鎮新增就業大幅增加。大幅增加財政投入,實施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制定實施了支持文化改革發展的財稅政策措施,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保障博物館、圖書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推動文化産業佈局和結構調整,強化國有文化資産監督管理。

    (五)財稅體制改革繼續深化

    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制定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辦法,全面建立了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繼續擴大、收益收取比例提高。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試編範圍覆蓋到社會保險法規定的各項基金。部門預算制度改革覆蓋到縣級,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覆蓋到縣以上各級預算單位及有條件的鄉級預算單位,公務卡制度改革覆蓋到各級政府及所屬預算單位,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機制初步建立。進一步深化政府採購制度改革,規範政府採購預算編制。積極開展權責發生制政府財務報告試編工作,健全預算會計制度體系。擴大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改革試點,完善增值稅制度。個人住房房産稅改革試點運行平穩。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穩步推進。清理整合了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

    (六)財政管理進一步加強

    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將績效觀念和績效要求貫穿于財政工作的方方面面,進一步提升財政管理水平。預算法修訂工作取得進展。頒布實施了車船稅法、彩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細化預算編制,預算年初到位率繼續提高。狠抓預算支出執行管理,2012年12月份全國公共財政支出佔全年支出的比重繼續下降。擴大基本支出定員定額試點,制定了總預算會計管理基礎工作規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範,出臺涵蓋資産配置、使用、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發揮縣鄉財政就地就近實施監管的優勢,保障了各項民生政策的有效落實。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規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妥善處理存量債務,落實償債責任。繼續推進中央部門預決算、“三公經費”、行政經費以及地方財政預決算公開工作。金財工程應用支撐平臺實現了省市縣三級貫通,基於平臺的業務應用不斷深化。積極開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政府公共投資預算執行情況等重大檢查,保障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有效落實。認真組織開展開發區財稅政策執行情況、地方政府性債務、中央行政事業單位預算資産財務管理情況等專項檢查,重點加強對教育、“三農”、社保等民生資金的檢查和調研。全面清理整頓地方財政專戶,強化對會計、金融的監督檢查,整頓和規範財經秩序。全面推開對中央基層預算單位的綜合財政監管,財政專職監督機構和專員辦就地監管作用進一步顯現。

    (七)財經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

    成功舉行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經濟對話、中美城市經濟合作和投資會議、第七次中歐財金對話、第四次中日和中俄財長對話等雙邊財經交流與合作活動,深化了我國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政策協調和互利務實合作。積極參與二十國集團和金磚國家機制下的宏觀經濟政策協調與合作、亞太經合組織財金合作、亞歐財金合作、東盟與中日韓財金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等多邊財經交流與合作,維護我國和發展中國家整體利益。加強與外國政府有關機構、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和知識合作。紮實開展金融穩定理事會各層面的工作,推動國際金融監管改革。各項多雙邊和區域關稅談判穩步推進。政府採購協議談判進展順利。會計、審計準則建設與國際趨同取得新進展,國際會計監管合作進一步加強。

