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15日,是中國首批赴馬裏維和部隊先遣分隊抵達加奧任務區整40天。爆炸、炎熱、貧瘠等考驗著初來乍到的中國藍盔。但這一切已不再是演習,而是真實的馬裏。
防衛化是常態
2013年12月25日5時41分,天未明。轟然一聲爆炸,撕破了中國赴馬裏維和部隊營區的寂靜。
“1號哨位報告,我營區東南方位發生爆炸,請求支援。”
“快反1組速支援1號哨位,快反2組掩護人員疏散,快反3組隨我機動,工兵、醫療分隊哨位加強警戒,其餘人員就近隱蔽。”指揮長張革強立即下達指令。
1分32秒後,各組全副武裝部署到位,狙擊手、機槍手定點布控。狙擊手王長軍回憶道:那一刻,子彈上膛,但目標不再是靶心。
隨後爆炸得到核實:兩發火箭炮彈,一發未過尼日爾河,一發距我營區僅1公里左右。
去年11月份以來,任務區共發生汽車炸彈、綁架殺人等恐怖襲擊16起。500余名裝扮成平民的恐怖分子隱藏加奧,部分目標直指維和部隊。
在這裡,實戰化已然成為常態——人員裝備時刻待命,油箱、水車、水袋隨時蓄滿;帳篷間用沙箱阻隔,分散淩亂卻又互為掩體;營區周邊的樹枝、石塊不再是可被隨意清掃的雜物,也許是詭雷……
汽車炸彈和人體炸彈是恐怖分子實施襲擊的常用手段。堅固的防禦工事是最有效的防範措施。抵達任務區當晚,指揮部就召開會議,提出“防衛生活齊頭建,防衛重於生活”。
150名官兵,30000平方米營區,一場防禦建設攻堅戰就此展開。在只有一台鏟車的情況下,為了不影響沙箱、壕溝等防衛設施構築,官兵們就用鐵鍬填、用麻袋運。剛轉為下士的閆紅星骨傷未愈,不聽勸阻搶著幹,倔著脾氣説:讓我一次扛半袋,我心裏也舒服些。巾幗怎能讓鬚眉,12名女醫療隊員纏上防沙巾,組成支援隊,穿梭在施工現場。
9天后,一座具備阻絕、掩護、監控功能于一體的防衛工事在中國維和營區拔地而起。和平年代成長起來的中國軍人,面對硝煙,用頑強的作風和出色的行動詮釋了能打勝仗的錚錚誓言。
去年12月14日6時40分,距中國維和營區400余公里的基達爾市發生一起自殺性襲擊事件,擔任警衛任務的塞內加爾維和士兵2人死亡,7人受傷。8時,聯馬團司令馬馬杜命令司令部及任務區維和部隊,立即以中國維和營區防衛工事為楷模,強化防禦和警戒。
“中國軍人的工作標準和速度無與倫比!”
“駐馬裏10個國家的維和部隊此項核查都不合格,我就不相信中國維和部隊能通過?”2013年12月23日,我維和部隊迎來聯馬團首次裝備核查,嚴謹細緻的核查組負責人巴甫杜拉,怎麼也不相信中國維和部隊配備的國産微光夜視儀能夠達標,執意爬上營區最高建築親自測試。按照要求,單兵微光夜視儀夜視距離須達到1000米距離看清成人大小物體。結果顯示,我軍夜視儀觀察1500米處被測人員,依然清晰可見。
巴甫杜拉沒想到,我國單兵裝備100%自主研發,高科技防彈衣、新型頭盔、高精度狙擊步槍、95-1式自動步槍,讓中國維和官兵能夠昂首挺胸,走向世界。
中國首批赴馬裏維和部隊第一批海運物資包括32類共240余項裝備,去年10月2日在大連港裝載出發,陸海兼程,途經2萬多公里,耗時2個月運抵任務區。不少裝備因顛簸、磕碰造成不同程度損壞。維和部隊抵達當天,巴甫杜拉就到營區查看,發現大量裝備損壞後,皺起了眉頭。
按照聯合國要求,首次核查要在維和部隊抵達任務區一個月之內進行。此後的23天裏,我維和官兵全力備戰。接裝組長蘇世順將300頁的裝備性能手冊和改裝要求熟記於心。出於安全考慮,營區夜間實行燈火管控,排長盧志新就將自己的站崗時間全部移至夜間,白天則馬不停蹄檢修。上士朱傳升不顧38.5度的高燒,頂著烈日調試裝備。
23天后,除個別損壞嚴重裝備的維修配件尚在海運中,182件因運輸造成不同程度損壞的裝備得到修復。挑剔的巴甫杜拉臨走時舉起大拇指:“中國軍人的工作標準和速度無與倫比!”
“只要有中國軍人,我就感到安全”
2013年12月13日,為了加快防衛設施建設,一名機械手貪黑作業挖掘壕溝,不小心將一根自來水管挖斷。轟隆的發動機聲和昏暗的燈光,讓他沒有注意到水流已經噴出,就將鉤機開回營區。維和部隊炊事班靠近營區圍墻,炊事員韋軍軍打掃衛生時聽到異響,迅速跑到墻外,發現一米深的壕溝底部,已經形成水坑,水流依然往外涌。韋軍軍腦海裏突然回想起維和集訓時專家曾反復提到:珍惜水資源是當地一個重要的風俗民情。用對講機報告完情況後,韋軍軍便縱身跳進壕溝,頂著強大的水壓,用力將水管對折,這才止住水流。
2013年12月21日,90歲的老村長杜黑帶著村民,滿臉怒氣地衝到中國維和營門質問正在警戒的下士馬招:你們為何而來?你們荷槍實彈,會不會傷害到村民?雖然只有19歲,但半年多的思想和能力準備,讓馬招應對沉著。他迅速將情況上報,同時,為防止村民衝撞營區,命令副哨立即封鎖營門。隨後,他用集訓時學習的法語,向村民解釋道:我們是為和平而來,中國和馬裏是世代友好的朋友。漸漸地,他穩住了村民的情緒,將他們勸回了家中。
隨後,指揮長張革強帶領工兵、醫療分隊長,帶著一套中國國防白皮書、維和宣傳冊以及驅蚊蟲藥品來到村長家中,拜訪這位老人。“中國軍隊是一支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我們是為了馬裏的和平而來,保護平民是我們的責任……”隨著張革強的闡述,老人和村民臉上的疑惑和擔憂漸漸變成了笑容。
從維和營區到加奧機場只有5公里,卻成了快反排長劉曉輝今生走得最小心的一段路。路上密集的彈坑向他無聲地述説著危險究竟有多近。“通往機場的硬化路只有一條,但我們必須在沙漠中開闢出數條備用路,每次執行護送任務都隨機選擇路線,以防恐怖分子摸到規律實施埋伏。”劉曉輝説,車隊行進必有步戰車開路,其餘車輛嚴格順著前車車轍行使,最大限度規避路邊炸彈。只要一齣營門,車載武器、設備就時刻處於戰鬥狀態。過硬的專業素養,讓警衛分隊備受聯合國官員青睞,一位聯馬團區域管理官曾説:不管到哪,只要有中國軍人,我就感到安全。
新年伊始,馬裏的氣溫每天都在升高,等待著維和官兵的不僅僅是溫度的考驗,還有那不能預料的挑戰,他們將用勇氣和智慧延續著中國軍人的和平夢想,踐行大國軍人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