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外交部向公眾開放1956年至1960年解密外交檔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記者譚晶晶)1960年蘇聯撤走援華專家時,毛澤東在與赫魯曉夫的談話中對專家有怎樣的評價?1958年解放軍奉命炮轟金門馬祖後,中美大使級會談如何艱難進行?周恩來就這一問題有怎樣的批示?1956年波匈事件後,中國駐兩國使館第一時間反饋的事件經過是怎樣的?……包括各類請示、報告、談話記錄及照會等外交文書在內的一批珍貴外交檔案10日起首次向公眾開放。

    外交部此次開放的是1956-1960年間的解密檔案,共25651件,59345頁,內容主要涉及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中國在雙邊和多邊外交領域的有關原則立場、對外交流交往情況,如中國先後與亞非拉14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中美大使級會談(第32-102次);中國在相關國際組織反對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鬥爭;中國對1956年波匈事件和蘇聯撤走援華專家等問題的態度和採取的相關措施等。

    據外交部檔案館館長廉正保介紹,這批解密檔案中有很多鮮為人知的內容首次向公眾開放,如蘇聯撤走援華專家後,兩國的來往照會、領導人談話記錄及反映雙方立場、交涉的材料,包括毛澤東與赫魯曉夫就此問題的談話。1958年8月23日解放軍奉命炮轟金門馬祖後,美國出兵臺海干涉中國內政,周恩來總理在中美大使級談判過程中的親筆批示也收錄在解密檔案中。

    廉正保説,文件的解密工作從2004年4月開始,歷時1年零2個月。此次對外開放的檔案佔這一時期外交檔案總數的60%。其中涉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領導人與外賓的談話內容已經中央文獻研究室審查。

    據他介紹,外交部解密檔案有4個原則:凡是影響國家利益,特別是安全利益的檔案不開放;凡是影響中國與其他國家關係的檔案不開放;凡是涉及個人隱私的檔案不開放;凡是影響民族團結的檔案不開放。

    記者在外交部檔案館看到,解密檔案由計算機統一管理,文件中不能公開的部分以塗黑的方式加以屏蔽。外交部檔案館鑒定開放處處長張素林説,這避免了重要文件因一兩段不能公開而不能為公眾所使用的情況,提高了檔案的開放比例。

    張素林説,檔案館在工作日(週五下午除外)向社會開放。自2004年1月外交部開始向國內外開放解密檔案以來,已有683人次借閱過總計4624件檔案,借閱者包括學者、教師、外國學者以及駐華使領館官員等。

    正在檔案館借閱新解密檔案的日本《産經新聞》記者野口東秀説,他已經來過3次,這些檔案能幫助他更清楚地了解新中國成立後的那段歷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