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十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領域呈現出十大亮點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2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劉錚、杜宇、劉羊旸)“十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國邁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堅實第一步,在前進的道路上,經濟社會領域亮點頻閃。

    綜合國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亮點一:國內生産總值預計突破15萬億元

    “十五”計劃:經濟增長速度預期為年均7%左右,到2005年國內生産總值達到12.5萬億元左右。 

    2003年以來,中國進入經濟週期的上升期,經濟增速從7%、8%平臺一舉躍升至9%平臺。“十五”期間,中國經濟預計將保持8.8%的年均增速,今年國內生産總值將超過15萬億元。

    “作為一名統計工作者,我高興地看到中國GDP在快速長大,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不斷縮小。同時,GDP增長質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萬元GDP能耗和廢物排放量有了較大幅度下降。”談起經手的國家“大賬”,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許憲春説。

    亮點二:財政收入將達3萬億元

    “十五”計劃: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提高國家財政收入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

    初步預計,今年中國財政收入將達3萬億元左右,而“九五”最後一年2000年的財政收入僅為1.34萬億元。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從2000年的不到15%預計提高到今年的20%左右。

    被稱為“真金白銀”的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使得國家能夠“長袖善舞”:可以拿出更多的錢支持農村和西部地區,在解決吃飯問題的同時,可以有更多的本錢搞建設。

    “三農”:繼續加大支持力度

    亮點三:全面減免農業稅 糧食增産農民收入增長

    “十五”計劃: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

    延續了兩千多年的農業稅“十五”期間開始退出歷史舞臺。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5年取消農業稅。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明年實現這一目標。

    目前,全國免徵農業稅的省份從去年的8個擴大到28個。前三季度,中國農民人均農業稅負擔下降近九成,今年全國農民將減輕農業稅負擔220億元。

    “讓公共財政更多地覆蓋廣大農村”。從去年起,國家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今年預計安排資金132億元。部分地區農民還得到了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

    在各項惠農政策的推動下,去年起,中國農民人均收入實際增幅扭轉了“十五”頭三年連續下滑的趨勢,從4%左右的低位,一舉躍升至去年的6.8%,今年前三季度增長11.5%。糧食總産量去年增長9%,今年將再獲豐收。

    “這體現了新一屆政府切實關心農民利益的主張和破解‘三農’問題的力度,其意義不僅在於為農民減負,更能促進相關的改革進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稅收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張學誕這樣對記者説。

    亮點四:農村社會事業不斷發展

    “十五”計劃:重點推進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努力解決農民基本衛生醫療問題。

    “自從老師告訴我們要發免費課本,我就開始盼啊,今天終於領到了,真的很高興。”今年9月,黑龍江省蘭西縣榆林中學的貧困生張夢瑩,捧著剛剛領取的免費教科書捨不得放下。

    中央財政2001年起安排資金對部分農村貧困家庭中小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從今年起,又免除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書本費、雜費,並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到2007年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這一政策。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自2003年下半年開展以來至今,已有1.63億農民參加。但農村面貌的改變需要時間和更大的投入。

    “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應當是一個享有政府公共服務的農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規劃司司長楊偉民如此評價。

    百姓生活:保障增強亮點增多

    亮點五:每年新增就業人數遞增 社保覆蓋範圍不斷擴大

    “十五”計劃:城鎮新增就業4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左右,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這幾年,街道的就業人員逐年增多。咱們街道僅8月份就有70多人找到工作。”北京市椿樹街道社會保障事務所代理所長張立輝説。

    “十五”期間,中國城鎮每年新增就業人數呈遞增趨勢。2001年到今年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達4300多萬人。同時,城鎮登記失業率也始終控制在5%以內。

    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7億、1.3億和1.05億人。全國已有17個省份基本實現國企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業保險制度並軌。

    “十五”期間,就業渠道趨於多元化,5000萬人靈活就業。然而,就業問題是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面臨的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社會保障體系仍需完善。

    亮點六:人均住宅建築面積每年增加1平方米

    “十五”計劃: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22平方米。

    在北京某機關工作的楊先生已過而立之年,一直與父母、奶奶合住不到60平方米的兩居室。他去年買了套90平方米的住房。“一下子感覺寬敞、清靜多了”,他説。

    2001年,中國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20.8平方米,而去年達到25平方米,每年增長1平方米。

    住房分配製度改革、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拉動我國房地産市場的繁榮。然而,部分城市房價過高、百姓住房夢難圓的問題依然突出。今年以來,國家對房地産市場進行調控,以消除泡沫,遏制房價過快上漲。

    亮點七:交通電信網絡四通八達

    十五計劃:公路通車里程16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萬公里。電話用戶總數達到5億戶。

    連續實行多年的積極財政政策,使得大量國債資金投入公路、鐵路和民航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十五”期間是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最快的時期。

    預計到“十五”末,全國公路總里程將達到19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近4萬公里。鐵軌歷史上第一次鋪進了西藏。

    “十五”期間,中國電信業建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電信網絡,固定和移動電話網絡規模躍居世界首位。

    截至今年10月底,中國電話用戶總數已超過7.31億戶,全國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26.6部,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29.1部。在1億多因特網用戶中,寬帶高速上網者已過半。

    改革開放:奠定長遠發展基礎

    亮點八:壟斷行業改革破冰

    “十五”計劃:引入競爭機制,加快壟斷行業管理體制改革。

    剛搬進北京市崇文區幸福家園的某事業單位員工李錚,一入住就有諸多選擇:固定電話可以選擇網通的,也可以選擇鐵通的;寬帶網可以用網通的,也可以用專門服務小區的網絡公司的。各有各的優惠條件,讓他好生琢磨。

    “十五”期間中國壟斷行業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2002年5月,固定電話領域壟斷被打破,電信行業完全競爭格局形成;廠網合一、一家獨大的國家電力公司被拆分;成立六大民航集團,民航總局與企業徹底脫鉤;郵政體制改革方案獲國務院批准,改革工作開始啟動……

    國外的先進經驗和中國自身的實踐都表明,長時間的壟斷只能成為經濟發展的阻礙,而有效和充分的競爭則可以取得長期、持久的發展和繁榮。

    亮點九:證券市場強化基礎性制度建設 銀行股改上市

    “十五”計劃:規範和發展證券市場;有條件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可以改組為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在今天的股指低迷之中,我們不能忽視證券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在“十五”期間取得的新進展,這將為其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去年的發佈,為證券市場改革指明了方向。今年,擱置已久的股權分置改革進入關鍵階段,國務院批轉的證監會《關於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意見》要求,明年底前全部償還侵佔的上市公司資金。

    當前中國證券市場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折過程中。需進一步解決體制性、制度性問題,妥善處理好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市場可承受程度的關係,任重道遠。

    10月27日,中國建設銀行在香港成功上市。這是國務院決定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實施股份制改造兩年來,中國國有商業銀行首次上市。目前,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也正積極準備上市。

    “上市不僅為建行注入了資金,更重要的是帶進了新的理念和管理技術。”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説。

    亮點十:加入世貿組織全方位開放

    “十五”計劃: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的規模擴大、結構改善、質量提高。

    “十五”第一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開放的領域和行業不斷擴大。預計五年間累計利用外資2700億美元。今年進出口總額將超過1.38萬億美元,而2000年僅為4743億美元。

    對外開放不僅是吸引外資,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國際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對外貿易不僅拉動國內經濟增長,也給世界帶來了機遇。高通公司董事長埃爾文·雅各布説:“迅速發展的中國給世界帶來的不僅是競爭,其實更重要的是中國市場給我們帶來的機會。”(完)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