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內蒙古紅花爾基林火撲救紀實:49小時內結束戰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2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紅花爾基5月20日電(記者 柴海亮、鄭威)5月16日16時,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紅花爾基林業局輝河林場因雷擊引發森林火災,過火面積累計8300公頃。但到18日18時許,大火就全部被撲滅……一場事先被認為要打持久戰的撲火戰鬥出人意料地在49個小時內報捷。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雷加富評價説,這場勝利是在天氣條件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取得的,有一定典型性。武警森林指揮部副主任李文江説,這場撲火戰鬥時間短、效率高,是一個可供全國武警森林部隊借鑒的成功戰例。還有一些森林滅火專家認為,這是內蒙古林區乃至全國森林火災撲救史上的一大突破。

    那麼,這個“突破”是如何産生的?

    重兵壓境紅花爾基

    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紅花爾基林業局的樟子松母樹林是世界罕見、亞洲最大、我國唯一的天然沙地樟子松林,其面積約12萬公頃。在過去的20年裏,這裡曾發生過兩次令人關注的森林大火。

    2006年5月16日,一聲炸雷再次打破了這片珍貴而美麗的樟子松林的寧靜,熊熊燃燒的森林大火再次牽動了上至中央領導、下至普通群眾的心。

    火災發生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要求儘速調集足夠撲火隊伍,儘快控制火勢並予撲滅,盡最大努力減少損失。

    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主持召開了兩次專題會議,啟動了重大森林火災緊急處置預案,並打電話到紅花爾基森林火災撲火前線指揮部,對儘快撲滅森林大火提出要求。國家林業局還派出了以副局長雷加富為組長的工作組及時抵達火場,協助地方政府組織指揮撲火。

    火情就是命令,武警內蒙古森林總隊命令所有部隊立即進入緊急戰備狀態,並就近調集重兵以最快的速度趕赴火場。火災發生後10小時,火場的撲火兵力就驟增到800人。內蒙古森工集團400多名訓練有素的快速撲火隊員連夜奔襲300多公里趕來,華能伊敏煤電公司的近200名職工也主動前來參戰……這次撲火戰鬥共調集兵力3300多人,其中武警森林部隊官兵2179人,其餘有武警內衛部隊、解放軍當地駐軍部隊、林業企業專業撲火隊以及當地幹部群眾等。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雷·額爾德尼説:“以最快的速度集結重兵、精兵打殲滅戰,是此次撲火戰鬥速戰速決的關鍵之一。”

    在過去的幾天裏,人口僅有5000人的紅花爾基鎮儼然成了一座“兵城”,到處可見軍車、軍人。大量涌入的撲火隊伍使小鎮的商店、飯店生意紅火,旅店爆滿。

    紅花爾基鎮林香飯店老闆殷中林對記者説:“這兩天我的飯店只接待與撲火有關的人員,其他客人一律不接待,因為不説別的,這兩天連蔬菜都不好買,我只能為撲火做這點貢獻。”

    現代化“武器”顯神威

    在內蒙古林區流傳著一句話:紅花爾基著火——沒救。油性很大的紅花爾基樟子松一旦著火,難以撲救。的確,歷史上紅花爾基樟子松林的幾次火災,撲救的持續時間都較長,沒有低於5天的。但此次僅用了兩天就撲滅了,而且無一人傷亡。森林滅火專家認為,武警森林部隊最新配備的現代化“武器”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次火災發生後,天氣條件對撲火戰鬥一直極為不利。火場風力一般都在5級以上,而且大火造成的小環境風向多變。風助火勢,造成大量的樹冠火和飛火,多個火頭像脫韁的野馬一樣蔓延。以往撲火隊員難以靠近撲打,使火勢得不到及時控制,但此次武警森林部隊所配備的新型先進裝甲車、高壓滅火水槍、森林消防車、滅火炮等“武器”成為滅火利器。

