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信息化發展戰略和信息化“十一五”專項規劃的貫徹實施,我國信息化發展已取得重要成效和突出進展。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18日舉行新聞發佈會,總結了我國經濟領域信息化、社會領域信息化、電子政務、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成績。
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信息化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動傳統産業升級改造和提升産業競爭力方面的作用逐步顯現。推廣信息應用技術日益成為破解“三農”問題、振興裝備製造業、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和促進節能降耗的重要手段。全國97%的地市和80%的縣級農業部門都設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機構、農業信息員發展到18萬人,初步建立了從上到下的農業信息化隊伍。
在教育、文化、勞動和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和災害預警等社會公共領域,信息化工作的建設日益完善:逾九成的高校、約6%的中小學和35%的中職學校基本建成校園網;我國第一個下一代互聯網主幹網建成開通並試運行,接入了近70所高校;“大學數字博物館建設工程”已完成了18家大學的數字博物館建設;數字化藏品資源總量已超過10萬件,對高校教學、科研和社會科普起到了很好的支持服務作用;網絡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和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05年底,網絡高等教育累計註冊420多萬人;“十五”期間,全國每天接受氣象服務的公眾超過十億人次,手機氣象短信用戶已達3300萬。
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初步形成,寓管理于服務之中的理念逐步滲透到電子政務的方方面面,電子政務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門戶網站正式開通,填補了我國頂級門戶網站的空白,開通當日點擊量達到4048萬。截至去年年底,我國政府域名註冊量超過23700個,政府網站近12000個,政府門戶網站內容不斷豐富,功能不斷完善,已逐步成為政務公開的重要窗口。
另外,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18日還發佈《中國信息化發展報告2006》,回顧了我國“十五”期間信息化發展狀況,並對2006年信息化戰略進行展望。(記者 郭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