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匯率制度尚不具備自由浮動條件
中國自7月21日晚開始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加拿大出席會議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9日在回答中國為什麼不採取自由浮動匯率制度時説,中國匯率制度目前尚不具備自由浮動條件。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9日應邀參加了在加拿大召開的中央銀行行長圓桌會議,在會上做了演講並回答了與會者的提問。周小川會後還就會議討論涉及的內容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人民銀行提供的周小川講話內容稱,首先,中國匯率制度目前尚不具備自由浮動的條件。目前全球經濟並不平衡,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今後會有較多的調整,同時,國際資本流動性較強,中國經濟體制還不能承受急劇的非秩序化調整。第二,從理念上來講,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在強調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同時,也強調在宏觀上要有管理,因此,匯率制度也應當是有管理的浮動機制。
在回答中央銀行在新匯率制度扮演的角色時,周小川説,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中,中央銀行主要起到濾波器(Filter)的作用,對市場上正常的波動不必進行管理,讓其通過;對市場的異常波動則要熨平:包括限制、壓縮異常的過高波幅和濾掉頻率過高的波動成分。隨著經濟適應程度的提高,濾波器的作用是可以減弱的、是自適應的(Adaptive)。另一方面,中央銀行還應起到防範危機的作用,譬如在爆發戰爭、自然災害、金融危機等特殊情況下,中央銀行採取特殊的干預手段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體制設計中應有之意。
在回答中國改革包括匯率改革下一步打算時,周小川説,漸進式改革是一條比較好的改革之路。過去26年的經驗表明,中國漸進式改革是成功的,是適合中國經濟發展和中國國情的。在今後的改革中,我們仍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記者 張旭東)
周小川講述決策內情:匯率改革需滿足三項條件
中國人民銀行7月21日宣佈進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這一改革引起了全球關注。9日正在加拿大出席中央銀行行長圓桌會議的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講述了這一改革相關決策內情。
人民銀行提供的周小川講話內容稱,中國匯率改革之前應先行完成以下三項工作:一是銀行部門改革取得進展,銀行體系得到加強;二是減少對外匯交易某些不必要的管制,包括部分資本賬戶的管制;三是外匯市場得到深化和發展,能夠為國內金融機構和進出口企業提供更有效的市場環境和必要的避險工具。
周小川説,根據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要搞市場經濟的目標,匯率體制必須與市場經濟的體制相適應,因此貨幣應當是可兌換的,其價格應當反映供求關係,適應具有較高開放度的開放型市場經濟的要求,匯率應該是能夠浮動的。早在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就確定了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總體目標。同時還對匯率改革與其他金融改革的順序形成了大致的共識,即在匯率改革之前應先行完成上述三項工作。
他説,中國的商業銀行分四個層次,即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金融機構。中國已大致完成四個3/4的改革和重組,即每個層次的70%至80%已擺脫過去的困擾,開始進入良性發展階段。此外,取消了一些對資本賬戶交易不必要的管理;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穩步擴大;個人和企業經常項目下交易的限制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及業務限制放寬;金融市場基礎建設也為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奠定了基礎。2005年以來的宏觀經濟條件也相當不錯,中國政府經過統籌考慮,實施了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他説,匯率改革並非迫於國外的壓力。實際上,中國政府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始終堅持獨立自主、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持從我國的根本利益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出發,選擇適合我國國情的匯率制度和匯率政策。
