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環渤海地區區域合作釋放發展潛能展現集合效應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06日   來源:經濟日報

    近來,環渤海地區的京津冀、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勢頭十分強勁,集合效應日漸明顯,對周邊地區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這當中,各地政府的引導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跨地區跨行業的全方位多層面經貿活動已經成為區域經濟合作的主要特徵。

    環渤海地區有5800公里長的海岸線,有30個城市遙相呼應。包括天津、大連、秦皇島、煙臺等重要港口在內的60多個大小港口在這個區域星羅棋佈。

    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京津冀、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等眾多的城市群體發展的勢頭十分強勁,集合效應日漸明顯,對周邊地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以北京和天津為中心的龐大城市群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城市區、工業區、港口區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京津兩城市居於華北、東北、華東三大區域的接合部,是中國北方廣大地區進入太平洋、走向世界的便捷通道。京津又是鐵路、公路、航空和海洋運輸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的主要集結點。同時,京津是我國除上海外,利用外資發展國際化經濟最活躍的城市。

    政府引導與推動

    實踐證明,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必鬚髮揮地方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地方政府的組織推動主要體現在軟、硬環境的建設上,體現在營造有利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的大環境上。其中包括打破地域行政界限,建設統一規劃、佈局的大型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消除體制性障礙,形成規範統一的大市場,促進經濟要素自由流動;加強産業政策協調,強化地區分工,避免産業趨同,形成協同效應等。

    環渤海地區有關城市的市長們多次在聯席會上提出,要發揮政府職能作用,加強各城市之間的統籌協調,使區內産業佈局更加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力爭在産業結構調整、産品擴散上,特別是以地區性製造業、金融業、物流業、旅遊業、信息業等為突破口,形成集約優勢,共同開發市場,爭取更大發展。環渤海地區城市的數十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率先開放,加大改革力度,出臺了開發優惠政策,改善了創業環境。京津冀、遼中南、山東半島20多個城市,吸引了海外學成歸來的學子紮根本地創業,促使國內專業技術人才合理流動,一些高級技術人才聚集到京津唐、大連、丹東、秦皇島、濟南、青島、煙臺、石家莊、太原等城市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發揮著技術專長和聰明才智,為環渤海地區經濟社會做出卓越貢獻,帶動、輻射周邊的東北、華北、華東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

    各地比較優勢正在聚集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再一次強調“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要繼續發揮對內地經濟發展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加強區內城市的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增強城市群的整體競爭力。繼續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的作用,推進天津濱海新區等條件較好地區的開發開放,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最近,記者在環渤海地區採訪,深深感到:環渤海地區各省區市黨政領導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思路、落實科學發展觀已蔚然成風。他們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效益;深化體制改革,擴大開放;比較優勢正在聚集,發展潛能得到空前釋放。2003年,環渤海地區生産總值(36000億元)佔全國的30.8%,實際直接利用外資(183億美元)佔全國的34.2%,外貿出口821億美元佔全國的18.7%。2004年,各項經濟指標又以兩位數的幅度增長,在全國所佔的比例顯著提高。環渤海地區正在出現新一輪大發展的態勢。

    區域合作呈全方位多領域

    環渤海地區各中心城市堅持以市場為主導,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優化資源配置,推進區域經貿合作向縱深發展。跨地區的經貿活動已經成為區域經濟合作的主要特徵。去年2月大連市代表團到天津,召開了兩市經濟發展座談會,就加強環渤海區域合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4月濱州市組成了學習考察團赴天津、廊坊等城市進行學習考察,並進行了投資項目簽約儀式,共簽訂合作項目11個,洽談金額14.8億元;5月內蒙古自治區代表到天津舉辦項目推介會,會上達成了一批合作意向,重點集中在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第三産業合作等方面;6月山東代表團到天津,舉辦了山東省名牌産品萬里行活動,活動期間舉行了企業懇談會,簽訂合作項目20個,合作金額近3億元。

    近兩年,各成員市還率團參加了各地的慶典活動和投資貿易洽談會,進行對口交流,簽訂了一批合作協議。今年的天津春季商品交易會,青島、丹東、濟南、秦皇島、承德、廊坊、呼倫貝爾等市組織了規模較大的參展團開展招商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天津舉辦的環渤海地區人才智力交流洽談會,有來自石家莊、大連、錦州、煙臺等十幾個成員市的代表團來津洽談,推出了上千個專業職位,吸引了2萬多名各類求職者進場洽談,有4000多人與用人單位達成意向,近200個科技成果通過洽談達成合作意向。

    合作項目成發展亮點

    近兩年來,環渤海地區各成員市之間合作項目417個,合作金額達122.67億元。合作金額5億元以上的項目有天津和平投資有限公司和天水集團在滄州市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興建國際工程機械展銷中心;大連萬達集團在津投資房地産開發項目,項目總面積15.4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8.5億元;唐山國豐鋼鐵集團公司在承德市寬城縣建100萬噸鋼鐵廠,合作金額達12億元;青島新青路彩色鋼板有限公司與山東蓬萊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山東新青路鋼板有限公司,合作金額達5億元;天津家世界集團在青島、濟南等市建立連鎖超市等等。這些項目都得到了相關成員市政府的支持,項目進展比較順利。

    今年3月16日,國家通過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規劃。京津城際軌道由鐵道部、北京市、天津市共同出資建設,全線長115公里,總投資約123.4億元。於今年7月已開工,2008 年6月投入運營。屆時北京至天津全程直達運行時間為半小時左右,行車最短間隔為3分鐘。首都第二機場選址傾向於北京東南或南部,兼顧天津、河北的發展。此前,京承高速公路和京津高速公路復線建設的合作已經開始;北京朝陽口岸與天津海港口岸實現了集裝箱貨物直通。

    首都北京打破行政區域界限,産業外遷,更增強京津冀區域經濟合作。首鋼200萬噸鋼鐵項目落戶河北遷安,北京一機床鑄造車間遷到河北保定市高碑店,北京內燃機總廠鑄造車間遷至河北滄州市泊頭,北京白菊公司洗衣機生産基地也遷至河北霸州。在曹妃甸,唐鋼和首鋼將聯合建設一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它發出了京津冀走向融合的一個重要信號,是河北承接京津産業轉移的一個里程碑。有專家稱,曹妃甸是我國第5個深水港,作為後起之秀,它將為京津冀地區産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提供支撐,成為環渤海經濟圈“經濟隆起帶”上的一個閃光的制高點。(記者 劉穎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