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科學家“喜摘”陳嘉庚科學獎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記者李斌、衛敏麗)因資金問題中斷數年的陳嘉庚科學獎,6日在此間“再續香火”。經過嚴格評選,晶體學家范海福院士、生物物理學家饒子和院士、空間物理學家涂傳詒院士、密碼學家王小雲教授共同摘取2006年陳嘉庚科學獎的桂冠,各獲獎金30萬元人民幣和一枚金質獎章。
這4位科學家都在各自領域取得了傑出的原創性科學貢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范海福主要從事晶體學的研究,在晶體衍射分析中的相位不確定問題上作出了重要成果;饒子和主要從事和重要病毒、腫瘤有關的蛋白質三維結構、功能以及蛋白質工程與創新藥物的研究,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涂傳詒現任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長期從事太陽物理特別是太陽風的研究,成績斐然;現年40歲的王小雲來自山東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密碼算法分析與設計,自1996年以來相繼破解了一系列函數算法。
陳嘉庚科學獎的前身為設立於1988年的陳嘉庚獎。陳嘉庚獎共組織8次評獎,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的吳文俊、王選、黃昆、劉東生、吳孟超和葉篤正等都曾先後獲得過這一獎勵。因沒有固定基金,陳嘉庚獎的評獎工作于2001年中斷。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銀行等支持設立的陳嘉庚科學獎,主要獎勵近年來獲得或被認定的原創性重大科學技術成就的在世中國公民。陳嘉庚科學獎共設六個獎項:數理科學獎、化學科學獎、生命科學獎、地球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和技術科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個獎項每次評選一項,獲獎人數一般為一人,最多不超過三人。
另外,聞邦椿等20位專家今天同時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完)
工程院課題組建議:實施17項重大節約工程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記者李斌、衛敏麗)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彥仲6日在院士大會上透露,為促進節約型社會的建設,由上百名院士、專家參加的課題組,從節約資源能源、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等方面進行研究,經過反復論證,建議有關部門實施17項關鍵工程。
這17項重大節約工程分別是:農業節水與高效利用工程,水污染治理和污水資源化工程,中低産田改造過程,廢舊木材和廢紙回收利用工程,中低品位礦和複雜共生礦高效開發利用工程,提高一次能源資源探明率和采收率工程,大型、高效發電和輸配電工程,汽車環保節油與燃料替代工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工程,新一代多功能鋼鐵製造工程,有色金屬再生工程,提高石化工業資源利用率工程,磷資源節約及綜合利用工程,水泥和墻體材料節約製造工程,建築節能工程,城市廢棄物回收利用工程,機電産品回收利用與再製造工程。
“建設節約型社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實踐,也是工程技術界義不容辭的責任。”張彥仲院士説,“我國要在2020年前實現翻兩番的目標,不能再靠拼資源和能源的辦法,要貫徹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大力發展三産和高科技産業,歸根結底要依靠科技進步建設節約型社會。”
張彥仲院士表示,這17項重大節約工程和其中的關鍵技術項目如果完成並得到實施,到2020年,我國可節能5.5億噸標煤;提供4.5億噸標煤的可再生能源;改造中低産田3億畝;節水600億立方米;節約有色資源2000萬噸;城鎮建築面積總量控制在300億平方米,將節約大量能源資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