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中國經濟普查年。 這一年,59歲的江西省經普辦主任黃奕禎在和“天價”電子地圖較量中化險為夷,三經普成了他職業生涯的一座豐碑;這一年,年輕的北京普查員劉健哲在入戶登記時受了很多委屈,是一位樸實的國企統計員無聲地融化了他心中的堅冰,三經普成了他夢開始的地方。
這一年,國家統計局匯聚民智,精心部署三經普籌備工作,並派出了陣容強大的督導組前往各地檢查指導;這一年,貴州、福建、江蘇……局長馬建堂親自出馬,為掌握第一手材料一路風塵;這一年,湖北、陜西、四川、廣東、山西、內蒙古、重慶、山東、浙江……副局長張為民、徐一帆、謝鴻光、許憲春、李強和總工程師鄭京平一程又一程,馬不停蹄。
全國300萬普查大軍運用信息化裝備,嚴陣以待,他們擔負起三經普這項光榮神聖、複雜艱巨的重大歷史使命。
一場規模浩大、影響深遠的重大社會調查活動,踏著中國統計改革的浪潮而來。我國統計史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程度最高的一次普查,必將令世界矚目。
創新普查方式為高質量數據護航
毋庸置疑,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是一次廣泛的社會調查活動。做好新形勢下的經濟普查,摸清國家經濟底數,對於黨中央、國務院科學制定政策、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以及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2012年11月,北京月壇南街的金帝雅賓館入住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國家統計局抽調普查中心、設計管理司、能源司、投資司等部門的十幾名人員。他們一改以往普查傳統的局內各部門“離散型”的辦公方式,組成了三經普“實體型”集中辦公機構。用集中辦公牽頭人徐榮華的話説,就是“專門的人員在專門的辦公地點執行專門的任務”。
“這是一次不同以往的普查,令人既緊張又興奮。”徐榮華由衷地説。
這次普查,系統內由國家統計局普查中心牽頭成立了專門的普查機構,統一協調。系統外也改變了過去銀行、保險、證券、鐵道等部門單兵作戰的方式,而由統計系統來統一組織實施。
這次普查,充分運用“四大工程”的建設成果,採用聯網直報的方式採集相關企業的普查數據,再也看不到普查員抱著一摞紙質報表採集和處理數據的情景,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只有書本大小的PDA,將整個普查過程從錄入、登記、發送、處理、匯總等一氣呵成,並對普查單位空間位置進行GPS定位,全程跟蹤普查現場調查工作,是我國普查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這次普查,使普查區繪圖全面電子化不再是紙上談兵,就連一些偏遠地區也沒落下,有些地區甚至把小區電子地圖的繪製與導航圖結合起來,實現了電子化操作。
這次普查,增加了一支新生力量——國家調查隊,他們將肩負個體戶抽樣調查任務。
這次“不同以往的普查”,在給方案設計、程序開發、組織實施和人員選聘等工作帶來更大挑戰的同時,也將為統計“四大工程”的鞏固、提高、深化和拓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並將成為提高數據質量、統計能力和政府統計公信力的“利器”。
不僅如此,這次“不同以往的普查”更令人期待的是數據質量。
2013年底,在離普查開始還有兩天的關鍵時刻,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馬建堂局長在三經普動員會上提出了明確要求:各級普查機構要進一步加大統計執法檢查力度,對在普查數據上弄虛作假的行為,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曝光一起,決不姑息。同時,他代表國務院經普辦和國家統計局鄭重重申了現場登記的“六條紅線”——“‘六條紅線’是現場登記的高壓線,任何人都不能碰,誰碰就嚴肅處理誰,就要一票否決。”馬建堂的話,擲地有聲。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專題民主生活會上提出,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要為生産總值增長率、全國排位等糾結。隨後,一些地方相繼出臺了幹部綜合考評新機制,不再簡單地以GDP論英雄,這在很大程度上將減輕長期以來壓在地方幹部身上的數字壓力。
“指尖上”的數據採集
在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五星街道的一家企業裏,普查員蔣海燕正熟練地打開一個類似于平板電腦的手持電子終端(PDA),快速地調出了普查頁面。只見她先是對這家企業的外景進行拍攝,在PDA內置的電子地圖上做好標記後,再拍攝其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和組織機構代碼證,隨後就開始詢問、核實、錄入、保存……不過10來分鐘,蔣海燕就採集完了這家企業的普查信息。
在PDA上輕輕一點,就能錄入企業信息、GPS定位;拍好“三證”照片一傳,國家統計局就可以在後臺實時查看……我國經濟普查首次進入“平板電腦”時代。