    創先爭優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全面開展“財政精神”提煉活動。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深入開展反腐倡廉宣傳教育,穩步開展對專員辦和部屬事業單位的巡視工作,黨員幹部廉潔自律意識進一步提高。其他財政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回顧過去的五年,財政發展改革取得了很大進展,公共財政體系不斷健全。一是國家財力進一步增強,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財政宏觀調控作用有效發揮。根據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適時將穩健的財政政策轉為積極的財政政策,並與貨幣政策等協調配合,財政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不斷提高,完善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宏觀調控體系,不僅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促進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也為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財政保障和改善民生成效明顯。持續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財政民生保障機制進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顯提高。財政用於“三農”的投入逐年增加,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得到較好落實。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4%,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框架不斷完善。全民醫保基本實現,城鄉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醫療保障水平顯著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推進,供給量明顯增加。文化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加快發展。四是財稅制度進一步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比較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全面建立。政府預算體系框架基本形成,預算外資金全部取消。增值稅轉型改革全面實施,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運行平穩並不斷推進,消費稅制度逐步完善,成品油稅費改革順利實施,個人所得稅制度不斷健全,內外資企業稅收制度實現統一,房産稅、資源稅改革穩步推進。進一步規範了國家與企業和個人、中央與地方以及部門之間的分配關係。五是財政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深入推進,財政管理更加規範,財政監督更加強化,管理績效進一步提升。踐行“為國理財、為民服務”財政工作宗旨,財政幹部隊伍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斷提高,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能力進一步增強,較好保障了財政職能作用的發揮。六是國際財經話語權和影響力逐步提升。著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服務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整體外交戰略,務實開展全方位的對外財經交流與合作,我國在國際財經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增強,較好維護了我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回顧近些年的財政工作,我們進一步積累和豐富了新時期推進財政發展改革的有益經驗。一是堅持服務大局、推動科學發展。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理念,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在注重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的同時,努力發揮財政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優化經濟結構和調節收入分配的職能作用,以及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財力保障和政策支持作用,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二是堅持以人為本、保障改善民生。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和公共財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理念,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財政發展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自覺處理好促進經濟發展和調節收入分配等各種關係,加大財政再分配調節力度,支出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傾斜,向社會事業發展薄弱環節傾斜,向困難地區、基層和群眾傾斜,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三是堅持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牢固樹立“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的理念,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財政發展改革各個環節,敢於善於用改革的辦法去解決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著力深化財稅改革,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體制,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四是堅持強化管理、提高財政績效。牢固樹立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理念,一手抓建章立制,一手抓管理執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紮實推進管理基礎工作和基層建設,嚴格財政資金監管,強化財政監督,有序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切實增強執行力,不斷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五是堅持建設隊伍、提升幹部素質。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和隊伍建設是基礎建設的理念,按照業務工作和幹部隊伍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要求,切實提高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能力水平,為推動財政發展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組織保障。

    二、2013年財政工作總體要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為黨和國家事業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財政是黨和政府履行職能的物質基礎、體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監管手段。黨的十八大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都與財政工作密切相關,對更好發揮財稅政策作用、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增強財政保障能力、加強財政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並明確提出要加快改革財稅體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完善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的公共財政體系,構建地方稅體系,形成有利於結構優化、社會公平的稅收制度。建立公共資源出讓收益合理共享機制。

    (一)當前的經濟財政形勢

    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社會發展具備很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極大地鼓舞和堅定了全黨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決心,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過去10年,我國社會生産力、人民生活水平、綜合國力都邁上了一個大臺階,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不斷完善,為我們更好地把握戰略機遇、應對各種挑戰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新的科技革命正在醞釀突破,世界經濟增長格局持續調整,有利於我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國內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將為擴大內需、發展實體經濟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加快科技創新、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將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堅持不懈地深化改革開放,將有力激發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這些都將為明年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仍然較多,各種挑戰不能低估。從外部環境看,全球仍處於應對金融危機的狀態之中,真正走出危機仍需時日,世界經濟增長低迷狀態還將延續,這些將通過多種途徑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從國內挑戰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産能相對過剩的矛盾有所加劇,企業生産經營成本上升和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並存,消化過剩産能和穩定就業之間存在兩難選擇,等等。

    從財政看,收支矛盾將十分突出。收入方面,國際經濟形勢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國內經濟運行還面臨不少困難,企業利潤下降,結合稅制改革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都將減少一些收入。財政收入增長將會較低。支出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尤其是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農業水利等支出需求較大,穩定經濟增長和調整經濟結構、深化改革等都需要增加財政投入,財政支出壓力較大。

    綜合分析,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空間和潛力很大。同時,國際經濟低迷和國內面臨困難相互疊加,短期因素和長期問題相互影響,週期性波動和結構性矛盾相互交織,對宏觀調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著力提高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紮實做好各方面工作。

    (二)財政工作指導思想和政策要點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根據黨的十八大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總體部署,2013年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深化財稅制度改革,推動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調整,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厲行節約,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堅持統籌兼顧原則,加強財政科學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貫徹落實上述指導思想,2013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結合稅制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擴大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地區和行業範圍,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和産業結構升級,支持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健康發展。清理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費項目,降低偏高的收費標準,減輕企業負擔。要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突出重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大對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文化等的支持力度。增加農業水利的投入。促進貧困地區、民族地區等發展,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城鎮化建設。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格控制行政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要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保障科技重大專項順利實施,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等,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支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推進節能減排,加快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支持實施重點生態保護工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和林業補貼政策。要加強財政科學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推進財政績效管理,強化財政監督制衡,提高預算公開性和透明度。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防範財政金融風險。

