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運的腳步越來越近。遼寧全運會各舉辦城市正在動真招、使實勁,控制市政施工揚塵、建築施工揚塵、燃煤煙塵、機動車尾氣等主要污染源,以確保全運會期間空氣質量良好,讓運動員和來賓都能暢快“深呼吸”。
一個“深呼吸”來之不易。 2008年奧運會,北京為了實現藍天達標的承諾,累計投入1200億元治理空氣污染。在奧運會舉辦的16天內,北京市共有10個一級天,刷新了10年來的最高水平。北京奧運會的實踐告訴我們,要讓全運“深呼吸”,我們是能夠做得到的。
讓遠道而來的客人呼吸到新鮮空氣是基本的“待客之道”,這需要政府部門“説到做到”,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們説的是“空氣”,其實背後是社會環境治理的綜合呈現。遼寧是北方採暖城市,冬天面臨的採暖與空氣質量的取捨壓力巨大。過度依賴煤炭的能源結構、激增的城市人口和汽車數量,以及加工工廠污染的擴散效應,大氣污染物的排放伴隨著GDP的增加而增長。因而,絕非某一項努力就可以換來新鮮空氣,艱巨的、需要真正努力的、需要長期努力的各種因素的總和才能換來好空氣。
轉變發展方式是贏得未來的關鍵。變化,不只因為對污染的痛切感受,也有資源、能源等方面的倒逼壓力。一齣門呼吸到的不是很清新的空氣,這樣的發展,無論對現在還是未來,都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儘管經濟增長的壓力很大,但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仍是遼寧的共識。
天藍藍、水清清,空氣清新、陽光明媚,這是全運會舉辦成功的重要一環。應該説,對於環境保護,今日遼寧之所缺並非共識,而是對共識的堅持與落實。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全社會,確保全運會後每天仍可“深呼吸”,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生態環境的改善和恢復,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
我們説,好空氣不僅僅應在全運會期間才有,盛會結束後我們也應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以赴,持續提升環境空氣質量。讓老百姓能夠長久地生活在舒適環境裏,比辦好全運會更為重要。空氣屬於公共資源,公眾只有愛惜它的責任,而沒有污染它的權力。空氣是動態發展的,需要不斷治理、不斷保潔,否則就難以持久“保鮮”。我們也希望,全運會後遼寧的環保措施會更嚴格,空氣質量不僅不會反彈,還將逐漸提升。從政府到社會,從單位到個人,大家都捫心自問:要想有個好空氣,咱該做點啥。
建設富庶文明幸福新遼寧,青山、碧水、藍天是必須有的襯景。抬頭即見藍天,提鼻暢快呼吸,這一綠色夢想當在不遠處。(萬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