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自主創新:時代的最強音 寫在兩會即將開幕之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2日   來源:光明日報

  歷史是一條無盡的跑道,每一個駐足既是終點,也是起點。

  2005年,是“十五”的終點。五年來,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深深紮根于神州大地。

  2006年,站在“十一五”的新起點。黨中央提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構想。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成為時代的最強音。

    創新交響遍神州

  經歷過生産一台個人計算機只能“賺一捆大蔥錢”的尷尬後,我們漸漸明白: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自主創新才能自強自立。胡錦濤總書記曾指出:“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是我國應對未來挑戰的重大選擇,是統領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戰略主線,是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根本途徑。”

  “十五”期間,在“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指引下,神州大地奏響了自主創新交響曲。

  全國科技大會期間,科技部在北京舉辦了一場科技創新重大成就展:從芯片到神舟六號的火箭飛船模型,從畝産800公斤的超級稻到曲線優美的電動汽車……480余項成果,800多件實物、模型,生動、具體地展示了我國與日俱增的自主創新能力。

  大唐電信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周寰代表説:“TD-SCDMA標準是我國自主創新的重大成果之一,這是我國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國際3G標準,目前正在進行商用前的實驗。將來一旦成熟,我們不僅可以用手機打電話,還可以聽音樂、上網,具有強大的數據傳輸功能。在信息技術領域,我國已經開始跨越式前進,並且能和發達國家一較高下。”

  回首奮鬥歷程,不難發現,無論是基礎研究還是工程科技,我國自主創新成果已蔚然成林。

  今天——我國科技人力資源充足,實際從事科技活動人員達到328萬餘人,科學家和工程師達到86萬餘人,總量居世界第二位。

  今天——我國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穩步提升,在基因、數學、物理、生物起源等基礎研究領域成績卓越,納米材料、量子信息、生物學等創新性研究成果,為引領未來高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

  今天——我國在關係國家經濟發展和安全的重要戰略高技術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軟體、高性能計算機、電動汽車等方面掌握了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産權並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産品和先導性産業,培育出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今天——中國走在和平發展的道路上!

    自主創新以人為本

  來自中科院化學所的全國人大代表王梅祥有一條“不會臟”的領帶——由中科院化學所自主研製的雙疏防污領帶,也就是老百姓説的“納米領帶”。化學所專家介紹説:“研究人員基於納米材料的設計思想,利用化學和物理方法,在領帶表面上構築出一層穩定的氣體薄膜,當水或油漬、果汁等污物濺落在領帶上,就會像水滴落在荷葉表面上一樣迅速滑落。”

  中科院聲學所所長、全國政協委員田靜説:“去年10月我們利用自主研製的設備完成了上海文廣網絡電視臺的建設。至此,上海高性能寬帶信息網開始試運營。通過高性能寬帶信息網,人們能隨時點播自己喜歡的節目,甚至收看同一節目的人還可以互相交流意見。”他説:“以後,電視的觀賞模式就不只是單項播放,而將成為一個互動的過程。”

  “納米領帶”、“網絡電視”,這些也許只是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今天,節能型建築、室內空氣重點污染物健康危害控制技術、大氣污染控制技術……很多自主創新成果正在不斷提高著人們的生活水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人大代表魏復盛説:“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重大疾病控制和預防、環境治理和保護……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中,國家把每一個和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方面都擺在自主創新的首位,列入黨和政府的重要日常科技工作之中。”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委員沈國舫説:“我國科技發展始終注重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出發點,在重大疾病防治、創新藥物和醫療設備與醫學材料研發、生態環境改善、資源開發與高效利用,以及食品安全、生産安全等各種社會事業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科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使全國人民切實分享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福祉。”

  今天,我國科技發展的指導思想已經從關注GDP增長,轉變到“以人為本”、重視社會綜合協調發展上來,科學技術的每一點進步都描繪出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的軌跡。“以人為本”——這是自主創新擲地有聲的重音。

    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日前,國務院下發了《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從科技投入、稅收激勵、金融支持、政府採購等各個方面營造激勵自主創新,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良好環境。

  在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上,我們正踏出堅實的每一步。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委員鄔賀銓説:“我們是在市場化的過程中推進自主創新,要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堅持市場導向和基於市場配置資源,但同時政府的宏觀管理和營造政策環境的作用也是無法替代的,要發揮社會主義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以國家行為抓好若干個體現國家戰略需求的重大科技和産業化項目,帶動産業發展,實現重點跨越。”

  魯南制藥集團董事長、全國人大代表趙志全説:“企業直接面向市場,創新需求敏感,創新衝動強烈。只有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力,才能提升千千萬萬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國家整體創新實力也才能得到增強。”——三峽總公司、鞍鋼、奇瑞、振華港機……近年來,我國已經涌現出一大批自主創新的企業典範。

  中科院計算所所長、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説:“‘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科研院所不僅要考慮自己的發展,還要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培訓人才、技術支持、合作開發……總之,要千方百計做好各種各樣有助於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的工作。也許這種工作對科研院所並沒有太多回報,但這是服從於整個國家發展大局的必要工作。”

  蘭州大學校長、全國人大代表李發伸説:“人是自主創新的基礎,高校的首要任務就是提供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保證人才梯隊。同時,高校也要發揮人才、知識和技術等方面的智力資源優勢,尤其是發揮特色學科優勢,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國家科研機構的骨幹和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大學的基礎和生力軍作用——這就是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記者 齊芳) 

 
 
 相關鏈結
· 全國人大常委會四大新機制破解代表建議辦理難題
· 兩會新聞中心正式啟用工作人員開始接待中外記者
· 人大法工委負責人就物權法草案修改等情況答問
·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義務教育法修訂草案等
· 新舉措陸續出臺 全國人大代表履行職責更加便利
· “十五”期間我國鐵路客貨運量成為建國以來增長最快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