    三、2013年財政工作主要任務

    (一)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結合稅制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加快推進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工作,適時擴大試點地區和行業範圍。落實好支持小微型企業發展的各項財稅政策。完善穩定出口政策,降低能源、資源、原材料等産品的進口關稅,對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實施較低的進口暫定關稅。落實好其他各項稅費減免政策,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推動經濟結構調整。

    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完善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加大節能産品惠民工程實施力度,擴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應用推廣規模,支持文化、體育、健身等消費,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養老、康復等服務機構,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大力支持商貿流通體系建設,改善居民消費環境。積極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保持合理的中央基建投資規模,調整優化投資結構,主要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水利、城市管網等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民生工程、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等領域。落實好鼓勵引導民間投資的財稅優惠政策。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保障科技重大專項順利實施,大力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研究。發揮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的作用,擴大科技惠民計劃試點範圍,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支撐産業發展。推進區域科技創新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深化科技經費管理改革,加強對科研項目經費管理使用的監督和綜合績效評價,促進科技資源合理規劃佈局和共建共享共用。

    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推進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啟動先進環保産品、環境服務業推廣工作。完善以獎代補機制,推動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加大節能産品惠民工程實施力度,推廣風機、水泵等4類工業節能産品。擴大園區循環化改造等試點範圍,促進循環經濟規模化、産業化發展。支持新能源汽車科技研發和産業化發展,加快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推動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污水管網建設及設施運行,支持開展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示範。啟動新一輪農村環境集中連片整治。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適當提高部分項目補助標準。繼續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並提高補償標準。加大對自然保護區、濕地及良好湖泊的保護補助力度。擴大國有林場改革試點範圍。健全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支持草原生態保護後續産業發展。加強碳關稅政策研究,發揮好清潔基金創新資金機製作用。

    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落實好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減輕中小企業負擔。整合現有各項專項資金,擴大資金規模,並向小微企業和中西部地區適當傾斜。擴大面向中小企業的融資性擔保業務規模並降低收費標準,開展政府採購信用擔保試點,促進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圍繞提質增效加快改造傳統製造業,促進産能過剩行業兼併重組。完善支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財稅政策體系。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

    增強區域發展的協調性。支持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各地區發揮比較優勢。加快培育各具優勢的城市群,增強小城鎮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繼續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增加對地方均衡性轉移支付規模,提高財力薄弱地區落實各項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

    (二)完善強農惠農富農財稅政策,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提高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水平,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健全糧食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實施産糧(油)大縣獎勵政策。增加農業綜合開發投入,以糧食主産區和産糧大縣為重點,繼續加強中低産田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實施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創新完善扶持政策,大力支持農業合作化、産業化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支持實施種業等重大農業科技工程和推廣防災減災穩産增産關鍵技術,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努力提高主要農産品單産水平。加大畜牧業發展扶持力度,推進全國“菜籃子”産品生産基地能力建設。推動農業生産經營組織創新和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支農項目對接。深入推進涉農資金整合統籌,推動省及省以下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增加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品種,落實和完善農村金融獎補政策。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完善糧食風險基金政策,規範資金使用範圍。穩定農作物良種補貼政策。增加農機購置補貼規模,穩步推進農機報廢更新試點。健全農資綜合補貼政策,落實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積極推進種糧大戶補貼試點,逐步擴大補貼試點範圍。健全主要農産品補貼和收儲制度,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對貧困地區的一般性轉移支付以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規模,支持培育特色優勢産業,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深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紮實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加強對已建成項目的後續管護。清理化解鄉村墊交稅費債務,開展清理化解其他公益性鄉村債務試點,啟動普通高中債務化解試點。擴大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範圍。推進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試點。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制度。

