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青基會啟動"希望醫院—鄉鎮衛生院救助行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1日   來源:人民日報

    首批“希望醫院”落戶河南

    “希望醫院”的捐資標準為50萬元,地方政府按不低於捐款額60%的比例匹配資金

    7月25日上午,全國第一所“希望醫院”——“仁和希望醫院”和第二所“希望醫院”——“華帝希望醫院”分別在河南新縣箭廠河鄉和卡房鄉奠基。年內,第三所“希望醫院”將選址在當年鄂豫皖蘇區所涉及的湖北或安徽農村。

    “希望醫院——鄉鎮衛生院救助行動”是“希望工程”的姊妹篇。1989年10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開始實施“希望工程”。17年來,已在全國農村貧困地區援建希望小學12559所,資助貧困家庭學生280多萬名。如今,中國青基會啟動“希望醫院——鄉鎮衛生院救助行動”,希望倣照“希望工程”,動員、利用社會各方面的捐贈,幫助貧困地區的鄉鎮衛生院改善基礎設施、更新醫療器械、培訓醫療技術人員,改善農村群眾的醫療保健條件。

    中國青基會“希望醫院”項目組總監李剛説,“希望醫院”的捐資標準為50萬元,地方政府按不低於捐款額60%的比例匹配資金,換言之,每家“希望醫院”獲得資金不低於80萬元。資助資金主要用於危房改造、更新醫療器械和培訓醫務人員。此外,為確保“希望醫院”的公益性質,醫技人員的工資、保險等不低於60%的部分由地方政府解決。

    據了解,鄉鎮衛生院是我國農村縣、鄉、村三級醫療網的樞紐,它直接面向農民,承擔著預防保健、醫療服務、衛生行政管理的職能。有調查顯示,全國近2/3的鄉鎮衛生院不能正常履行對農民的醫療服務職能,其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業務用房差、危房問題突出;設備老化、功能差;醫療人員短缺和醫療技術落後;資金短缺、虧損負債嚴重。

    資料顯示,我國一些地區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農民佔貧困人口的30%—40%,有的地區甚至高達60%。有40%左右的農民有病應就診而不去就診,有近30%的應住院而不住院。新縣卡房鄉黨委書記葉建國説,該鄉目前因病返貧的有301戶、1052人。

    中國青基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醫院”將以不少於希望小學的數量為目標。按近20年1萬多所的援建目標,以每所“希望醫院”50萬元的捐資標準計,需要至少50億元資金。

    衛生院承載農民看病希望

    調查發現,新縣1/3的鄉鎮衛生院勉強維持,1/3的衛生院生存艱難

    在卡房鄉、箭廠河鄉走訪期間,老區群眾説得最多的一句話是:祖祖輩輩住在山區,交通不便,最怕的是患病。有病能醫,是貧困地區群眾最大的心願。農村醫院,承載著他們防病治病的希望。

    然而,現實又怎樣呢?

    已被確定資助而成為全國第一所“希望醫院”的箭廠河鄉衛生院,位於紅四方面軍後方總醫院的舊址。全院病床不到10張,註冊護士只有1人,每天的門診才20人次。

    “條件差,政府對醫院的投入少,待遇跟不上,我們只有靠業務收入發工資。”箭廠河鄉衛生院院長馬科松一臉苦相。在手術室,5孔無影燈只有3個孔還亮,X光機、洗胃機、電動吸痰機等必需設備大多已不能使用。馬科松抱怨説,他們的B超機有好多病症根本看不清,醫生往往只能靠經驗判斷。因欠下20多萬元外債,衛生院不得已將臨街一樓改成了賣建材、摩托車和獸藥的出租門臉房。如果不是挂了塊牌子,幾乎看不出是衛生院。

    在卡房鄉衛生院,來看病的農民每次的治療費用都不超過20元。去年,牛師村一孕婦送到衛生院時已大出血,但鄉衛生院設備落後,根本無法輸血,不得不送孕婦到縣醫院,由於路遠且山路多彎,孕婦半路就死在車上。

    新縣衛生局局長劉學廣介紹,由於現在鄉鎮級別醫院醫生大多只配備有體溫計、聽診器、血壓計這“老三樣”,缺乏看大病和急病的能力,導致農民小病拖大病,大病拖重病。

    中國青基會曾先後3次到新縣調查,發現這裡鄉鎮衛生院設備缺乏、技術力量薄弱等問題嚴重,1/3的鄉鎮衛生院勉強維持,1/3的衛生院生存艱難。在箭廠河鄉衛生院,業務用房有550平方米,其中300平方米是危房。

    “希望醫院”能否點燃希望

    專家認為,在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上,政府仍然是主角

    “中國青基會推出‘希望醫院——鄉鎮衛生院救助行動’的原因,是農村貧困地區存在的農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不起病的問題。”中國青基會秘書長涂猛説。

    那麼,“希望醫院”能否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看不起病的問題?

    卡房鄉衛生院院長胡賢清認為,目前,鄉鎮衛生院的困難有三:業務用房不足,醫療設備短缺,技術力量匱乏。“希望醫院”的設計針對這些問題,對症下藥,將促進農村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有助於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看不起病”。

    然而,這位在基層幹了36年的鄉鎮衛生院院長也有擔心:在目前的資金匹配方案中,地方政府佔了很大一塊。我們能保證“希望醫院”建起來,但有的地方財力有限,保證不了投入,鄉鎮衛生院如何保證正常運作?

    劉學廣説,近年來,鄉鎮衛生院在“硬體”上有很大改善,但一直沒解決待遇和留人的問題,而“恰恰這才是最要命的問題”。“希望醫院”建成後,如果財政投入跟不上,很可能會出現業務用房建起了、醫療設備也配齊了,但醫療技術人員請不進、留不住的問題。“我們期待政府資金的保障。”

    河南一項專項調查發現,地方財政對衛生資金投入的增長幅度低於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增長幅度的現象比較普遍。以長葛市為例:2004年該市財政經常性支出同比增加4168萬元,增長17.2%。其中衛生事業費支出只增加30萬元,增長僅1.8%。而且到今年2月,尚有1015萬元衛生建設項目配套資金未落實到位。

    捐建第一所“希望醫院”的仁和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文龍説,“希望醫院——鄉鎮衛生院救助行動”為企業回饋社會、服務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一個公益平臺。

    河南省社科院有關專家則指出,從本質上分析,建立“希望醫院”是“治標”而不是“治本”。在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看不起病的問題上,政府仍然應當是主角。 (記者 李傑 王明浩)

 
 
 相關鏈結
· 中國青基會為農民工子弟學校捐贈電腦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