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十五”期間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取得新的成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06日   來源:發展改革委網站

    “十五”期間,各地區、各部門和國有企業廣大幹部職工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方針政策,積極探索,勇於實踐,在許多方面實現了突破與創新,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新成就:

    新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基本建立。國務院國資委和省級國資委相繼組建,大多數市(地)也組建了國有資産監管機構。國務院公佈了《企業國有資産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國資委先後制定發佈了業績考核、規範改制、産權管理、清産核資等規章和文件。國有資産監管機構對所監管企業開展了經營業績考核工作,並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企業經營管理者。國務院國資委開展了國有獨資公司建立完善的董事會試點工作,實現了大企業的決策權與執行權分開和董事會管理經理層。國有企業監事會工作進一步加強。一些地方在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工作取得明顯進展。2004年,佔全國國有企業(包括國有控股企業,下同)凈資産66.9%的2903家國有大型骨幹企業,已有1464家改制為多元股東的公司制企業,改制面為50.4%。目前全國國有控股的境內外上市公司1000余家,其國有權益和實現利潤分別約佔全國國有企業的17%和46%,累計籌集資金超過1萬億元,已成為我國國有經濟的骨幹力量。

    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成效顯著。目前,我國相當一部分地區國有中小企業改制面已達80%以上,有的縣屬企業改制面已達90%以上。通過改制,國有中小企業普遍實現了産權多元化,企業轉變了機制,職工轉換了身份,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國有企業關閉破産取得突破性進展。到2004年底,全國安排政策性關閉破産項目3484個,核銷銀行呆壞賬準備金2370億元,涉及職工667萬人,消除企業虧損1529億元。目前全國已有一半以上需要退出市場的國有大中型困難企業和資源枯竭礦山實施了關閉破産。關閉破産政策的實施,改善了國有經濟的質量,促進了優勝劣汰機制的形成。

    中央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工作步伐加快。中石油、中石化、東風汽車三大集團分離辦社會職能試點工作基本完成,共有854個中小學和公檢法機構、9.4萬名職工包括離退休教師與企業分離,每年為企業減輕負擔40多億元。2005年,74家企業的1500多個中小學校和公檢法機構的分離工作正式啟動。

    分流企業富餘人員工作取得重大進展。近年來,國有企業分流下崗人員累計達到2700多萬人,其中1800萬人實現了再就業,國有企業職工人數從最高時的7500萬人減少到2004年底的4004萬人。截至2005年9月底,通過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141.4萬人,其中改制企業安置富餘人員98.5萬人。

    技術創新步伐加快。國有企業大力推進自主技術創新,開發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佔領了技術制高點,如“神六”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和載人返回艙的順利著陸,完成了我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試驗,標誌著我國的載人航天技術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近幾年,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獲得各類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5646項,投産的新産品22943個,採用新工藝17204項,三年實現重大工藝改進7427項。

    調整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的效果開始顯現。“十五”期間,國有經濟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我國國有企業數量由2001年的17.4萬戶減少到2004年的13.8萬戶,減少了26%;資産總額由16.7萬億元上升到22.3萬億元,增長了33.5%;國有資産總量從6萬億元提高到7.5萬億元,增長了25%;實現利潤從2811億元增加到7525億元,增長了1.7倍。一批初步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開始涌現,我國內地進入2005年《財富》雜誌公佈的世界500強企業已達15戶,全部是國有企業。

 
 
 相關鏈結
· 國企改革座談會認為可先試點增量資産獎股模式
· 安徽329戶國有大中型企業完成公司制改革
· 河南深化國企改革 打破幹部、工人身份界限
· 主輔分離輔業改制 國資委推動國企結構調整
· 廣東出臺深化國企改革“28條” 5年完成新重組
· 吉林國企改革進入關鍵期又有48戶完成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