不過,周小川説,2005年4月份以來,當中國匯率改革的各項條件逐漸具備和成熟之時,卻出現了一些“噪音”,例如美國參議員舒默和格拉海姆的提案,提出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對中國施壓。這些“噪音”並不能改變中國匯率改革的各項基本條件和順序,只是干擾了正常的改革進程。(記者 張旭東)
周小川:匯率改革促使中國國際收支更為平衡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説,中國匯率改革的目標之一是通過相對價格的作用來促使國際收支的更為平衡,對經濟長遠發展形成更有力的支持,希望這次匯率調整能夠實現商品和服務貿易的大體平衡。
周小川是9日在加拿大出席中央銀行行長圓桌會議上作此表示的。
人民銀行提供的周小川講話內容稱,中國國際收支平衡更應注重於商品和服務貿易兩項的總體平衡。從2000年到2004年,中國國際收支中這兩項基本是穩定的,商品貿易大約是200億美元至300億美元的順差,服務貿易大約是100億美元的逆差,這兩項合計佔我國GDP的2%左右,佔進出口總額也在2%左右(今年因有特殊情況,會有稍高的上升)。而經常項目中另外兩項(收益和經常轉移)並不像商品和服務貿易那麼穩定,不僅會因升值預期變動而變動,而且容易與資本項目混在一起難以區分。
周小川一方面希望能改進相關統計工作,考慮建立一個經過調整的、主要由商品和服務貿易構成的經常項目;另一方面,他還認為通過相對價格機制的作用能大體消除這種順差,這是中國此次調整和改革所考慮的目標。
在回答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與中美貿易不平衡以及全球失衡之間的關係時,周小川認為,按照中國理解,從世貿組織的原則和經濟學原理出發,應該考慮的是一國與世界其他貿易夥伴的整體平衡,而不能僅以雙邊的平衡來考慮。總的來説,應當考慮貿易的多邊平衡而不是雙邊平衡,考慮內需政策的作用,考慮經濟發展戰略的選擇,這些因素與匯率政策之間既有區別,又有相互作用。(記者 張旭東)
中國外匯儲備增長變化並不僅僅取決於匯率改革
中國7月21日匯率改革前,持續增長的外匯儲備已超過7100億美元。在回答此次匯率改革能否改變中國過高的外匯儲備增長問題時,9日在加拿大出席會議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並未直接做出“是”或“不是”判斷回答,但他從經常項目收支和儲蓄率兩方面分析了外匯儲備增長的問題。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周小川這一富含“政策深意”的分析,意味著外匯儲備增長變化並不僅僅取決於匯率改革。
周小川稱,分析外匯儲備增長問題可以有兩個角度。一種從經常項目收支不平衡出發,由於存在順差,從而會積累大量外匯儲備。從這個角度看,外匯儲備與匯率是相關的。另一種分析角度是從儲蓄率出發,如果儲蓄率較高,隨著國內投資的邊際收益率的降低,儲蓄資金會傾向於投資到國外,尋找回報更好的機會。中國經濟中還存在外商直接投資的擠出效應。中國過去一直實行出口強制結售匯,出口企業自留外匯較少,使得更多的資金以中央銀行外匯儲備的形式錶現出來。匯率機制改革後,中央銀行會減少在市場上的購匯,外匯資金將更多留在企業手中,民間也就會以美元、歐元、日元等對外投資。在高儲蓄率的情況下,官方對外投資與民間對外投資之間存在替代關係,不僅僅取決於匯率。
在回答人民幣參考的“籃子貨幣”的構成是否會影響外匯儲備幣種結構時,周小川説,中國會採取非常負責的態度,不希望由於儲備構成方面的任何主動變化引起金融市場的波動,也會儘量避免予別人以口實,中國不會在這方面採取任何不謹慎的行動。
對亞洲國家比較傾向多積累外匯儲備的現象,周小川説,這和亞洲金融危機的後遺症有關。亞洲國家多致力於較多地增加外匯儲備,一開始是為了設法償還外債、彌補外匯儲備的虧空,之後則傾向於較多地積累外匯以防範風險。目前,國際社會對個別國家出現流動性問題仍無其它較好的解決辦法。有人提出,在這個問題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周小川同時提出,個別對衝基金仍有惡性投機的問題。一方面,不能因有所管理而抑制創新,降低經濟體的靈活性;另一方面,對資本過度流動和過分投機的擔憂又會導致多個國家官方外匯儲備的增長。他提議,對衝基金較多的大國、富國應考慮是否制定相應制度。(記者 張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