    (三)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動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嚴格落實財政教育經費法定增長要求,重點加強教育經費使用管理。支持農村學前教育加快發展。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著力提升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水平。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支持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推進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繼續完善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制度和中央財政支持高校發展政策體系,支持“985工程”、“2011計劃”等重大項目實施。全面落實國家資助經濟困難學生政策,促進教育公平。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支持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推動各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相互銜接。鞏固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重點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健全鼓勵社會力量辦醫的政策措施。適當提高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擴大免費服務範圍。推動實施重大疾病防控等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擴大城鄉醫療救助範圍,尤其是對特殊困難人員的醫療救助。推進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強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鞏固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成果,研究建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制定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轉移接續辦法。穩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適當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適時調整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繼續做好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工作,開展特困移民解困試點。深入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做好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産相關工作。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落實和完善扶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財稅政策,加強農民工和轉崗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繼續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

    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中央財政將繼續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增加相關基礎設施配套投入。地方各級財政也要落實資金來源渠道,特別是要按規定將土地出讓收益和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實施相關稅費減免優惠政策,切實降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成本。通過投資補助、貸款貼息、資本金注入等支持方式,引導銀行貸款、社會資金參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要按照工程進度及時撥付資金,保障預算執行進度。加強資金管理,確保資金專款專用。著力支持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加快推進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紮實推進遊牧民定居工程。

    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繼續支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紀念館、圖書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積極推動公共文化資源整合和共建共享。支持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繼續加強紅色文化資源、文物保護重點工程、水下文化遺産和大遺址文物保護。研究設立國家藝術基金,支持文化藝術創作和優秀文化産品生産。鼓勵文化産品和服務出口,增強重點媒體國際傳播能力。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培育骨幹文化企業。推動文化科技創新和文化傳播體系建設。加強國有文化資産監督管理,探索建立現代企業出資人制度與主管主辦制度有機銜接的工作機制。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鞏固政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成果。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促進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同時,完善災前防禦與應急救災相結合的財稅政策,大力支持玉樹、舟曲完成災後恢復重建。

    (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財經對外交流合作

    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優化轉移支付結構,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清理歸併部分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加快形成統一規範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繼續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均衡省以下財力分配。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進一步增強縣級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

    完善預算管理制度。健全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制度,建立並強化預算監督制衡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規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強政府性基金支出項目庫建設,提高基金預算年初到位率。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2013年將首次向全國人大報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要以此為契機推進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完善預算公開機制,規範預決算公開內容和程序。積極推行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深化國庫集中收付和公務卡制度改革,完善國庫集中收付運行機制。深入推進政府會計改革,加快建立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

    推進稅收制度改革。擴大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地區和行業範圍,抓緊研究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在全國試點的方案。推進資源稅改革,擴大資源稅從價計徵範圍。

    深化財經對外交流合作。開展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經濟對話,深化兩國全面經濟合作。發揮對歐財經交流與合作平臺作用,推動中歐、中英、中德、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發展。加強與主要新興經濟體政策協調,紮實推進金磚國家在財金領域的務實合作。積極參加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推動國際經濟體系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積極參與東亞財金合作、亞太經合組織財金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以及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等機制,努力為我國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深化與國際金融組織的全方位合作,建立新型的合作關係。積極穩妥開展關稅談判和政府採購協議談判。深入參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審計準則的制定。做好金融穩定理事會各層面工作。積極參與氣候變化融資國際談判和氣候變化資金機制建設。

    (五)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高財政管理績效

    完善財政法律制度體系。繼續做好修訂預算法及其實施條例、註冊會計師法工作。積極推進環境保護稅法、資産評估法、政府採購法實施條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立法工作。開展財政立法後評估,進一步提升財政法律制度建設和運行質量。穩步推進財政規範性文件制定管理。繼續加強財政執法監督,深化財政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做好行政復議工作。加強財政“六五”普法中期督導。改善財政涉外法律服務,規範財政涉外法律管理。

    提高預算管理水平。上級財政要進一步提高轉移支付預算指標提前下達的規模和比例,地方各級財政要完整編報上級財政的各項補助收入。加強基本支出管理,推動項目滾動預算編制。逐步開展對重大項目的預算評審。強化預算支出執行管理,儘早將預算安排的財政資金落實到具體項目和單位,加快本級各部門、各單位預算批復進度和轉移支付資金下達進度,提高預算支出的及時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加快結轉項目執行,及時清理並按規定使用項目結余資金。完善國庫單一賬戶體系,規範財政專戶管理,推進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機制建設。健全中央單位批量集中採購制度並逐步推開。建立完善預算執行預警機制,在中央部門積極開展全年用款計劃編報工作。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擴大績效目標覆蓋範圍,提高績效監控的針對性,開展重點績效評價,拓展評價結果應用,推進績效信息公開。做好企業使用財政性資金績效評價工作。

