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馬凱:如何理解我國“十一五”若干重大戰略任務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04日   來源:經濟日報

 

    明確區域功能定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建議》總結了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區域發展方面的經驗,完整闡明了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總體戰略佈局,這就是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建議》提出要通過健全市場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和扶持機制等四大機制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馬凱著重強調説,《建議》提出,各地區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不同要求,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並制定相應的政策和評價指標,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他表示,功能區的提出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新思路,也是《建議》的一個新亮點,體現了黨中央高瞻遠矚、謀劃全局的戰略思維,體現了對區域發展規律認識上的深化。

    第一,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謀發展的理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差距,不是簡單地縮小區域間經濟總量上的差距,最終目的是逐步使居住在不同區域的人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都有就業和參與發展的機會、都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務,都享有大體相當的生活水平。按主體功能構建區域發展格局,打破了長期以來把做大經濟總量作為出發點和唯一目標來縮小區域差距的傳統觀念,把協調發展的實質定位於“人”,而不是地區生産總值,是“一切為了人”的思想和要求的具體落實。因此,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既要支持欠發達地區發展經濟;也要樹立人口流動的理念,逐步促使一些生態環境脆弱、發展經濟條件不夠好的區域的人口逐步轉移。通過發展經濟、人口轉移、財政轉移支付等多種途徑,逐步縮小不同區域之間人均收入、公共服務和生活水平的差距。

    第二,充分體現了突破行政區謀發展的理念。以行政區為單元推動經濟發展、制定政策及評價標準的方式,雖然有利於調動行政區的積極性,便於區域政策的操作,但很容易導致發展條件不同的地區之間盲目攀比,對地區發展的評價也有失客觀。我國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同,集聚産業和人口的能力不同,發展的內涵和要求也應該不同。比如,對優化開發和重點開發區域,應該評價其經濟增長;對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就不能把經濟增長速度作為首要的評價指標,而應主要評價其生態環境保護的績效。

    第三,充分體現了尊重自然規律謀發展的理念。我國相當一部分國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並不適合大規模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對這些地區來講,實現第一個翻番、達到人均1000美元,生態環境已經不堪重負;若按照原有的發展模式實現第二個翻番、達到人均3000美元,勢必大大超出其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帶來生態環境的更大破壞。因此,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不是“遍地開花”,不是每一寸國土都要實現工業化和城鎮化。按照功能區域構建區域發展格局,就是在全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國土上,既要有開發,更要有保護,引導經濟佈局和人口分佈適應自然,這樣才能從源頭上、從根本上扭轉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逐步實現“一方水土”與“一方經濟”、“一方人口”相協調。

    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

    《建議》從資源環境狀況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已經上升到現階段我國現代化建設主要矛盾之一齣發,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任務。

    馬凱指出,我國資源相對不足,維繫人們基本生存的水和耕地資源人均佔有量很低,許多礦産資源人均佔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且資源的時空、地域分佈不均衡。同時,我國目前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又進一步加劇了資源不足的矛盾。資源瓶頸約束若得不到有效緩解,我國經濟發展將難以持續。他強調,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也是《建議》的一個重要亮點。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徵,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産、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發展循環經濟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緩解我國資源約束矛盾的重大舉措,是減輕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也是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迫切需要。

    馬凱指出,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途徑和重點包括:在資源開採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在資源消耗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廢棄物産生環節,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在再生資源環節,要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在社會消費環節,要大力提倡綠色消費。

    馬凱表示,要用循環經濟的理念指導各級各類規劃的編制,通過實施規劃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要研究建立科學的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健全促進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快制定用能設備能效標準、重點用水行業取水定額標準、主要耗能行業節能設計規範,以及強制性能效標識、再利用品標識等標準。加大執法力度,逐步將循環經濟發展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調整和落實投資政策,加大對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進一步深化價格改革,實行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價格和收費政策。實行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