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7月4日電 我國沙塵暴監測網絡到今年已覆蓋大半個中國,監測站數量達到了73個。國家環保總局有關人士日前在天津表示,隨著全國監測站點的調整完善和技術手段的逐步提高,我國對沙塵暴的監測能力將不斷增強。
記者從日前在天津召開的“京津風沙源工程第八次省部聯席會”上了解到,為了實現對沙塵暴天氣的及時有效監測,從2000年以來,國家環保總局開始組建沙塵暴環境監測網絡,經過多年努力,這一網絡已經包括了我國北方11個省區市,基本覆蓋了我國沙塵暴多發區和主要影響區,構成了佈局合理、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沙塵暴綜合監測系統。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吳曉青説,截至目前,我國沙塵暴監測網絡共設有73個監測點位,中心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地方環境監測站分佈在我國的西北、華北、東北等沙塵暴多發區和主要影響區。其中,為掌握影響京津地區的主要沙塵暴源區和移動路徑,在國家“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範圍內設有28個監測站。
據了解,沙塵暴監測網絡是通過網絡內各監測站不間斷地採集沙塵天氣各時段的相關監測數據,在最短時間內匯總到國家沙塵暴監視網絡中心,及時分析沙塵的粒度、發生強度和規律、傳輸途徑等。
有關專家表示,我國建立起完善的國家沙塵暴監測網絡後,能夠實時獲取沙塵暴形成、移動、分佈及有關環境變化的數據,從而有效監測、準確預警、客觀定量分析與評估沙塵暴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同時,可以為全國土地荒漠化、退耕還林、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吳曉青説,我國將在現有沙塵暴監測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資源、形成合力,逐步建成功能完善、數據共享的國家沙塵暴監測網絡。近期的重點安排是,加快北京及其周邊地區沙塵暴監測網絡的建設速度,提升沙塵暴監測預測水平,建立沙塵暴預警機制,力爭將沙塵暴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為北京奧運會提供可靠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