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事組織第24屆大會于2005年11月21日至12月2日在英國倫敦召開,中國駐英國大使查培新被推選為大會主席。在本屆大會上,中國再次當選該組織的A類理事國。這是自1989年國際海事組織第16屆大會以來,我國連續第9次競選並獲選A類理事。
國際海事組織是負責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聯合國唯一專門機構(原名為“政府間海事協商組織”,1982年5月22日更名為“國際海事組織”),成立於1959年1月6日。截止到2005年11月,該組織共有166個會員國和3個聯絡會員(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法羅群島)。中國于1973年3月1日加入了該組織。
國際海事組織由大會、理事會和4個主要委員會組成,即海上安全委員會、海上環境保護委員會、法律委員會和技術合作委員會。此外還有一個便利委員會和主要技術委員會的一些分委會。理事會是國際海事組織的重要決策機構,由兩年一度的大會選舉産生。理事會由40個理事國組成,其中10個為A類理事,即在提供國際航運服務方面有最大利害關係的國家;10個為B類理事,即在國際海上貿易方面具有最大利害關係的國家;20個為C類理事,即在海上運輸和航運方面具有特別的利害關係,且能夠代表世界所有主要地理區域的國家。
國際海事組織通過的條約對國際航運具有強制性作用,這些條約對保證全球海上航行安全、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以及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裏,國際海事組織準確把握世界海運業的發展動態,成功協調解決了國際海事領域內許多棘手的重大事件,制定和完善了諸多國際法律文件和技術標準,確保了世界海運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以達到其“清潔海洋上的安全和高效航運”的目標。
在本屆大會上,中國代表團團長交通部副部長黃先耀發言指出:中國是海洋大國,也是航運大國。中國擁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陸海岸線和14000多公里的島嶼海岸線。近年來,中國航運業得到蓬勃發展。中國內地有航運企業6000多家,營運船舶21萬餘艘,總運力為8600多萬載重噸。包括內河船舶在內的船員總數已超過100萬人。中國內地對外開放的沿海和內河港口有130多個。2004年中國外貿海運量達到11.5億噸。中國的海運事業已與世界海運業的發展緊密地聯絡在一起。黃副部長強調,中國一貫非常重視並積極參加IMO的活動,已批准或加入了IMO通過的幾乎所有重要的公約或議定書並忠實地履行著這些國際文件下承擔的義務。
本次競選的成功,再次顯示了我航運大國的地位,併為我國今後在國際航運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