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四川幹部群眾眾志成城抗旱力爭完成增産增收任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21日   來源:經濟日報

    眼下,四川廣大幹部群眾正緊急行動起來,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全力以赴投入抗旱防汛減災工作,確保人畜飲水,確保晚秋生産,做到重災區減産不減收、輕災區穩産保豐收、無災區增産多增收,確保完成全年增産增收任務。

    今年以來,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區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先後發生嚴重的春旱、夏旱和伏旱。這次旱災強度大,涉及範圍廣,持續時間長,給城鄉人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産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造成了較大的損失。6月下旬至8月17日8時,全省已有112個縣(市、區)出現伏旱。

    面對歷史上罕見的旱情,四川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奮起抗旱,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把解決人畜飲水和確保晚秋生産放在首位,以抗旱防汛減災的實際行動進一步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以抗旱防汛減災的實際成效檢驗各級領導幹部的工作作風和執政能力。連日來,省委書記張學忠、省長張中偉率領廣大幹部深入抗旱一線,和旱區幹部群眾一起研究治旱方案,採取有力措施,迎戰旱魔。

    大旱之年,革命老區儀隴縣新建的飲水工程發揮了抗旱骨幹作用。3年來,飲水工程共建成集中供水站824處,打井16765處,打水窖(水櫃)2004處。今夏,在持續90天的大旱中,飲水工程經受了考驗,26萬群眾告別了飲水難,生活安定,生産自救從容有序。

    為解決抗旱資金,四川省財政廳大力調整支出結構,陸續下達了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資金共1億多元,支持災區抗旱救災工作。這些資金按照“先生活、後生産”的原則,主要用於支持各地農業生産救災和水利工程整治,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增加水量供應;支持群眾生産自救,使重災區減産不減收、輕災區穩産保增收,確保全年增産增收任務實現;嚴防先旱後洪,在支持抗旱的同時做好防汛準備。省財政廳目前正在採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旱災造成的損失。

    為扶持災區發展晚秋生産,中央、省兩級緊急安排的2039萬元晚秋生産救災資金已于近日下撥全省各地。省農業廳要求各市(州)農業局嚴格資金管理,不得將救災資金層層分配,必須由縣農業部門集中用於購買發展晚秋生産所需的種子(種苗)、化肥、農藥等物資,真正把補貼物資落實到重災鄉鎮、村社的農戶,並進行張榜公佈。特別是秋洋芋需種量大,要及早落實種源,確保種植面積的落實。省農業廳還將根據各地調運秋洋芋種薯情況安排下批救災資金,力爭全省秋菜種植面積達到600萬畝以上。指導各地利用好短時下雨等有利時機,千方百計保住苕苗,確保全省秋紅苕種植面積達到400萬畝以上。眼下,全省各地正抓緊搶收成熟水稻,“成熟一塊,搶收一塊”,確保顆粒歸倉,將來之不易的糧食拿到手。

    為幫助災區群眾實現大春作物晚秋補,省農業系統幹部職工已暫停一切公休假,並組織1502個工作組、10212名幹部和科技人員深入災區,幫助群眾抗旱減災。

    在抗大旱戰鬥中,四川各地幹部群眾集思廣益,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抗旱辦法。安岳縣實行了“六法”抗水荒,大竹縣的人工降雨隊“追”著雲層跑,涼山州13個縣市人工增雨緩解旱情,仁壽縣實施集雨工程引來“及時雨”,廣安市農村實行“AA”制引水解決了抗旱資金不足,南部縣農村實行“合理規劃、自願組合、村民入股、適當補貼”的“AA”制打井興水方案,在大旱之年換來了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為奪取抗旱防汛救災的全面勝利,四川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地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分級負責,責任到人,做到兩個“算數”,即:人畜飲水要送到戶裏才算數,秋洋芋、秋紅苕要種到地裏、再生稻要蓄留到田裏才算數。同時,加強救災資金監管,嚴禁截留、挪用,確保專款專用,確保用在災區和群眾身上。 (記者李江天)

 
 
 相關鏈結
· 四川廣大幹部群眾和農業科技人員用科技抗旱減災
· 川蜀旱災牽動人心 900萬元捐款支援四川災區
· 四川伏旱肆虐災情發展迅速 112個縣遭受伏旱襲擊
· 旱災導致江河水量銳減 四川省加強江河污染防控
· 人工增雨 四川盆地西部降雨明顯東部南部未降雨
· 四川重慶遇特大旱災 各地緊急行動降低災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