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2005年我國社會事業有了新發展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18日   來源:經濟日報

    即將過去的2005年,我國在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進步。

    碩果纍纍又一年

    教育為本、科教興國。今年以來,我國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掃盲及少數民族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縣市區超過了2700多個,人口覆蓋率由2000年的85%提高到93.6%。各級政府重視全民教育尤其是農村的九年教育,中央提出了“兩免一補”的政策,即逐步在貧困的農村地區實行免學雜費、課本費、補助貧困生的住宿伙食費。該政策從2003年實行,在全國592個扶貧工作重點縣逐步推開,今年又加大了落實力度,已有3600萬農村孩子從中受惠,許多輟學兒童又背起了書包。

    今年入秋以來,禽流感疫情告急,但由於建立了嚴密的衛生防疫和較為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基本上阻斷了禽流感對人的傳播,人們正常的生活未受到大的干擾,社會秩序平穩。

    近年來,我國在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吃藥難”方面採取了不少措施,特別是在建立農村衛生服務體系方面有較大進展,目前已有620多個縣建立了新型農村醫療服務體系,覆蓋了1.63億農民。衛生部、財政部今年還聯手組織“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今年上半年就有4000多名醫生到縣鄉基層醫院為農民看病治病。

    我國的文化事業發展勢頭喜人,出現了更多的博物館、文化館、體育館,豐富的演出展覽活動接連不斷。在去年我國電影突破200部大關後今年又有新發展。新興文化産業如網絡文化、休閒文化、展出文化應運而生。

    被稱為社會“穩定器”、“安全網”的社會保障體系今年又有新進展。據了解,我國正在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信息化系統,定名為“金保工程”,可為全國的勞動部門提供就業管理決策和諮詢的信息支撐。

    今年我國保護勞動者權益工作卓有成效。各地在清欠農民工工資的同時還著力建設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長效機制,到今年10月,已有16個省市區建立了工資支付保障金制度,全國多數省區市還建立了工資監控制度,今年上半年為394萬勞動者追回拖欠工資32.4億元。

    近年來遍及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獲得新發展,到今年底全國有90%的省、區、市和70%的縣將初步建立起社會救助體系的基本框架,每年納入的救助對象總數已超過1億人。

    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今年社會事業的發展是黨和政府貫徹以人為本、堅持執政為民,堅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的結果。

    在全國層面上,今年有關城市低保、災民救助、農村五保、農村特困、城鄉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等政策法規相繼出臺。截至6月,我國已有11個省份建立了農村低保制度。

    關乎社會發展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在有序進行。科研院所轉制的相關配套政策進一步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基本建立,以政府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機制逐步形成,公益文化事業單位內部三項制度改革與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取得積極成效,新型農村醫療制度試點逐年擴大。這些都為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會事業的進步離不開綜合國力的增長。今年對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投資都有顯著增長,公共財政對文化産業的撥款幾乎超過過去若干年的總和。教育經費比5年前增加了1644億元,增長了近80%。

    建設農村衛生體系也需要大批資金,國家為此每年要投入200億元。據介紹,今年中央財政補助地方的城市居民最低保障資金明顯增加,達到112億元。中央特大自然災害救濟款實際支出也大幅增加,中央轉移支付用於農村五保戶供養資金逐步到位,今年又拿出6億元用於補助地方建立城鄉醫療救助基金。據統計,僅民政部門今年投入的社會救助金將達300億元。

    開創社會事業新局面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為我國社會事業的發展描繪了藍圖。“十一五”期間,我們將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態勢,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優化結構調整,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特別是農村的九年義務教育。不久前中央已決定,本世紀財政新增的教育經費將主要用於農村,中央還將專門安排專項資金建設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使所有的農村初中都要有計算機室,實現多媒體教學。明後兩年,中央財政將分階段做到全國農村所有的家庭困難學生都能享受“二免一補”,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困難而失學,到2010年在全國農村實現免費義務教育。

    “十一五”期間,我國還將完善就業的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勞動力信息市場的建設,加強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國家將投入1000億元用於職業教育,還將做好大學生就業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工作,進一步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50萬新技師培養計劃”等。

    在醫療體制改革方面,2006年將繼續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探索多層次多形式的醫療保障,建立起服務城鎮各類人員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完善相關的配套改革措施。

    在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方面,明後兩年要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擴大到全國農村的40%—60%。2006年,中央財政將對中西部地區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補助費提高到20元,還將在5年內投入200億元,建立和完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到那時,每一個行政村都將有一所衛生所,並使大多數農村的醫生都達到執業助理醫師以上的水平。

    在社會保障的其他方面,中央財政將增加對社保的投入,逐步做實個人社保賬戶,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社保問題。同時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村困難家庭納入社會低保的範圍,並根據物價指數的波動調整補助標準,從而形成一個網絡健全、群眾普遍得到實惠的社會保障體系。(記者 梁沂濱)

 
 
 相關鏈結
· 回顧與展望—2005特別報道:自主創新實現新跨越
· 2005年我國經濟穩定增長 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
· 科學發展觀生動實踐述評:2005年中國發展新起點
· 發展改革委發佈2005年落實防治艾滋病工作情況
· 國防科工委召開2005年度扶貧開發工作會議
· 盤點2005:中國經濟亮點頻頻 百姓分享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