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10萬建設者攻克三大世界性工程難題建成青藏鐵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十萬大軍 五年征戰——青藏鐵路建設紀實

    新華社格爾木6月28日電(記者王聖志、文貽煒、尕瑪多吉)“挑戰極限,勇創一流”,自2001年6月29日青藏鐵路開工建設以來,10萬多名建設者在地球之巔,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難題,將一個個奇跡定格在青藏高原。

    在雪域高原闖關奪隘

    青藏鐵路跨越“世界屋脊”,穿越960公里4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區,最高點5072米,大部分線路處於“生命禁區”和“凍土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

    在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修建鐵路是前無古人的探索性工程。凍土在凍結的狀態下體積膨脹,到了夏季,凍土融化體積縮小。在這兩種現象的反復作用下,道路或房屋的基底就會出現破裂或者塌陷。

    在青藏鐵路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國家有關部門和青、藏兩省區政府,抽調專家開展聯合攻關。青藏鐵路建設者們始終遵循務實創新的科學態度,積極探索解決青藏高原凍土難題的新思路:對於不良凍土現象發育地段、線路儘量繞避;對於高溫極不穩定凍土區的高含冰量地質,採取“以橋代路”的辦法;施工中採用了熱棒、片石通風路基、片石通風護道、通風管路基、鋪設保溫板等多項設施,提高凍土路基的穩定性。

    為了保護青藏高原敏感脆弱的生態環境,環保工程的投資超過15.4億元。建設者珍愛青藏高原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青藏鐵路施工場地、便道、砂石料場的選址都經反復踏勘確定,儘量避免破壞植被;在施工時採用逐段移植的方法,進行人工培植草皮;在國內首次為野生動物建設遷徙通道;不惜犧牲鉅資兩次停工為藏羚羊讓道……青藏鐵路填補了我國大型工程環保建設領域的多項空白,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畫卷,為我國今後重點工程的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青藏鐵路一個個重點、難點相繼完工:

    2002年9月26日,世界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青藏鐵路崑崙山隧道順利貫通;

    2002年10月19日,世界最高凍土隧道——風火山隧道勝利貫通;

    2005年8月24日,鋪軌通過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車站,創造了世界鐵路最高點的紀錄;

    2005年10月12日,青藏鐵路鋪軌全線貫通……

    在“生命禁區”挑戰極限

    青藏線高寒缺氧,在高原上生活和工作會導致人體機能下降,隨時可能引發肺水腫、腦水腫等危及生命的高原病。

    青藏線上施工到底有多難?中鐵一局青藏鐵路鋪架隊隊長李建國説,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鋪架,羽絨服在這裡都透風,根本沒有用。工人們外邊穿帶羊毛的皮衣、皮褲,裏邊還要穿兩層毛衣毛褲。頭上戴棉帽和風鏡,腳上穿軍靴。即使這樣,大風帶著雪粒打在臉上還像針扎一樣疼。戴上口罩,呼出的氣結冰不透氣,只好把鼻子和嘴露出來,結果鼻子和嘴周圍全是白冰,就像“聖誕老人”的模樣。工地上修機器5分鐘就得換一次人,可卸不了兩個螺絲,人就凍得跳起來。

    如何在嚴酷的高原環境下確保建設者生命健康安全,是一項沒有成功範例的世界性難題。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提出了“先生存、再生産”的口號,建設單位在沿線建立了三級醫療機構,設立一級醫療機構115個、二級醫療機構23個、三級醫療機構6個,上場醫務人員600多名,平均不到10公里就有一座醫院,職工生病在半個小時內可以得到有效治療。

    管理部門針對高原對人的生理影響,制定了“高糖低脂,適量脂肪”的總體飲食原則,確保身體健康。為了讓職工吃上可口的飯菜,增強職工體能,各單位都積極開展“營養工程”。中鐵一局規定每個職工每天要喝一袋鮮奶,被稱作“牛奶工程”。沿線施工單位都在格爾木建起了後勤基地,高原上氣壓低,食品做不熟,施工單位就在山下把饅頭蒸好、蔬菜洗凈,每天準時送到幾百公里外的工地。

