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9月8日電(記者 林義)20多天前,50年一遇的超強颱風“桑美”席捲了浙南大地,浙江溫州等地遭受了嚴重的創傷;20多天后,在颱風的廢墟上,災區人民正在熱火朝天地重建自己的家園。
“桑美”新房,破解災後“第一難”
浙江蒼南縣金鄉鎮河尾垟村,一個普通的浙南小村莊,卻註定要在浙江颱風史上留下悲壯的記憶。2006年8月10日,今年第8號超強颱風“桑美”襲擊了這個小村莊,一時間房屋紛紛傾塌,40多人被奪去了生命。
河尾垟村是浙南農村受災時的一個縮影。颱風“桑美”在浙江蒼南縣登陸後,其超強威力共造成浙江全省3.9萬間房屋倒塌,大批災民失去住所。僅蒼南縣就有9萬多災民的住所需要安置。
“桑美”過後,倒房災民的住房問題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溫州災區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蒼南縣政府災後立即從財政中撥出幾千萬資金對倒房災民進行補貼;對災民新居的審批等手續則一律特事特辦。為了在最短時間內讓特困災民有房可住,浙江省和溫州市建設部門迅速組織施工人員趕赴災區,援建過渡安置房。8月19日前後,浙江省五家大型建設集團和溫州市11家建設企業的1100多名工人緊急奔赴蒼南縣金鄉、馬站、霞關等15個重災鄉鎮的33個村、52個安置點,晝夜苦幹8天,為特困災民建起了801間、近2萬平方米的過渡安置房。
截至目前,蒼南縣3000多名特困災民已陸續搬進安置房,災民們親切地將這些安置房稱之為“桑美”新房。
“不讓一個孩子因災失學”
“桑美”災後,最牽動人心的莫過於災區的孩子們。“桑美”使浙南地區,尤其是蒼南縣的教育基礎設施遭受了嚴重損壞。蒼南縣26所學校在颱風中遭受重創,近2萬名學生面臨著上學難題。
颱風過後,溫州市教育局迅速向災區撥出了500萬元救災應急專款,並向蒼南縣派駐了工作組,以幫助災區學校重建校園。在受災嚴重的蒼南縣,當地政府成立了由教育、財政、土地、建設、監察等部門參與的教育系統災後自救領導小組,全力投入教學基礎設施的搶修工作。同時,蒼南縣政府還撥款2500萬元,用於修繕校舍以及添置在颱風中受損的課桌、資料、儀器等。該縣還在受災嚴重的金鄉鎮城東小學、龍沙鄉中心學校和藻溪鎮中心小學搶建三處“簡易教室”,以保證學生按時上學。
9月4日,蒼南縣26所受災嚴重的中小學校和其他學校一起正式開學。記者在蒼南縣金鄉鎮城東小學看到,在颱風中嚴重受損的校捨已經修復一新,由於城東小學的部分校舍在颱風中倒塌,校園內建起了5間簡易教室。“蒼南縣所有中小學、幼兒園已全部如期開學。”蒼南縣教育局副局長陳顯陽告訴記者。
愛心與奉獻,災區唱響協奏曲
蒼南縣金鄉鎮城東小學在颱風中受損嚴重,校長楊培智在颱風過後的第二天就和老師們忙於學校的重建,不曾休息一天。然而,提起學校的重建,他卻説,首先要感謝政府和全社會的關心和幫助。為了鋪設學校教學樓樓頂的防水層,一位名叫林太街的師傅顧不上家裏房子倒塌,炎炎烈日下在學校工作了三天。城東小學的大部分教學設備、課桌椅,以及圖書資料等在颱風中損毀了,災後,一批批救災物資源源不斷地送來了,學校的重建工作才得以順利展開。
颱風過後,蒼南災區收到來自海內外社會各界的捐贈已達數千萬元。這些人中有花甲老人,也有剛上學的孩子,有企業家,也有政府職員,大家有錢捐錢、有物捐物,捐贈匯聚成一股股愛的暖流,溫暖著災區群眾的心。
在災區重建家園的過程中,總能看到解放軍指戰員的身影。記者日前重訪河尾垟村時看到,一百多名部隊官兵熱火朝天地幫助村民重建家園,官兵們一個個汗流浹背。為了不增加災區政府和群眾的負擔,戰士們晚上就睡在學校,忍受著炎熱和蚊蟲的叮咬。
新的生活在災區揚帆起航
截至目前,浙江颱風災區群眾的生産生活已基本恢復正常:損毀的道路暢通了,災民飲水困難的問題解決了,斷電的村莊全部通電,停産的企業也大都恢復了生産。
記者在受災嚴重的蒼南災區採訪時看到,災後的生産自救活動已經全面展開了。在馬站鎮,村民們正忙著修復在颱風中倒塌的蘑菇棚;在霞關鎮,當地漁民開始修理颱風中受損的船隻;在金鄉鎮,晚稻長勢喜人,村民們在田地裏忙著進行災後病蟲害防治……
蒼南災區農村在災後自救的基礎上,還籌劃起新農村建設,一些災區農村興起了新農村規劃熱。在馬站鎮頂魁村村口,豎立的一個規劃牌,描繪了未來新農村的藍圖。根據規劃,新的頂魁村將注重居住的安全、舒適和衛生,村民的住房將按一定的防風標準建造,村裏的道路更加寬敞,並有山體護坡綠化帶等大量綠地。頂魁村的村民們高興地説:“好日子還在後頭呢。”(完)