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上海貫徹科學發展觀破解學校體育場地匱乏難題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25日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11月25日電(記者肖春飛 劉衛宏)山西沁源二中21名師生晨跑時遭車禍喪生之後,我國中小學體育場地匱乏的老問題得到空前的關注。

    如何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關鍵還得看地方政府是否,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能否將一些注意力花在教育、體育事業上。

    新華社記者採訪時發現,作為東部發達地區的上海,在破解中小學體育場地匱乏這一難題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上海的經驗是:讓包括中小學體育場地在內的社會文化教育事業與經濟同步增長。

    體育場地與經濟同步增長

    “在上海,前幾年,關於中小學體育場地緊缺的呼聲不絕於耳;現在,學校領導很少還有這種意見了,”上海市教委體衛藝處副處級調研員趙先廷説。

    上海寸土寸金,幾年前,對一些擠在弄堂間的城市中心學校而言,要想在田徑場上開一個全校的運動會,絕對是奢望。趙先廷回憶説,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上海中小學的冬季長跑很有名——是在馬路上跑的。現在,中小學生在馬路上上體育課的現象已經不復存在了。

    他説,“十五”期間,上海的學校體育場地建設,不論是數量的快速增長,還是質量、檔次的提升,都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趙先廷舉了個例子:以前,上海的中小學操場大多是泥地或煤渣跑道,衛生老師對體育老師意見很大——因為體育課後學生們都把黃泥、煤渣帶到教室裏了,現在,泥地或煤渣跑道幾乎找不到了,都換成了塑膠跑道。趙先廷對此還有些遺憾:“其實不能全換成塑膠的,應該保留一些,比如搞一些軍體活動時用得著……”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上海市中小學尤其是郊區的一些學校,體育場地非常完善,擁有標準田徑場、體育館、健身房的不在少數,一些條件更好的學校還有游泳池——個別寄宿制重點高中還有室內溫水游泳池。2002年,中國足球隊在上海備戰韓日世界盃時,就選擇在浦東育才中學的球場上訓練。

    前不久結束的全國第五次體育場地普查顯示,上海市“十五”期間體育場地建設有了較快增長,人均擁有體育用地從19997年的0.13平方米增加到了目前的1.71平方米,超出了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屬於教育系統的體育場地增長尤其快:上海市目前體育場地總數為14425個,其中標準體育場地6451個,教育系統擁有體育場地總數為5382個,佔全市總數的37.31%,其中標準體育場地3957個,佔全市標準體育場地的61.3%。

    “上海學校體育場地建設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成績,關鍵是融入了上海經濟發展優勢,”上海市教委體衛藝處處長平傑博士説。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後,上海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1992年以來,上海經濟已連續13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目前,上海人均國民生産總值已超過5000美元。

    “上海學校體育場地建設的明顯變化,是跟上海經濟發展分不開的。”趙先廷表示,如果經濟發展不上去,就不可能對學校體育場地建設進行這麼大的投入。

    體育場地建設納入幹部考核評價體系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穩定持續發展,但我國中小學體育場地的增長速度,顯然還談不上“快速穩定持續”。

    如何實現經濟與社會事業同步發展,“兩條腿走路”,關鍵還得看地方政府的作為,而這種作為,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幹部考核評價體系。上海學校體育場地建設能夠在“十五”期間實現飛躍,有一個不能被忽視的重要原因:包括體育場地建設在內的教育事業發展,納入了幹部考核評價體系。

    上海提出,到2010年,上海將在中國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包括體育場地在內的學校硬體建設,當然成為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

    “上海市學校體育場地能夠發生這麼大的改變,離不開這幾年上海基礎教育的‘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工程’、‘初中建設工程’,”平傑説。

    1999年,上海市提出了“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工程”,2002年又提出“初中建設工程”,大力推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這是繼上世紀80年代“危房弄堂學校改造”和90年代“薄弱學校更新工程”後,上海又提出的兩項“民心工程”。在工程實施過程中,上海各區縣將兩項工程納入政府職能部門落實教育目標責任制,加以檢查、考核,並進行獎勵表彰。

    如今,不僅城區學校,上海的農村學校體育場地設施也得到了極大改善,2004年,上海唯一一個縣崇明縣通過上海市裏撥款和縣財政投入,為縣裏的56所學校鋪設了塑膠墊塊,安裝了校園廣播系統。現在,上海郊區學校校園中的高音喇叭、水泥黑板已被多媒體智慧廣播、背式投影儀等取代了。

    探索將學校體育資源效應發揮到最大

    “上海中小學體育場地大規模的興建、調整工作,已在‘十五’期間基本完成了。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加強管理、發揮體育場地資源的最大效益,”趙先廷説。

    他表示,雖然上海中小學體育場地建設成績不錯,但仍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比如雙休日和假期,一些學校關門了,學生們找不著地方鍛鍊。”

    上海要求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的呼聲也越來越高。1996年,上海個別學校在休息日將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走在全國前列,但這項工作推廣起來非常困難,進展緩慢。雖然不少學校加入了開放行列,但從總體上看,上海全市尤其是市中心區學校的體育場地開放工作,還與學生的需求以及社區的需求不相適應。

    趙先廷説,在國外,學校體育場地的開放度很高,“加大開放度,與社區居民實現資源共享,是我們下一步的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