    青藏鐵路沿線建立了17座制氧站,建設者每人每天平均強制性吸氧不低於2小時,沿線配置了25個高壓氧艙,如此大規模使用氧氣,在人類建設史上還是首次。

    在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鐵路最高點唐古拉山越嶺地段,修建者的宿舍內均安裝有供氧管道,職工只要打開氧氣閥門,隨時可吸到濃度高達98%的氧氣。在海拔4600多米的世界最長凍土隧道——崑崙山隧道施工階段,每個施工人員都背著5公斤重的氧氣瓶,邊吸氧邊工作。中鐵五局四公司項目部負責人説:“崑崙山隧道在近一年的施工中,職工們共消耗氧氣12萬瓶。”

    青藏鐵路開工建設以來,全線共接診病人41萬餘人次,411例高原性腦水腫、795例肺水腫患者全部得到有效救治。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天一説:“這是中國在高原病防治方面創造的一個世界奇跡。”

    青藏鐵路工地,從以往強調超越自然的“人海戰術”到如今尊重科學規律的“以人為本”,這正是尊重和體現勞動者人權的巨大進步。當“以人為本”從一種政治口號變為一種機制保障,進而成為管理者的自覺意識時,蘊藏在群眾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內在的巨大潛能必然被大大激發。

    在“世界屋脊”建功立業

    中央領導同志多次殷切希望廣大建設者要大力發揚敢打硬仗、奮戰高原、吃苦奉獻的“開路先鋒”精神,建設青藏鐵路,造福各族人民。

    各級黨組織廣泛開展“雪域高原黨旗紅”“創黨員先鋒崗、建紅旗責任區”活動,呈現出黨建作基礎,領導和黨員作表率,幹群團結奮戰在高原、立功在高原、奉獻在高原的生動局面。

    在風火山隧道開工前,黨員幹部況成明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率領先遣小組4次徒步踏勘了海拔近5000米的36公里管段。一次,他從野外回到駐地累得癱坐在椅子上,想喝水,水杯就放在桌上,可卻心發慌、手發抖,近在咫尺的水杯幾次都拿不到手,但他仍始終堅持在施工一線。在清水河特大橋施工中,樁基施工常常出現偏孔、塌孔,工程技術人員進行了幾十次研討,都沒有找到原因。中鐵十二局指揮長余紹水主動下到幾十米深的樁孔,找出了問題根源和解決辦法。

    在中鐵一局青藏鐵路鋪架基地,有5位年輕的母親。2001年來到青藏線時,她們中孩子最小的2歲、最大的7歲,為了能聽到千里之外孩子的聲音,每人買了一部手機,有了電話,卻又怕打電話。因為一拿起電話,每逢聽到孩子叫媽媽的盼望聲,就會忍不住流淚。她們把思念之情默默壓在心底,表現出舍小家、顧大家的高尚情懷。

    為了青藏鐵路建設,科研人員守望凍土幾十年,堅持高原凍土觀測和科研,取得了大批寶貴的觀測資料和研究成果;勘察設計人員精心勘察、精心設計,經受生死考驗,設計出最佳線路走向;建設監理人員鐵面無私、嚴格把關,不讓工程留下任何遺憾;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忠誠守護生命……他們以自己的模範行動,打造出“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

    從決策者、設計者到10萬建設者,一腔振興中華的熱血,凝聚成艱苦創業、眾志成城的強大動力,將鋼鐵長龍托起在“世界屋脊”!(完)  

 
 
 相關鏈結
· 青藏鐵路為野生動物開闢生命通道
· 青藏鐵路旅客列車污物、污水處理示意圖
· 青藏鐵路旅客列車車廂內部結構示意圖
· 青藏鐵路開通將為西藏農牧民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 青藏鐵路旅客列車採用的兩種供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