    強化“兩基”建設。完善基本支出標準體系,加快推進項目支出定額標準建設。健全政府收支分類科目體系。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産配置預算管理,從嚴控制新增資産數量和經費,強化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産使用狀況的考核。修訂企業會計準則,全面推行企業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實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範,加強企業內部控制規範體系建設。修訂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建立完善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全面推進事業單位會計改革,推動建立社會保險基金會計體系。抓好審計準則的實施,建立健全相關改革領域的配套審計指引制度。強化鄉鎮財政監管職責,對本級和上級財政安排的資金以及其他部門、其他渠道下達的財政性資金實行全面監管。

    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深化國債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國債市場運行效率。強化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堅決制止一些地方政府及所屬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融資平臺公司違法違規融資或擔保承諾行為。完善統計報告制度,儘快建立債權債務人對賬機制,及時全面掌握以企業為平臺舉借的政府性債務情況。抓緊建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管理和風險預警機制,將地方政府債務收支納入預算管理,逐步形成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切實防範財政金融風險。積極利用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加強國際金融組織貸贈款項目管理,將國際金融組織贈款納入預算管理。強化主權外債項目和地方政府外債風險管理。

    推進財政管理信息化建設。深化財政轉移支付項目綜合管理系統應用,完善財政收支統計分析系統,建設地方預算執行數據中心,拓寬平臺應用範圍,著力實現平臺由推廣實施向深化應用轉變。做好預算管理、國庫集中收付等現有業務系統的升級優化與應用工作。加快專員辦信息化建設,積極推動專員辦與部內業務司(局)、地方財政等業務信息系統對接。健全網絡基礎設施,強化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狠抓增收節支。在落實好結構性減稅政策的基礎上,依法加強收入徵管、應收盡收,堅決防止收取“過頭稅”、“過頭費”。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嚴肅財經紀律,切實厲行節約。加強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嚴格控制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深入推進會議費、差旅費管理和公務接待制度改革,加強車輛編制管理,嚴格按標準配備車輛。繼續嚴格控制修建裝修辦公樓等樓堂館所。進一步清理規範慶典、研討會、論壇等活動。

    嚴格財政監督。建立健全保障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重大財稅政策特別是民生政策有效落實的監督檢查機制。進一步加大預算監督力度,加強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決算的日常監督,逐步建立預算監督信息共享和情況反饋機制。加強對廉政風險點及其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的檢查,建立健全各級財政部門內部控制機制。強化財政監督檢查成果利用,完善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財政運行機制。推進對金融機構、中央企業總部的上下聯動檢查和財政金融民生政策的專項檢查。加大對涉及國計民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會計監督檢查,進一步加強會計監管國際合作。

    (六)加強財政幹部隊伍建設,大力改進工作作風

    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繼續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領導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堅持民主集中制,進一步健全決策程序,提高科學決策水平,發揮好領導班子的集體作用。強化能力建設,完善幹部教育培訓的考核管理機制,推進學習型機關建設,努力提高幹部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健全幹部選拔任用制度和業績考核評價體系,體現符合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用人導向。加強作風建設。根據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八項規定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抓好貫徹落實。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加強和改進調查研究,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加強“財政精神”提煉活動成果宣傳,用財政系統優良傳統教育引導激勵廣大財政幹部。大力弘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優良作風,力戒奢靡之風,堅決反對大手大腳花錢和鋪張浪費。要求真務實,真抓實幹,進一步改進文風會風和作風,不搞形式主義,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實績。按照《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要求,深入推進財政反腐倡廉建設,落實廉政風險防控措施,加強檢查考核工作,嚴肅懲治違紀違法行為,充分發揮查辦案件治本功能。改進和創新巡視方式方法,進一步提高巡視工作水平。

 
 
 相關鏈結
· 財政部召開幹部職工大會 謝旭人進行總結和回顧
·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赴河北與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座談
· 張慶黎張慶偉會見謝旭人一行就關心問題進行交流
· 謝旭人在津考察調研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等工作
· 李鴻忠王國生會見謝旭人 希望加大對湖北支持力度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