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海洋局局長劉賜貴:守護藍色家園 共建美麗中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03日 12時23分   來源:海洋局網站

    2013年6月出版的《求是》(期號:2013/11)刊登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劉賜貴的署名文章《守護藍色家園 共建美麗中國》,全文如下: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要求我們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海洋生態文明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海洋生態健康,守護藍色家園,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崇高使命。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宗旨,包含物質生産、社會制度、思想觀念三個層面。

    一、維護海洋自然再生産,促進海洋經濟綠色發展

    維護自然再生産能力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海洋是由無數個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生態子系統構成的有機整體,具有提供食物原料、調節氣候、降解廢棄物、控制生物、促進物質循環、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功能。要維護海洋自然再生産能力,必須保持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我國近岸海域主要包括濱海鹽沼、河口、珊瑚礁、紅樹林、海草床、海島等生態系統。受陸源污染物長期大量排放及不當開發活動的影響,我國近岸生態系統受損嚴重,80%生態系統處於亞健康或不健康狀態,河口污染嚴重;濱海濕地累計消失57%,紅樹林面積喪失73%,珊瑚礁面積減少80%,自然岸線保有率不足40%,許多重要海洋經濟生物的産卵場、撫育場、索餌場、洄遊通道等被破壞甚至消亡,漁業資源衰退嚴重。近岸海域生物多樣性呈整體下降趨勢,生態系統結構失衡,主要服務功能衰退。赤潮、綠潮、溢油、危險化學品泄漏等環境突發事件頻發,加劇海洋生態惡化趨勢。大量污染物長期排海造成河口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喪失嚴重,每年由主要入海河流涌入海洋的污染物達千余萬噸。主要河口區水體富營養化的累積效應,使污染海域水體溶解氧降低,海洋生物生存受到威脅,長江口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年度報告列為極難恢復的永久性“近岸死區”,珠江口、浙江近岸海域也列為季節性“近岸死區”。受沿岸地下水過度開採和海平面上升的共同作用,近一半的沿海省份相繼出現海岸侵蝕現象,最大入侵距離達30公里。

    修復我國近岸受損生態系統是當務之急,須標本兼治。一是實施海岸帶、重點海域及典型生態系統的專項整治,擴大海洋自然保護區面積,建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等措施,加快受損生態系統功能的恢復和保護。二是構築海洋生態安全屏障,儘快建立和實施重點海域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有效控制陸源污染物排海總量,建立陸海統籌、河海統籌協調機制,將控制指標落到實處。防控海上溢油等突發事件和赤潮等生態災害,對重點河口、海區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建立生態紅線制度。針對跨境污染事件,如對日本福島核事故造成的污染影響要堅持監測,完善生態環境災害的應急響應機制,加強信息交流,開展相關國際合作。

    要努力形成節約集約的空間開發格局,走綠色發展道路。依據沿海地區海域和陸域資源稟賦、環境容量和生態承載能力,科學規劃産業佈局,優化産業結構。大力發展海洋生物資源利用、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節能環保、海洋能開發等海洋新興産業,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和促進濱海旅遊業,促進海洋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産業結構升級。

    二、構建系統完備、科學有效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

    黨的十八大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我們要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堅持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堅持和完善現有制度,及時制定新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是從政治、經濟、法律、教育等方面規範和約束人們的行為,協調和解決生態保護中人與人的關係。目前,我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海洋環境保護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島保護法》和與之相配套的實施條例和標準等;已確立的有關主要制度有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制度、海洋功能區劃制度、海域有償使用制度、重點海域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海洋工程與海岸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等。

    建立系統完備、科學有效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一是有效實施已有規劃和制度。在《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十二五”實施規劃》、《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等規劃中,優先實施海洋生態保護和建設的重點項目。在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海洋功能區劃、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將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落到沿海地方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的目標和指標體系,使之得到有序開展。二是修改、補充和完善現有法律法規體系。目前,我國正在對《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進行修改,考慮增加海洋工程、海岸工程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增加海洋石油勘探油污染損害的生態賠償條款,實施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等。三是出臺海洋生態文明新制度,構建海洋生態評價體系,確立海洋生態功能區劃,嚴格海洋環境準入,建立實施海洋工程區域限批制度。四是重視發揮沿海省市地方政府的作用,完善地方法律法規,支持地方海洋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部門聯動實施重點海域排污總量控制制度示範,建立污染物陸海一體核查體系,落實海洋環境保護責任。努力形成中央和地方、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管理機制緊密結合的制度體系,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保障。

    三、增強全民海洋生態保護意識

    生態文明是不同於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的新文明形態,不僅包括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變化,還包含思維方式及價值體系的深刻變革。在思維方式上,要摒棄為了工業發展忽略海洋生態問題的思維方式,在發展的同時要考慮到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在價值觀念上,要破除把經濟價值淩駕於社會價值與生態價值之上的工業文明理念,形成愛海、護海的生態文明理念。還要通過各種途徑,增強全民海洋生態保護意識。一是加強海洋科普與海洋文化傳播,全力提升全民族的海洋意識,宣傳海洋綠色發展理念,提升社會各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二是在決策層面,學習和領會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和歷史觀,注意理論聯絡實際,以海洋生態文明的實踐創新推動理論創新,提高理論水平和決策能力。三是結合《全國海洋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將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沿海地區的文化建設,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相關鏈結
· 海洋局局長劉賜貴拜會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劉健
· 劉賜貴就推動中巴兩國海洋科技合作提出五點建議
· 劉賜貴指出:發展海洋經濟要處理好三方面關係
· 劉賜貴:加強海洋人才培養 提升海洋人才素質
· 劉賜貴出席海洋工程諮詢協會理事會一屆四次會議
· 海洋局局長劉賜貴率團訪問南非水資源與環境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