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貴州省全力探索“貴州特色”扶貧開發新道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2月07日 09時37分   來源:貴州日報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同步小康難度最大的貴州,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熱潮中再次起程,決心以更有力的改革舉措突破扶貧開發體制機制障礙,以更堅定的創新步伐推進貧困地區加快發展,以更堅定的信念打贏扶貧開發“第一民生工程”攻堅戰役。

    貧困和落後是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根本任務。這是省委、省政府對現階段省情實際的準確研判。省委、省政府將扶貧開發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要紅利,強化頂層設計,切實改進扶貧考核辦法,改進資金分配使用方式,改進扶貧項目實施方式,按照“扶産業、強基礎、提素質、優保障、抓環保、促開放”的總體框架,不斷爭取國家政策支持,不斷增加民生財政投入,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特色産業培育,闖出了一條具有貴州特色的扶貧開發之路。2011年至今,全省減少貧困人口436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3.4%下降到22.2%。

    來自基層、源於實踐的改革創新探索層出不窮,不斷為貴州扶貧開發創造新路徑。印江自治縣以縣為單位整合資金,實行扶貧開發整鄉推進、連片開發,並擴展為“整縣推進”,率先探索出一條貧困人口整體脫貧新路。威寧自治縣從培育産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協調發展、解決民生問題、生態環境保護等幾方面綜合施策,成功闖出一條喀斯特地區扶貧開發綜合治理的新路。“畢節試驗”、“晴隆模式”、“長順做法”、“迤那路子”等各具特色的扶貧開發模式不斷涌現,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參照範本。

    依靠不斷改革創新,貴州省扶貧開發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任務仍然十分艱巨。有關部門測算,按照國家2300元的扶貧標準,截至2012年底,貴州省還有農村貧困人口923萬人,約佔全省農村戶籍人口的三分之一。而這些貧困人口95%集中在深山區、石山區和革命老區等連片特困地區,其中75%處於深度貧困中。

    省委、省政府深刻認識到,要打贏扶貧攻堅這場硬仗,必須繼續以改革突破體制機制障礙,以創新提速貧困地區發展。省扶貧辦主任葉韜説,下一步,貴州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尋求新突破:扶貧項目如何更精確地瞄準貧困群眾,如何將貧困地區幹部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扶貧開發上來,如何加強扶貧資金監管,如何真正建立扶貧項目與貧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

    力求更精準。瞄準最貧困的鄉村、最困難的群體、最可發展的事,採取更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因勢利導,確保貧困群眾主動參與。改“漫灌”為“滴灌”,切實做到結對幫扶幹部到戶到人、産業發展扶持到戶到人、教育培訓安排到戶到人、農村危房改造到戶到人、扶貧生態移民到戶到人,實現對貧困戶的精準扶持。

    力求更專注。改進貧困縣考核機制,把扶貧開發工作實績作為評價貧困縣領導幹部的主要內容,把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改善貧困地區生産生活條件和減少貧困人口數量作為主要指標,實現由主要考核地區生産總值向主要考核扶貧開發工作成效的定位轉變。 

    力求更高效。改革財政扶貧資金分配機制,著力解決由於財政扶貧資金逐級分配下達,部分地方把主要精力放在爭取資金上,而對資金如何合理使用重視不夠的問題。扶貧項目的審批權原則上下放到縣,實行目標、任務、資金和權責“四到縣”制度,簡化扶貧項目審批、報賬程序,加大扶貧項目、資金監管力度。

    力求更貼近貧困群眾。推行“政銀企農”合作模式,由政府主導産業、企業(扶貧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申報貸款、扶貧金融評估、多形式聯合擔保、項目市場運作、扶貧貼息支持、企業承貸承還;積極探索農戶使用房産、林權、土地經營權等作抵押貸款的有效方式;對農戶實行“直補到戶、合作自願、入股分紅、退股還本”等“造血式”扶持模式;大膽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能人大戶在扶貧開發中與貧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讓更多貧困農戶受益。

 
 
 相關鏈結
· 貴州擴大投資項目建設拉動經濟增長作用日益增強
· 陳敏爾:進一步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安全生産工作
· 趙克志:為科學發展推動跨越同步小康營造良好環境
· 貴州:“危改新房”托起了農民的“安居夢”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