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能”到“有限”——中國積極打造“服務型政府”
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到行政許可法的實施,從行政體制改革到科技、衛生、文化體制改革,從“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到以人為本、依法行政,5年間,中國各級政府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積極從全能型、管制型向管理型、服務型、法制型轉變。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經濟管理方式方法、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大力加強政風建設。2005年3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要求,今天是,明天仍將是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的重要內容。這是江蘇省連雲港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內的工商局服務窗口工作人員在為經營者辦理企業註冊登記(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廣州市公安局局長朱穗生(右一)在接待一位申訴群眾(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北京市海淀區政府寬敞明亮的“一站式”辦公大廳(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一名工作人員在辦公室瀏覽2005年10月1日開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記者 李斌 李薇薇)家住北京西城區的小王最近在宣武區買了新房。一個工作日的中午,他來到北京市公安局宣武區戶政中心辦理了戶口遷移手續。“沒想到,公安部門中午也值班,真方便。”
這樣一個細節,正是政府轉變職能,秉持以人為本、為人服務執政理念的具體寫照。
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到行政許可法的實施,從行政體制改革到科技、衛生、文化體制改革,從“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到以人為本、依法行政,5年間,各級政府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積極從全能型、管制型向管理型、服務型、法制型轉變。
“自我革命”風暴刮遍全國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首當其衝的就是政府職能的轉變。”湖南行政學院副教授艾醫衛説。
政府職能能否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要求?人們的擔心不無道理。投資一個項目要蓋150多個章、行政審批項目數以萬計……計劃經濟時代,政府對社會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政府管理包羅萬象,“全能政府”、行政審批所産生的弊端愈來愈凸顯:政府越位、缺位、錯位現象突出;審批行為不規範,隨意性很大,結果造成“權力尋租”,國家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個人化;行政審批權無限延伸,審批項目五花八門。
“政府不該管的事要堅決交給企業、仲介組織和市場;政府該管的事一定要管好。”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積極把職能轉變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在各地展開。
位於祖國最南端的海南省,自1998年試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尤其是自2004年加大改革力度以來,已分6批取消、下放和劃轉各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409項,減幅達43%,400余枚大紅印章從省直各部門消失。外資企業合同審核時間由原來的10天縮短為3至5個工作日;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不需要政府投資的項目,投資規模5000萬元以下的,由業主向當地發改部門備案,政府不再進行審批。
和海南一樣,各地“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截至2004年底,我國大幅修訂了2500多個法律法規。2004年7月1日,行政許可法實施。各地各部門按照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部署,認真組織貫徹實施。“目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和58個國務院部門,共清理行政許可項目25797項,取消8666項,調整1841項;清理行政許可依據25554件,廢止3981件,修改2493件;清理行政許可實施主體2389個,保留1932個,取消302個,調整71個。”2005年8月11日,國務院法制辦主任曹康泰説。
新加坡《聯合早報》認為,行政許可法將幫助中國打造一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有限政府”——政府在行使行政權力過程中受到既定的法律約束。
“自然災害死亡人數不再保密”
自然災害死亡人數不再保密、公安等權力部門開門大接訪……2005年,中國政府“亮點”頻閃。透明高效,親民為民,正成為人們對政府的共同感受。
非典、禽流感……過去5年,疫情頻發,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僅制訂了有關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辦法和條例,而且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緊密合作,疫情期間定時公佈有關數據。
透明體現公平,透明帶來效率。網上註冊、網上申請、網上審批……網絡成為政府機關和公眾最為直接有效的溝通橋梁之一。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開放檔案館……迄今已有14個省、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制定了政府信息公開的地方性法規或規章,有4個省和較大的市制定了政務公開的規章。
“建設透明、高效、職業化的公共政府,是為了改變政府工作中那些不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習慣思維。”上海市徐匯區區長孫潮説,“政府應該成為‘陽光下的政府’,時時刻刻接受人民監督的政府。”
為了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一些地方和部門還積極探索新的行政管理方式。科技部實行了項目評估評審制度,引入項目公示制度。商務部在茶葉出口企業資質審批項目被取消後,及時制定後續監管措施,推進配額管理改革。國家工商總局以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制度和市場準入制度為突破口,進行市場監管制度的改革。廣東省在權力下放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將部分審批權委託或者下放給地級市,其中下放給深圳、廣州的有104項。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變化在悄然發生,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杜鋼建稱這種變化是一種“新政”——為今後若干年中政府職能發生根本變化奠定了基調。
建設有限政府、服務型政府的路還很長
在中國,部門的“升遷”牽動著無數人的神經。從幾年前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等部門“升”為正部級到2005年春節過後國家安全監督管理總局的“升格”,“以人為本”已經成為過去5年間政府機構改革的重要原則和理念。
銀監會、電監會……一系列部門的設立,體現了政府管理和監督職能的加強。審計工作的加強,更是彰顯了新一屆政府建設廉潔高效政府的決心和勇氣。
然而,建設有限政府、服務型政府的路還很長。專家指出,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加透明度、減少行政審批和微觀事務干預、正確行使公共管理職能等方面,政府職能的轉變還有一定差距。
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經濟管理方式方法、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大力加強政風建設——2005年3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要求,今天是,明天仍將是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的重要內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