    5月17日,在火場南線的一個戰場,記者看到,二三米高的火頭在五六級強風的作用下捲起一條100多米長的火龍越過林間防火公路瘋狂地衝向一片新林地……大火馬上就要逃離官兵的包圍圈,猛烈的火勢對滅火官兵的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在此危急時刻,武警呼倫貝爾市森林支隊官兵立即架設多組供水泵,水槍手站在裝甲消防車上向火頭噴射高壓水柱,火勢瞬間減弱。

    在火場西線,武警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支隊的300多名官兵,正在與火魔鏖戰。他們先動用炮兵壓制火勢。只見瞬間,10門大炮向火頭齊射,火頭瞬間被白色的化學滅火藥劑籠罩,火勢迅速降低,常規滅火隊員立即靠近火險展開戰鬥。

    武警呼倫貝爾市森林支隊副支隊長敖特根夫在戰鬥結束後對記者説,部隊去年剛剛配上了這些新裝備,沒想到這次派上用場後發現戰鬥力極強,尤其在攻堅戰中,無堅不摧。比如,以前在堵截火頭時靠官兵手持風力滅火機很費勁,又很危險。現在用裝甲車配合高壓水槍,高效又安全。

    在火場,記者還特別注意到戰士們還用上另一種新裝備——頭盔式對講機。這個設備看似對講機與頭盔的簡單組合,但它使武警森林部隊的指揮和通信發生了一次重大飛躍——指揮命令由以前的只能傳遞到排,變成可傳遞到單兵,極大地提高了戰鬥力。

    青山無語見忠誠

    曾有軍事家説,取決戰爭勝敗的最終因素是人。

    在紅花爾基森林火災撲救現場的幾個日夜裏,記者耳聞目睹了許多撲火英雄的事跡。

    陶謙,武警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支隊支隊長,共和國一等功臣。記者在火場見到他時,他已經連續轉戰火場36小時沒有合眼了。這名身經百戰的撲火指揮員,眼睛佈滿了血絲,臉膛上還抹著幾道黑。當記者提出想對他進行專訪時,被他一口拒絕:“你還是多寫寫我們的戰士吧。”説完,他又坐上裝甲車開赴新的火場。

    19歲的賈科是武警海拉爾森林大隊的一位裝甲車水泵手。這位小個子的四川籍戰士堅持戰鬥了20多個小時沒有休息,由於反復不停地操作同一個動作,他的雙手被劃出了好幾道口子。但他對自己的表現還不夠滿意。他説:“我的戰友李嘯比我強,他堅持戰鬥28個小時沒有休息。”  火場的深夜,氣溫都在零下5攝氏度以下,武警呼倫貝爾市森林支隊士官王志剛作為一名水槍手,手拿滅火水槍始終衝在前頭,整個衣服被水澆透了,他全然不顧;頭髮被火烤黃了,他仍然堅持;人被石頭絆倒了,衣服劃破了,雙手扎滿了松針,他站起來繼續戰鬥……

    還有,武警額爾古納市森林大隊教導員尉建偉就在部隊準備開拔,趕赴紅花爾基火場前,突然接到家人打來電話告知,當天自己的家鄉內蒙古自治區牙克石市庫都爾鎮發生民房火災,自家的住房被燒燬,父母受輕傷。聞此消息,部隊領導及戰友勸他回家看一下。尉建偉痛苦地搖了搖頭:“忠孝不能兩全,只要老人身體無大礙,打完這場戰鬥再回也不遲。”到達戰場後,尉建偉始終衝在火場的最前沿。

    “如果沒有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這次撲火戰鬥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取得勝利。”武警內蒙古森林總隊政委張維國説。(完)

 
 
 相關鏈結
· 內蒙古“5·16”紅花爾基森林火災明火全部撲滅
· 內蒙古呼倫貝爾紅花爾基森林火災明火全部撲滅
· 紅花爾基樟子松母樹林火災得到初步控制
· 內蒙古紅花爾基樟子松母樹林火災已得到初步控制
· 內蒙古紅花爾基樟子松母樹林火災仍未得到控制
· 我國唯一一塊樟子松母樹林基地紅花爾基發生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