“利用PDA採集數據是中國普查方式的革命,三經普將在我國普查史上留下獨特地位。”局長馬建堂在一次專項試點總結會上,興奮地宣告我國統計數據採集方式將發生的這一變革。
“過去我們搞普查都是用紙質報表報送數據,普查人員需要攜帶若干個普查表入戶採集數據,回來後還得錄入數據。面對龐大的普查對象群體,這樣的數據採集和處理方式不僅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容易出現差錯。如今,一個小小的PDA取代了原來厚厚一沓報表,大大地簡化了數據錄入和匯總的工作量,便捷、高效不説,還改變了普查員的傳統形象。”常州市統計局局長徐華勤饒有興致地説。
如今,繁瑣的手工填寫變成了在PDA上的直接錄入,三經普的數據採集實現了電子化、網絡化和無紙化。更值得一提的是,普查員登記的這些數據都將及時發給統計局,減少了中間環節對數據的干擾,有效保證了數據質量。
隨著衛星定位技術的普及,統計單位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也已成為必然。三經普使用的PDA就有一個重要功能——衛星定位。它可以直接在調查對象所在地採集經緯度信息,從而準確定位地址,最終以最全的覆蓋面、最小的邊際成本採集信息,這是以往傳統的普查方式所無法完成的任務。可以預見,在三經普後期的數據開發中,把採集到的單位地址信息轉化應用於地理信息系統,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目前,全面採用聯網直報和手持電子終端採集數據的三經普已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今後,我們會看到,所有面向企業的調查,將全部實現由企業通過互聯網直接傳向國家數據中心,我國統計工作最終將全部實現全方位、全流程的電子化、網絡化和無紙化……
這一天,不會太遠。
從“紙面”到“地面”的故事
馬建堂局長説過這樣一句很形象的話——要確保“紙面”上的單位全部落實到“地面”上。下面要講的,就是關於“紙面”和“地面”的真實故事。
故事之一
在三經普令人目不暇接的亮點中,普查小區地圖繪製的電子化堪稱創新,但高不可攀的繪製費用卻也讓人憂。談起電子地圖的繪製,江西省經普辦主任黃奕禎至今仍心有餘悸。
當時,國家局下發的底圖是高德公司的導航圖,只能看到全省的方位,有的市、縣邊界和實際邊界不符,再放大到農村普查區範圍就是一塊空白,要想以此劃分確定普查小區是不可能的。為此,黃奕禎帶人走訪專業部門想求得支持,然而得到的答覆竟是——1幅標繪行政村以上界線的正射影像圖要6000元!全省有6197幅圖,需要3700多萬元!這是一個黃奕禎想都不敢想的數字,他和同事們甚至開始自己走點標繪起地圖來。
就在黃奕禎一籌莫展時,江西省政府出臺了一個文件,規定“各地實施公益性項目需使用遙感影像資料的,可由相關部門免費提供”。於是,老黃拿著“尚方寶劍”趕緊找到有關部門,得到的答覆是:如果提供的影像資料需要加工,則收取加工服務費700萬元!又是一筆鉅款!
一趟、二趟,一天、二天……年屆六旬的黃奕禎帶著人馬不停蹄地四處奔跑求助,一天都不敢耽誤。
天道酬勤。5天后,老黃終於拿到了省領導“免費加工”的批示!
還沒等老黃和他的同事們高興,省經普辦發現,“免費加工”的地圖都是散圖,所有影像圖都僅有縣域邊界,鄉及鄉以下邊界還需要自行勘定再劃出來。剛剛想喘口氣的黃奕禎頓時又急出了一腦門的汗。
辦法總比困難多。黃奕禎請專業技術人員帶領大家,找出了二經普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老圖參照應用,對100個縣圖鄉以下邊界再劃定,對現有地圖進行了座標轉換。20多個披星戴月的日子過去後,江西省經濟普查的電子地圖終於完整地送到了北京,並與國家的地圖一次加載成功,實現了與底圖的無縫對接。
故事之二
北京東城區普查員劉健哲將普查對象歸納為“友好配合型”、“置之不理型”、“質疑牢騷型”和“推辭婉拒型”四大類。單位清查那一陣子,小劉每天都走街串巷,穿梭于大大小小的企業之中,經歷了調查對象無數次的拒絕、質疑、怠慢後,他甚至想放棄這份涉足未深的工作。但也有這樣一件事讓劉健哲至今回憶起來仍非常感動,禁不住眼眶濕潤。
那天,按約定的時間,小劉和同事來到一家老國企單位登記。沒想到,一位50多歲的統計員早已提前在會議室等候了。他們還沒坐穩,這位統計員就將已提前複印好的全部資料默默地擺在了小劉面前,不到10分鐘就完成了入戶核查工作。當小劉誇讚統計員積極配合經濟普查,且統計基礎工作做得好時,統計員的嘴角擠出勉強的禮貌性的笑容,剛想説話便哽咽了。
這家企業領導見狀,連忙解釋道:“昨天,她剛整理完普查資料就得到了父親去世的消息,本來我已經安排了別人接待你們,讓她回家處理後事,可她今天還是來了。她説你們普查員成天挨家挨戶地核對資料也怪辛苦的,別的同事不太熟悉情況,萬一跟你們説不清楚,你們還得再多跑幾趟,都挺不容易的,不願給你們找麻煩,再説這也是國家的大事情。”企業領導説完,劉健哲和他的同事都愣了,看著統計員大姐竟一句話也説不出。一時間,小劉的鼻子倏地酸了,眼淚竟“不爭氣”地流了下來。那些在“置之不理型、質疑牢騷型、推辭婉拒型”企業遇到的種種委屈,頓時煙消雲散,他感受到了來自調查對象的那份理解的力量,感受到了自己這份職業的榮光。
“經濟普查,利國利民”不是一句口號,它將助推國家富強之夢與人民幸福之夢變成現實,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輝煌。 (記者 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